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半世紀的尋親路——多青一家的民族團結故事
“我是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為(wei) 村民做點事情是我應該做的。”比如縣達塘鄉(xiang) 喇嘛隆村村民多青是一名普通黨(dang) 員,雖然沒有上過大學,沒有幹出多麽(me) 驚天動地的成就,但是他和他的家人從(cong) 點點滴滴中詮釋了血脈情深、孝老愛親(qin) 、相互交融的民族團結故事。
多青家有8口人,兩(liang) 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多青曾任達塘鄉(xiang) 喇嘛隆村民委員會(hui) 副主任,他的兒(er) 子才旺達吉現任喇嘛隆村監督委員。
多青和兒(er) 子才旺達吉始終以實際行動帶頭發揮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積極主動為(wei) 村民排憂解難,積極協助村“兩(liang) 委”的工作,做“民族團結是我們(men) 的眼睛,我們(men) 要像愛護眼睛一樣去愛護各族同胞”的宣傳(chuan) 者。
多青家流傳(chuan) 著一段感人至深、讓人無法忘懷的民族團結故事。
2018年6月9日,多青見到了自己失散54年的姐姐次仁巴吉。在兒(er) 子周宏林的陪伴下,次仁巴吉回到了家鄉(xiang) 與(yu) 親(qin) 人相認團聚。
周宏林的父親(qin) 叫周啟明。1956年,周啟明在四川入伍,1959年進藏參加平息叛亂(luan) ,後輾轉在嘉黎縣參加平叛和建設任務。
周啟明在嘉黎縣工作期間,認識了在嘉黎縣做宣傳(chuan) 、翻譯工作的藏族女同誌次仁巴吉。期間,兩(liang) 人產(chan) 生了深厚的感情,於(yu) 1963年5月1日結婚,成為(wei) 當時為(wei) 數不多的漢藏聯姻家庭之一。
1964年3月,周啟明轉業(ye) 返鄉(xiang) ,次仁巴吉決(jue) 定跟隨他回到四川省古藺縣金星鄉(xiang) 黑竹林大隊生活。1965年5月,在地方黨(dang) 委、政府的關(guan) 心下,兩(liang) 人被分配到當時很景氣的一個(ge) 礦山企業(ye) 工作。工作生活基本穩定後,次仁巴吉便托人捎信告訴還在嘉黎縣工作的舅舅多吉:“我在內(nei) 地的工作生活都很好,請舅舅不用擔心,小孩大一點就回家鄉(xiang) 看望你們(men) 。”
時過境遷,山高路遠,因種種原因,次仁巴吉與(yu) 自己的親(qin) 人失去聯係,長達54年。為(wei) 了完成母親(qin) 次仁巴吉能見到親(qin) 人的心願,周宏林自1994年起便開始了漫長的尋親(qin) 路;為(wei) 了找到姐姐,多青也一直在多方打聽,希望聯係上姐姐。
天不負人,千裏奔赴,跨越54年的思念畫上了圓滿句號。自此後的每一年,周宏林都會(hui) 帶著家人來到喇嘛隆村多青家中相聚,相濡以沫、相互交融的大團圓故事一直在延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種下石榴籽 春風拂草原
近年來,那曲市5個集體、10餘名個人受到國務院表彰;107個集體、159名個人受到自治區表彰;142個集體、189名個人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詳細] -
人行阿裏地區中支不斷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人行阿裏地區中支作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基層央行分支機構,始終立足阿裏地區實際,緊密結合履職需要,廣泛、深入、持久推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懷。[詳細] -
歡樂溫暖 幸福年
藏曆新年到來之際,為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豐富校園文化,加強民族團結,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格爾木辦事處中學組織全體師生開展了精彩紛呈的活動,讓在校的藏族學生度過了一個歡樂溫暖的藏曆新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