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山南市高質量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發布時間:2023-05-29 10:00:00來源: 西藏日報

  近年來,山南市多措並舉(ju) ,高質量推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創建,截至目前,先後湧現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7個(ge) 、教育基地1個(ge)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ti) 13個(ge) 、模範個(ge) 人21人;湧現自治區級模範單位30個(ge) 、模範集體(ti) 139個(ge) 、模範個(ge) 人230人。

  山南市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主線,推動各民族文化傳(chuan) 承、保護和創新,增強各族群眾(zhong) 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組建“紅馬甲”宣傳(chuan) 隊、“七彩誌願服務”巾幗宣傳(chuan) 隊、“民族團結模範代表”宣傳(chuan) 隊、社區民族團結宣傳(chuan) 小分隊,麵向廣大農(nong) 牧區群眾(zhong) 、社區居民、企業(ye) 職工、經商務工人員宣講民族團結知識,深入開展愛國主義(yi) 、反分裂鬥爭(zheng) 、社會(hui) 法治、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團結進步等教育,引導各族群眾(zhong) 牢固樹立“三個(ge) 離不開”思想,不斷增強“五個(ge) 認同”。為(wei)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每年組織多批次基層幹部、統戰愛國人士、青少年學生、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等,前往兄弟省市開展學習(xi) 、參觀、培訓等雙向交流。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民族通婚家庭2189戶,在區外就讀的山南籍大學生8800多人。此外,深入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目前,雅礱紮西雪巴藏戲、珞巴族服飾、門巴戲、門巴民歌“薩瑪酒歌”、勒布竹器編織已被列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名錄。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