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講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發布時間:2023-03-08 09:15:00來源: 西藏日報

  中華民族的形成是一個(ge) 從(cong) 自在到自覺的過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則是自古而然的自發現象。2020年,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挖掘、整理、宣傳(chuan) 西藏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事實,引導各族群眾(zhong) 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來,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ti)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結合新時代民族工作的重心和主線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向全國乃至世界講好西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是時代賦予涉藏研究工作者和涉藏出版工作者的曆史使命和責任擔當。近期,由黃維忠、喜饒尼瑪主編,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浸潤與(yu) 融通:西藏各民族交往、交流與(yu) 交融的故事》(以下簡稱“本叢(cong) 書(shu) ”)則回應了這一時代要求,提交了較為(wei) 滿意的答卷。

  本叢(cong) 書(shu) 共《古代卷》《現代卷》《當代卷》三卷,每卷均在梳理政治、經濟、文學、藝術、科學、教育等領域信而有征的史料基礎上,選取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的故事娓娓道來,圖文並茂地展現西藏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場景。本叢(cong) 書(shu) 的作者隊伍陣容強大,主編黃維忠、喜饒尼瑪,撰稿人王川 、謝繼勝、熊文彬等都是在學界享有較高知名度、美譽度的專(zhuan) 家學者。可以說,本叢(cong) 書(shu) 是國內(nei) 知名藏學專(zhuan) 家學者以史為(wei) 據,用事實說話,以嚴(yan) 謹的內(nei) 容、活潑生動的形式進行學術成果轉化,講好西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的創新和嚐試。

  本叢(cong) 書(shu) 是在深入研究基礎上進行淺出表達的學術大眾(zhong) 讀物。對於(yu) 西藏曆史文化及西藏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史,經過幾代學人的艱苦努力,已有豐(feng) 碩成果,但這些成果往往以學術專(zhuan) 著的形式出現,對大眾(zhong) 而言,有些高深晦澀。而本叢(cong) 書(shu) 則用大眾(zhong) 化的表達方式,將學術語言轉化為(wei) 大眾(zhong) 語言,將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為(wei) 一個(ge) 個(ge) 主題鮮明突出、內(nei) 容豐(feng) 富生動的通俗讀物,帶領讀者“重返曆史現場”,感受曆史的溫度,進而實現相關(guan) 知識的普及。這無疑擴大了學術成果的覆蓋麵與(yu) 接受度。

  本叢(cong) 書(shu) 更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主題出版物。通過閱讀文成公主進藏、唐蕃甥舅關(guan) 係、多民族共同完成大藏經目錄、九世班禪的愛國情懷、十八軍(jun) 進藏、新世紀的扶貧工作等一個(ge) 個(ge) 生動的故事,廣大讀者可以了解西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與(yu) 現實,深刻認識藏族和中國其他兄弟民族從(cong) 來就是一個(ge) 命運共同體(ti) ,從(cong) 而自主得出“西藏自古以來就是偉(wei) 大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自古以來始終不曾間斷”“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是千百年來各族人民對團結統一的自主認同” 等結論,進而牢固樹立休戚與(yu) 共、榮辱與(yu) 共、生死與(yu) 共、命運與(yu) 共的共同體(ti) 理念。通過這樣的方式,本叢(cong) 書(shu) 在潤物無聲、春風化雨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強調,西藏工作必須堅持以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為(wei) 著眼點和著力點;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加強和改進黨(dang) 的民族工作。在深刻領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要求的基礎上,由專(zhuan) 家學者深入挖掘、整理現有學術研究成果,撰寫(xie) 兼顧史實的嚴(yan) 肅性和故事的可讀性的大眾(zhong) 通俗讀本,是講好西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講好西藏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幫助讀者自主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有效途徑。我們(men) 期待著更多這樣的作品出現。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紮西江村:奮鬥的青春最自信

    五年前,29歲的紮西江村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一次走進人民大會堂的他很自豪、也有些激動,麵對眾多媒體的“閃光燈”時有些拘謹緊張。但是此後的每一年,他都在成長,也變得越來越自信。 [詳細]
  • “有形”·“有感”·“有效”

    近年來,阿裏地區各級駐村辦、駐村工作隊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依托深入開展“學習貫徹二十大 牢記使命建新功”主題實踐活動,突出“有形”“有感”“有效”。[詳細]
  •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勝利。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是事關全局的大事,要始終認真抓緊抓實,持續深化拓展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