新利平台 > 教育

國家文物局通報5項“考古中國”重要成果 發現最早西夏瓷窯址

發布時間:2023-02-17 10:1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國家文物局15日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hui) ,通報了河北尚義(yi) 四台遺址、雲(yun) 南晉寧古城村遺址、甘肅禮縣四角坪遺址、寧夏賀蘭(lan) 蘇峪口瓷窯遺址、內(nei) 蒙古巴林左旗遼上京遺址等5項重要考古成果。

  尚義(yi) 四台遺址第一、二組遺存初步判斷為(wei) 一支新的考古學文化,考古所見成組房址實證了北方地區早期定居村落的出現,展現出人類生存方式從(cong) 舊石器時代的流動性棲居到新石器時代早期逐漸定居的發展轉變,細石器工業(ye) 繼承自泥河灣盆地一萬(wan) 餘(yu) 年的楔形細石核技術傳(chuan) 統,表現出文化與(yu) 人群的連續性,為(wei) 中國北方舊、新石器時代過渡研究提供了典型和直接的證據。

  晉寧古城村遺址是首次在滇文化核心區內(nei) 發現的一處完整的商周時期環壕聚落,文化特征鮮明,代表了一個(ge) 早於(yu) 滇文化的考古學文化,是探索滇文化來源的重要線索,為(wei) 構建雲(yun) 南地區商周時期考古學文化體(ti) 係,研究滇文化出現之前滇池地區的聚落形態、生業(ye) 模式、族群構成、古滇池環境變遷等重要問題提供了關(guan) 鍵性證據。

  禮縣四角坪遺址為(wei) 一處秦代大型建築遺址,由中部方形夯土台基、土台四邊正對的四組附屬建築以及四角曲尺形附屬建築組成,整體(ti) 呈明顯的中心對稱格局,層級分明、秩序井然,初步推測可能為(wei) 一組與(yu) 祭祀相關(guan) 的禮製性建築,對於(yu) 研究秦代政治、禮儀(yi) 製度以及建築曆史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jia) 值。

  賀蘭(lan) 蘇峪口瓷窯遺址是目前發現最早的西夏瓷窯址,揭示了一個(ge) 全新的窯業(ye) 類型,首次在浙江上林湖以外地區發現大規模用釉封匣缽口的裝燒技術,首次在西北地區發現在瓷胎、瓷釉和匣缽中大量使用石英的製瓷技術,填補了西北地區精細白瓷燒造的空白。遺址複雜的窯業(ye) 麵貌也反映了兩(liang) 宋與(yu) 西夏經濟、文化交往交流的曆史。

  巴林左旗遼上京遺址發現的一號建築基址,是遼上京皇城南部區域內(nei) 規模最大的建築基址,該建築在遼金兩(liang) 代經曆過三次大規模營建,建築軸線、朝向沿用未變,建築規模超過了目前發掘所見的遼代宮城內(nei) 宮殿建築,推斷應為(wei) 都城內(nei) 極為(wei) 重要的皇家建築,根據《遼史》記載,遼上京皇城西南分布孔廟、國子監、寺院和道觀等遼代早期建築,為(wei) 確認一號建設基址的性質提供了線索。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guan) 強表示,此次通報的5項重要成果,是中國史前文化與(yu) 社會(hui) 發展、國家禮儀(yi) 與(yu) 祭祀製度、手工業(ye) 技術、都城建築營造的生動體(ti) 現,展現了中華文明輝煌燦爛的曆史成就。國家文物局將持續推進“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深化考古成果價(jia) 值研究闡釋,更加完整準確地講述中國古代曆史,發揮以史育人作用。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對5項重要成果進行點評。國家文物局考古司、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有關(guan) 負責人參加會(hui) 議。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