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近年來,聶榮縣嚴(yan) 格按照“構建大黨(dang) 委、推動大發展、實現大融合”的總體(ti) 思路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堅持從(cong) “聯”字上入手,在“合”字上發力,黨(dang) 建聯抓、組織聯建、發展聯動、資源聯享,探索出黨(dang) 建引領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的寬路子。
精心籌劃“破題”——
聯村黨(dang) 委“強引擎”
聶榮縣堅持黨(dang) 建聯抓、組織聯建,突破以行政村為(wei) 基本單元設置黨(dang) 組織、開展黨(dang) 建工作的固定模式,讓強弱村聯姻、大小村掛靠、好差村互補,聚攏“散沙”、築牢“堡壘”,形成聯合優(you) 勢。
製定出台《聶榮縣推行“大牧區小城鎮聯村黨(dang) 委”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按照“地域相鄰、產(chan) 業(ye) 相近、優(you) 勢互補、合作共贏”原則,采取強村帶動、產(chan) 業(ye) 牽引、村村互助的方式,成立29個(ge) 聯村黨(dang) 委(覆蓋全縣139個(ge) 行政村),做到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抱團發展。
同時,配齊配強聯村黨(dang) 委班子成員204名,安排139名駐村幹部、各類專(zhuan) 幹輪流到聯村黨(dang) 委工作。其中,22名懂市場、會(hui) 管理、善經營的黨(dang) 委委員領辦村級集體(ti) 經濟,實現了上下貫通、左右協調、人才聯用。全麵建立和落實黨(dang) 支部工作聯係點製度,定期指導督促行政村工作落實。在此基礎上,製定創收獎勵機製,激發幹事創業(ye) 活力。
實踐探索“解題”——
發展聯動“賦動能”
聶榮縣堅持分步推進、全麵鋪開的思路,不盲目追求設置聯村黨(dang) 委數量,把作用發揮、融合發展和幹部群眾(zhong) 口碑作為(wei) 評判標準,選定交通位置便利、產(chan) 業(ye) 發展紮實、群眾(zhong) 基礎好的鄉(xiang) 鎮先行試點,做到成熟一個(ge) 、推進一個(ge) 、全麵覆蓋。
同時,創新“聯村共建、整鄉(xiang) 推進”發展模式,將草場、勞力、資金等資源以入股形式納入聯村集體(ti) 經濟,推動村級集體(ti) 經濟“聯創、聯增、聯帶”。2023年,聶榮縣全縣聯村黨(dang) 委產(chan) 業(ye) 經濟收入1773.76萬(wan) 元,鄉(xiang) 村經濟的競爭(zheng) 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持續提高。
此外,聶榮縣整合聯村資源,大力發展特色畜牧業(ye) 、民族手工藝等產(chan) 業(ye) ,成功打造“聶”品牌,開發了聶榮拉拉、查吾拉犛牛等6個(ge) 國家地理標誌產(chan) 品,“4700查吾拉犛牛”特色畜產(chan) 品更是借助國家能源集團平台走進北京,“聶”牌係列畜產(chan) 品在慧采商城成功上線。聶榮鎮第二聯村黨(dang) 委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以垃圾打包廠為(wei) 依托,成立“兩(liang) 山銀行”,創新“垃圾回收+打包售賣+綠色超市積分兌(dui) 換+產(chan) 業(ye) 發展+社會(hui) 公益”發展模式,吸納本地牧民群眾(zhong) 就業(ye) ,提高群眾(zhong) 收入,成為(wei) 村級經濟新增長點。
聚焦重點“答題”——
資源聯享“同致富”
聶榮縣充分發揮聯村黨(dang) 委“統”的功能,將110個(ge) 小村弱村與(yu) 強村結對,推動村級集體(ti) 經濟從(cong) “單打獨鬥”向“共同發展”轉變,實現“1+1>2”的效果。
針對單村發展“空間小”、村級產(chan) 業(ye) “小而散”、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長不大”等問題,尼瑪鄉(xiang) 第二聯村黨(dang) 委集成草場22萬(wan) 畝(mu) 、牲畜1069頭、勞動力41人,集中力量升級加工技術、加強產(chan) 品研發、拓寬銷售渠道,有效破解生產(chan) 要素不齊全、競爭(zheng) 能力不強、產(chan) 業(ye) 鏈條不完善等瓶頸,2023年,實現集體(ti) 經濟收入210.8萬(wan) 元,同比增長53.2%,真正把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
發揮就業(ye) 增收輻射效應,堅持發展成果由群眾(zhong) 共享。2023年,29個(ge) 聯村黨(dang) 委共孵化壯大集體(ti) 經濟83家,解決(jue) 400餘(yu) 名群眾(zhong) 就業(ye) ,使3185戶1.41萬(wan) 餘(yu) 人吃上了“產(chan) 業(ye) 飯”,實現人均增收1500餘(yu) 元。堅持“富口袋”與(yu) “富腦袋”相結合,激發內(nei) 生動力。深化“鄉(xiang) 村振興(xing) 那曲奮進”活動,紮實開展“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增收致富”奮進隊工作,2265名“雙共”奮進隊員當好宣講員,通過身邊人身邊事激發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投身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營造出勤勞致富、發展致富、尊嚴(yan) 致富的良好氛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