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山南市措美縣以黨建引領推動“三治”融合發展

發布時間:2023-11-08 09:12:00來源: 西藏日報

  近年來,山南市措美縣通過黨(dang) 建引領推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發展,探索鄉(xiang) 村治理新路徑,呈現出一派和諧溫馨,幸福美好的景象。

  自治為(wei) 基,激發動能

  堅持以基層自治為(wei) 基礎,措美縣進一步創新村務公開、完善監督製度,構建民主自治體(ti) 係,形成村務依章程治理,村民有序參與(yu) 的局麵。

  創新開展“碼上行動”。“沒想到在家門口用手機掃碼就可以把事情辦完,太方便了。”卓德村村民那吉一邊填寫(xie) 家庭信息一邊笑著說道。措美縣按照“黨(dang) 建引領,群眾(zhong) 主體(ti) ”的工作思路,依托二維碼平台,開展了“碼上行動”係列工作,讓群眾(zhong) 更好地參與(yu) 鄉(xiang) 村治理行動中,實現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自治新局麵。通過建立“工作碼”“反饋碼”“家庭碼”,群眾(zhong) 可以足不出戶監督工作、提出建議、反映問題,實現群眾(zhong) 少跑腿、數據多跑路和群眾(zhong) 線上點單、網絡數據派單、民主協商接單的基層治理模式。

  積極推行鄉(xiang) 村治理“積分製”。“有了積分製,每家每戶都自覺參與(yu) 到村居環境衛生整治活動中,房前屋後都幹幹淨淨的,街道整潔了,還能兌(dui) 換生活用品。”玉美村村民拉宗手裏拿著用自己積分兌(dui) 換的洗衣液,喜悅之情溢於(yu) 言表。措美縣充分發揮“小積分,大促進”的正向帶動作用,今年以來,投入資金150萬(wan) 元,在全縣15個(ge) 村(社區)全麵推廣積分製管理模式,實現由“小積分”撬動基層社會(hui) 治理“大動能”的管理目標,激發廣大群眾(zhong) 參與(yu) 鄉(xiang) 村治理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將身份從(cong) “旁觀者”向“參與(yu) 者”轉變,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hui) 治理格局。

  全麵推行網格化管理。措美縣健全縣(區)、鄉(xiang) 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網格聯動機製,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推行“10+1”黨(dang) 員聯戶、設崗定責、誌願服務、承諾踐諾等做法,劃分98個(ge) 網格,把黨(dang) 的組織和工作有效延伸,把政策宣講、意見征集、幫辦代辦、矛盾排查、安全生產(chan) 、信訪維穩等事項納入網格管理,做到常聯係、常問需、常上門、常幫助,廣泛征求並充分尊重群眾(zhong) 意見建議,及時解決(jue) 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實現了網格解題、全員共治。

  法治為(wei) 本,定紛止爭(zheng)

  以“八五”普法為(wei) 主線,以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文化建設和提升公民法治素養(yang) 為(wei) 重點,措美縣堅持普法工作服務大局,讓法治宣傳(chuan) 教育深入群眾(zhong) 、深入民心,為(wei) 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法治保障。

  充分發揮領導幹部帶頭學。措美縣抓住領導幹部這個(ge) “關(guan) 鍵少數”,運用“理論學習(xi) 中心組”“學習(xi) 強國”“三會(hui) 一課”等載體(ti) ,加強法律法規學習(xi) 。利用12·4國家憲法日和“憲法宣傳(chuan) 周”,組織幹部學習(xi)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法律法規和黨(dang) 章黨(dang) 規。不斷增強領導幹部自覺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

  大力開展法治進鄉(xiang) 村活動。“能在放牧以外還學到法律知識,對我們(men) 這些文化程度偏低的農(nong) 牧民來說,真的很實用。”卓德村村民其米說。措美縣邀請拉薩歐珠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次旺紮西,開展“法律進鄉(xiang) 村”法治專(zhuan) 題講座活動。講座結合近年來區內(nei) 高發的實際案例和群眾(zhong) 日常生活中易出現的法律問題,進行深入淺出的釋法普法,語言風趣、通俗易懂,群眾(zhong) 互動參與(yu) 率高。講座重點圍繞民法典關(guan) 於(yu) 婚姻、繼承、合同三大內(nei) 容,並從(cong) 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三方麵,分級分類教育引導群眾(zhong) 切實牢固樹立法治思維,做到學法守法懂法用法,用法治思維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了幹部群眾(zhong) 的熱烈歡迎。

  縱深推進“三個(ge) 意識”教育工作。措美縣立足實際,深入開展“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教育,堅持把教育活動融入基層黨(dang) 建各項工作中,開展形式多樣,內(nei) 容精彩的學習(xi) 教育和學思踐悟各項工作,促進教育活動走深走實,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堅定不移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自覺踐行“四條標準”。

  德治為(wei) 先,春風化雨

  堅持以德治厚植文明鄉(xiang) 風,措美縣把文化同道德修養(yang) 培育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道德建設教化作用,夯實村(社區)治理文化根基。

  重振鄉(xiang) 土文化。堅定文化自信,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措美縣深入貫徹落實關(guan) 於(yu) “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論述,推動沉睡34年的當許藏戲重新走上群眾(zhong) 舞台,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動,以德治春風化雨滋潤民心。

  挖掘地方傳(chuan) 統文化。哲古牧人節是措美當地一個(ge) 重大旅遊節慶,內(nei) 容豐(feng) 富,活動精彩,是牧民民俗文化的重要內(nei) 容之一,承載著深刻的曆史、文化、民俗內(nei) 涵,反映了幸福的生活,凸顯了濃厚的親(qin) 情觀念,積澱了豐(feng) 富的民俗文化。措美縣著眼於(yu) 農(nong) 牧區文化事業(ye) 發展實際,進一步豐(feng) 富哲古牧人節的文化內(nei) 涵和旅遊活動,大力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有形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完善村規民約。“自從(cong) 製定了村規民約,村裏的風氣越來越好,大家互幫互助,鄰裏間矛盾糾紛少了,關(guan) 係更加融洽了。”帕倉(cang) 村村委會(hui) 主任洛桑達娃說。措美縣各村結合村情,依法製定或修訂完善務實管用的村規民約,建立健全村務公開、民主決(jue) 策等製度,引導農(nong) 牧民破除陳規陋習(xi) ,使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內(nei) 心有尺度、行為(wei) 有準則,讓基層有支撐。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鄉(xiang) 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單元,是國家治理體(ti) 係的“神經末梢”。措美縣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層治理體(ti) 係,積極探索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的有效途徑,秉承自治是基層運行的依托,法治是基層治理的保障,德治是預防調節的支撐理念,切實推動“三治”有機融合,夯實措美長治久安、社會(hui) 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le) 業(ye) 的“奠基石”。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