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列旦桑布:讓祖輩的手藝在新時代煥發生機

發布時間:2023-07-19 09:15:00來源: 西藏日報

  在香曲河注入雅江的交匯處,阡陌縱橫,炊煙嫋嫋。繼續向東(dong) 行駛,漸漸進入日喀則市南木林縣艾瑪鄉(xiang) 孜東(dong) 村。隨著汽車離孜東(dong) 銅器廠越來越近,我們(men) 聽到了陣陣鐵錘敲打聲……

  走進銅器廠,工匠們(men) 正忙個(ge) 不停。他們(men) 並沒有因我們(men) 的到來而被打斷,那專(zhuan) 注的神情,好像周圍的一切都靜止不動,唯有鐵錘敲打聲在繼續、小河流水聲在繼續、孜東(dong) 銅器的傳(chuan) 承之路在繼續……

  孜東(dong) 銅器製造是當今西藏造像藝術的重要流派之一。據傳(chuan) ,公元19世紀中期,尼泊爾工匠來到薩迦寺製造佛像,後孜東(dong) 米欽諾桑等人赴尼泊爾學藝,甚至超越了尼泊爾工匠,為(wei) 孜東(dong) 造像藝術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列旦桑布是孜東(dong) 銅器製造第六代傳(chuan) 人,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金屬鍛造技藝傳(chuan) 承人。其外祖父藏巴多傑是西藏著名的製銅專(zhuan) 家,14歲起,列旦桑布就追隨外祖父學習(xi) 銅器製作。

  22歲那年,列旦桑布正式出師,他帶領十幾個(ge) 匠人,赴青海玉樹製作一尊12米高的銅像,整整花費4個(ge) 月時間,這是他第一次獨立帶隊完成製作。

  2003年,列旦桑布正式繼承家業(ye) ,接管孜東(dong) 銅器廠。2004年,他大膽創新,招收學徒,使銅器廠規模不斷擴大,收入也不斷增加。

  “從(cong) 古至今,孜東(dong) 造像以銅為(wei) 主要材質,在製模、紋樣、焊接、去汙、拋光、鑲嵌、鍍金等方麵,全靠手工製作,具有風格古樸、做工精致、線條優(you) 美、經久耐用等諸多特點。”列旦桑布告訴記者。

  為(wei) 了讓這門祖輩留下的手藝在新時代發揚光大,列旦桑布提升工藝水平,讓非遺產(chan) 品走上市場化的道路,用市場的火眼金睛來發現非遺產(chan) 品這塊“真金”。

  2008年5月,西藏日喀則南木林孜東(dong) 金銅製佛古藝中心正式成立,是一家集民族用品、旅遊紀念產(chan) 品開發研究、設計製作於(yu) 一體(ti) 的綜合性企業(ye) 。

  近年來,該企業(ye) 以“訂單+設計+生產(chan) +銷售”的經營模式,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積極開發、生產(chan) 製作旅遊紀念品、工藝品等。目前,孜東(dong) 藝人製作的工藝品除了傳(chuan) 統儀(yi) 式用品、日用器皿,還有各類旅遊紀念品,公司生產(chan) 的銅器產(chan) 品銷往全國各地,有些甚至銷往國外。

  2020年,國家投資產(chan) 業(ye) 扶貧資金850萬(wan) 元,進一步擴大了該企業(ye) 規模,促進其走上科學化、規範化發展,讓非遺產(chan) 品真正成為(wei) 群眾(zhong) 致富路上的“寶藏”。

  近年來,列旦桑布共招收了60餘(yu) 名學徒,使銅器廠規模不斷擴大,初步樹立“孜東(dong) ”品牌。2022年,該企業(ye) 帶動了24名員工增收致富。

  “下一步,我將招收家庭困難的孩子傳(chuan) 授銅器製作技術,免費提供吃住,並進一步擴大工藝品和旅遊紀念品的市場占比,讓更多人了解這門優(you) 秀傳(chuan) 統技藝,使藏族金屬鍛製技藝能夠隨著時代發展,再上一個(ge) 新的台階。”列旦桑布告訴記者。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