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私大愛溫暖雪域高原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麵對《雷鋒日記》裏的 “七問”,西藏軍(jun) 區官兵用實際行動作答:踏著3月春光,駐守墨脫的某團官兵走村串戶為(wei) 群眾(zhong) 看病理發、傳(chuan) 授養(yang) 殖技術;馳騁千裏川藏線的某運輸旅官兵走進沿線學校,送去學習(xi) 用品、開展國防教育……
多年以來,西藏軍(jun) 區部隊官兵傳(chuan) 承弘揚雷鋒精神,始終“視駐地為(wei) 故鄉(xiang) ,把群眾(zhong) 當親(qin) 人”,大力開展送技術、送教育、送文化、送健康等愛民助民活動,傾(qing) 心幫扶困難群眾(zhong) ,聚力解決(jue) 發展難題,用無私大愛不斷構築延伸高原群眾(zhong) 邁向幸福生活的天路。
情牽笑淚,用力托舉(ju) 娃娃讀書(shu) 夢
穿行在沃衍的雪域高原,每當部隊車輛在放學時間駛過村莊學校,總是會(hui) 遇見駐足敬禮的學生們(men) 。“這些大都是與(yu) 軍(jun) 區部隊官兵結成幫扶對子的學校學生。”某運輸旅駕駛員潘浩說。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近年來,軍(jun) 區部隊廣泛開展“雛鷹育才資助行動”,為(wei) 駐地周圍的學校送去溫暖,並資助了一大批藏族貧困生繼續完成學業(ye) 。
“我決(jue) 定回到家鄉(xiang) ,回到高原,就像你們(men) 當初幫助我一樣,去幫助更多的人。”不久前,西藏林芝軍(jun) 分區駐守波密的某營官兵接到資助多年的學生次仁拉姆電話,去年剛從(cong) 清華大學畢業(ye) 的她,毅然放棄知名企業(ye) 遞來的橄欖枝,選擇回到西藏建設自己的家鄉(xiang) 。
每一個(ge) 渴望讀書(shu) 的夢想都值得全力以赴。在這片苦寒之地,像拉姆一樣的學生還有很多,由於(yu) 家境貧困早早地輟學回家打工,失去了讀書(shu) 的機會(hui) ;但像拉姆一樣幸運的學生同樣很多,官兵們(men) 圓了他們(men) 的上學夢,幫助他們(men) 重返校園。
雅魯藏布江邊的東(dong) 雅村,某汽車團官兵在村裏辦起第一所“希望小學”,讓全村的學齡兒(er) 童陸續走進課堂。官兵們(men) 與(yu) 貧困學生結成助學對子,並讓高學曆官兵擔任“課外輔導員”,村裏不僅(jin) 先後走出多名大學生,村民的人均收入也在逐年提高。
“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li) 的春天,一個(ge) 人先進總是單槍匹馬,眾(zhong) 人先進才能移山填海。”西藏軍(jun) 區部隊將幫扶學生援助教育事業(ye) ,作為(wei) 助力地方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方式,近些年來,百餘(yu) 所學校與(yu) 各部隊結成“幫學對子”,共學促建讓一茬茬的學生們(men) 完成學業(ye) 考上大學。
在拉薩第三高級中學的校園中,“兵老師”的身影隨處可見。他們(men) 走進校園,走上課堂,不僅(jin) 為(wei) 學生帶來各類輔導讀本、學習(xi) 用具、文體(ti) 器材,還帶來一場場精彩的國防教育講座和軍(jun) 事體(ti) 育課。西藏軍(jun) 區某旅與(yu) 拉薩第三高級中學結對共建期間,還先後資助幾十餘(yu) 名藏族學生完成學業(ye) ,這些學子學成後返鄉(xiang) 繼續推動地方發展。
銖積寸累,日就月將。在西藏各部隊“瑪米更拉”(意為(wei) “兵老師”)的努力下,無數學子重返校園完成學業(ye) 考上大學。他們(men) 中不少人受到官兵精神的感召,學成後回到邊境村莊,在各行各業(ye) 發光發熱,成為(wei) 穩邊固防、興(xing) 邊富民的中堅力量。
奔赴水火,舍命打通群眾(zhong) 生命線
“我們(men) 是人民解放軍(jun) ,大家請放心!”救災第一線,西藏部隊官兵始終保持衝(chong) 鋒姿態。麵對嘉黎縣忠玉鄉(xiang) 特大洪水災害,西藏某部隊迅速組織官兵深入搶險救災一線,全力調運救災物資,搶修人行索道,疏通救災通道,徒步搶運補給打通救援通道,把生活物資送到了受災群眾(zhong) 手中。出生入死的身影令受災的群眾(zhong) 無不動容,給他們(men) 取了個(ge) 親(qin) 切的稱號——“衝(chong) 在最前麵的迷彩服”。
哪裏情況最危險,哪裏就有子弟兵。2018年11月22日,西藏江孜縣白格段兩(liang) 次發生山體(ti) 滑坡,導致金沙江斷流形成堰塞湖,因水位上漲白格村成為(wei) “孤島”,嚴(yan) 重威脅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西藏軍(jun) 區部隊立即啟動應急響應,迅速從(cong) 備戰狀態升至臨(lin) 戰狀態,救援力量20分鍾完成集結,一聲令下開赴災區。麵對險情,多爭(zheng) 取一分時間就能為(wei) 民眾(zhong) 多爭(zheng) 取一份平安,某工兵防化旅官兵自備幹糧、一車三駕,馳騁1400餘(yu) 公裏,人歇車不停,為(wei) 救災贏得寶貴時間。某陸航旅官兵翻越數座雪山,第一時間開辟空中通道,打通“生命走廊”,為(wei) 村民們(men) 投送蔬菜、肉類、棉衣、帳篷等物資。
“關(guan) 鍵時刻還得靠人民子弟兵,謝謝你們(men) !”獲救群眾(zhong) 紛紛感慨道。2022年,四川瀘定發生6.8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shang) 亡。西藏軍(jun) 區部隊組織多路救援力量,爭(zheng) 分奪秒奔赴災區展開救援行動,以最短時間、最快速度、最有力措施挽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
時間就是生命,災情就是命令。險情麵前,那一抹迷彩綠負重前行;危難時刻,子弟兵用生命托舉(ju) 希望。西藏軍(jun) 區部隊以維護人民利益、守護人民安全為(wei) 己任,帶領廣大官兵積極參加搶險救災、維穩執勤等應急任務,努力在急難險重任務中當尖兵。
心係冷暖,投身共建村寨致富路
“親(qin) 人送水來解渴,軍(jun) 民魚水一家人。”71年魚水情深,西藏軍(jun) 區部隊官兵甘當幸福生活的開拓者,努力將黨(dang) 的溫暖送進千家萬(wan) 戶,讓幸福的花兒(er) 開遍高原,帶動各族人民奔小康。
“軍(jun) 民一家親(qin) ,有困難就找解放軍(jun) 。”談及部隊官兵的幫困促建,那曲市曲果仁毛村23村支書(shu) 塔傑不由豎起大拇指。該分區官兵建起服務熱線30年不斷線,集中力量為(wei) 民解難、為(wei) 民救急。義(yi) 務巡診、緊急獻血、慰問孤兒(er) 院,官兵們(men) 的身影隨處可見;打水井、修溫室、送農(nong) 具、傳(chuan) 授養(yang) 殖技術,村民的生活逐漸走向富裕。
在距離拉薩不遠的乃瓊鎮波瑪村,村民們(men) 的生活更是越過越紅火。前些年,村裏打造了集花卉種植、民宿餐飲、民族手工藝品製作等於(yu) 一體(ti) 的“香雄梅朵”生態旅遊文化產(chan) 業(ye) 園,奈何藏在深山知名度低,村民收益起色不大。駐地部隊得知情況後,幫助村民找準發展突破口,通過“線上+線下”推廣新模式,迅速突破冷淡期,讓原本冷清的藏家村寨迎來八方遊客。
“我們(men) 駐守一地,就是造福一方。”川藏線、青藏線沿線官兵積極發揮便利交通帶來的輻射效應,引導群眾(zhong) 發展特色旅遊業(ye) 和產(chan) 品加工業(ye) ,采取“一村一品、一鄉(xiang) 一業(ye) ”的扶貧幫困方法,幫助群眾(zhong) 找項目、抓建設、教方法,使群眾(zhong) 收入成倍增加。
在昌都、那曲等地偏遠村落,官兵與(yu) 4個(ge) 貧困村結成扶貧對子,投入資金帶領村民發展養(yang) 殖業(ye) 、種植業(ye) ,建立的“軍(jun) 民共建示範田”和“農(nong) 牧民之家”,成為(wei) 村民學習(xi) 農(nong) 牧技術的主陣地。
多年來,西藏軍(jun) 區部隊始終秉持“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幫助駐地培訓農(nong) 技、加工、養(yang) 殖、修理等技術骨幹上萬(wan) 名,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hui) 經營的新型農(nong) 牧民成為(wei) 當地的致富帶頭人,一係列的惠民工程讓駐地群眾(zhong) 的腰包鼓了起來、生活美了起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緬懷革命先烈 汲取奮進力量
近日,西藏軍區某團組織全體新入藏官兵參觀西藏軍區軍史館,緬懷革命先烈,回顧紅色曆史,近距離感受革命先輩的犧牲奉獻精神,進一步堅定新兵固邊穩藏的理想信念,築牢紮根高原、建功軍營的思想根基。[詳細] -
西藏記憶
上周四跟著一位朋友去重慶老年大學文學班蹭了一節課,授課的老師四十歲左右,聽朋友說他曾援教西藏八年。 [詳細] -
西藏軍區拉薩警備區援建“八一愛民學校”掛牌儀式舉行
近日,西藏軍區拉薩警備區援建“八一愛民學校”揭牌儀式在拉薩市第一小學舉行,孩子們戴上鮮豔的紅領巾,歡迎部隊官兵。在熱烈的掌聲中,軍地共同為“八一愛民學校”揭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