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林芝市察隅縣竹瓦根鎮紮拉村助力群眾既富口袋又富腦袋

發布時間:2023-12-25 09:40:00來源: 西藏日報


新時代文明實踐誌願服務隊成員在紮拉村農(nong) 家書(shu) 屋輔導孩子閱讀書(shu) 籍。


紮拉村的孩子在新時代文明實踐誌願服務隊成員的輔導下閱讀藏文繪本。


新時代文明實踐誌願服務隊成員為(wei) 孩子們(men) 輔導功課。 (圖片由記者 謝筱純 王珊 攝)

  冬日的暖陽照在察隅縣竹瓦根鎮紮拉村農(nong) 家書(shu) 屋的房頂,暖意融融。在幾名新時代文明實踐誌願服務隊成員的輔導下,孩子們(men) 有的玩遊戲、有的做手工、有的寫(xie) 作業(ye) 、有的閱讀書(shu) 籍。

  農(nong) 家書(shu) 屋麵積不大,卻散發著濃濃墨香。90平方米的大小,為(wei) 察隅縣竹瓦根鎮紮拉村91戶357人提供了藏書(shu) 5000餘(yu) 冊(ce) 。除此之外,更有各類報紙期刊和音像製品。

  小小的農(nong) 家書(shu) 屋,既是群眾(zhong) 學文化、學科技的“小陣地”,也是村民接觸廣袤天地的“瞭望窗口”,助力群眾(zhong) 既富口袋又富腦袋,農(nong) 家書(shu) 屋逐漸成為(wei) 察隅縣涵養(yang) 文明鄉(xiang) 風的“充電樁”、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大糧倉(cang) ”。

  注重方式創新,豐(feng) 富群眾(zhong) 學習(xi) 載體(ti)

  近年來,紮拉村農(nong) 家書(shu) 屋在工作中勇於(yu) 創新、敢於(yu) 突破桎梏,發揮陣地作用,拍攝和發布第一書(shu) 記線上黨(dang) 課、黨(dang) 團動態50餘(yu) 條,累計瀏覽14萬(wan) 人次。開展黨(dang) 員“快問快答活動”10餘(yu) 次。通過“三會(hui) 一課”“主題黨(dang) 日活動”等形式,及時鞏固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及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等知識,有效改善了基層理論學習(xi) 在空間、時間上的宣教難點,以寓教於(yu) 樂(le) 的方式推進黨(dang) 員群眾(zhong) 學習(xi) 黨(dang) 的創新理論走深走實。

  同時,駐村工作隊及村“兩(liang) 委”充分利用農(nong) 家書(shu) 屋中黨(dang) 建讀本、紅色繪本等資源優(you) 勢,積極開展線下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相關(guan) 學習(xi) 。紮拉村基層宣講員鄭保說:“我們(men) 宣講黨(dang) 的理論政策,要自己先學習(xi) ,學到三分講給群眾(zhong) 的就隻有一分,如果學到十分,就能給群眾(zhong) 講六七分,這樣群眾(zhong) 才能更好地了解黨(dang) 的政策和精神。”

  發揮平台優(you) 勢,深化“五共五固”活動

  紮拉村充分利用農(nong) 家書(shu) 屋,開展多形式、多主題的支部活動、軍(jun) 地共建活動,組織開展“童心愛國·築夢藍天”軍(jun) 地共建“六一”兒(er) 童節活動,駐地部隊與(yu) 紮拉村幼兒(er) 園的小朋友們(men) 交流、娛樂(le) ,在小朋友的心中種下了愛黨(dang) 、愛國、擁軍(jun) 的種子。

  同時,與(yu) 團縣委、察隅縣小學聯合開展“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dang) 走、奮進新征程”主題研學暨尋訪活動,小學生在農(nong) 家書(shu) 屋與(yu) 駐地部隊官兵親(qin) 切交流,接受愛國主義(yi) 教育。官兵們(men) 為(wei) 青少年講述革命故事,將思政小課堂和社會(hui) 大課堂貫通融合,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將愛黨(dang) 愛國的思想傳(chuan) 播,把難懂的大道理轉化為(wei) 少先隊員們(men) 易於(yu) 接受的平實通俗語言,在日常活動中豐(feng) 富黨(dang) 員群眾(zhong) 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歡聲笑語中進一步促進民族團結。

  開設“農(nong) 家課堂”,拓展誌願服務深度

  農(nong) 家書(shu) 屋溫馨、明亮、簡約的裝修風格,總能吸引學生在這裏待上一整天。紮拉村組織返村大學生、駐村工作隊隊員等成立了誌願服務團隊,每周末、寒假期間為(wei) 小學生、中學生輔導功課,閱讀紅色故事,講解現代科學技術進步和發展,引導學生對科學產(chan) 生濃厚的學習(xi) 興(xing) 趣,並利用農(nong) 家書(shu) 屋的書(shu) 籍進行自主學習(xi) ,培養(yang) 自主學習(xi) 的能力。

  不僅(jin) 如此,紮拉村堅持用活用好農(nong) 家書(shu) 屋資源,定期開展“夜校”,組織村幹部、黨(dang) 員和群眾(zhong) 參加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及文化素質提升課堂,結合教學實際開展階段性測試並當場打分糾錯。通過培訓,村幹部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顯著提升。

  傳(chuan) 播農(nong) 技知識,助力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近年來,雖然察隅縣各級政府在紮拉村投資了多項種植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項目,但因村裏缺少技術人才,難以對項目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對此,駐村工作隊聘請農(nong) 業(ye) 技術人員到農(nong) 家書(shu) 屋進行授課,組織村內(nei) 有意願參與(yu) 的群眾(zhong) 進行技術培訓,並將農(nong) 家書(shu) 屋中關(guan) 於(yu) 種植養(yang) 殖技術、產(chan) 業(ye) 項目管理等方麵的書(shu) 籍分類歸納,“手把手”帶著群眾(zhong) 學習(xi) 種植養(yang) 殖技術。

  大家從(cong) 最開始的疑惑不解到逐漸上手開始實踐,在實踐中產(chan) 生的問題回到農(nong) 家書(shu) 屋尋找答案,紮拉村的產(chan) 業(ye) 項目逐漸走上正軌。技術越來越成熟,項目發展得越來越好,村民的求知欲也越發高漲。如今,紮拉村的村民主動地來到農(nong) 家書(shu) 屋學習(xi) 更多的相關(guan) 知識。

  紮拉村致富帶頭人成曉說:“從(cong) 過去的養(yang) 雞,到現在發展城郊型農(nong) 業(ye) ,紮拉村農(nong) 家書(shu) 屋都幫了我很多,現在我那間‘壹畝(mu) 良田’合作社辦公室的書(shu) 桌上,還擺著很多從(cong) 農(nong) 家書(shu) 屋借閱的種植技術書(shu) 籍。”

  文化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根與(yu) 魂,要實現鄉(xiang) 村文化的繁榮與(yu) 發展,就要鋪好通往“文化糧倉(cang) ”“精神糧倉(cang) ”的快車道。如今的紮拉村農(nong) 家書(shu) 屋,不僅(jin) 是村裏大人小孩汲取知識的海洋,更是附近鄉(xiang) 鎮、村莊到紮拉村學習(xi) 參觀的“必點項目”,越來越多的村莊也感受到了農(nong) 家書(shu) 屋的重要性,更好地推動農(nong) 家書(shu) 屋在察隅縣各村鎮發揮著積極作用。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