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校賽現場。記者 王超 攝
2017屆畢業(ye) 生達娃措姆,返鄉(xiang) 創業(ye) 開辦“溫吉如”辣椒品牌,組建微商團隊將藏辣椒銷往區外;
2018屆畢業(ye) 生邊巴次仁身殘誌堅,發揮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開辦西藏喜格薩珠農(nong) 產(chan) 品開發有限公司和西藏如樂(le) 吉文化廣告傳(chuan) 媒有限公司,吸納6人就業(ye) ;
2017屆畢業(ye) 生洛桑未朗返鄉(xiang) 創業(ye) 開辦堆龍古榮加入發達糌粑加工銷售有限公司,目前已開3家分店,平均年收入達60萬(wan) 元;
……
近年來,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以培育學生創新創業(ye) 思維、提高學生創業(ye) 能力為(wei) 目標,打造“一心兩(liang) 翼三平台”的創新創業(ye) 模式,麵向全體(ti) 師生,將創新創業(ye) 教育與(yu) 專(zhuan) 業(ye) 建設相結合,大力開展創新創業(ye) 教育改革,2022年高教社發布的職業(ye) 教育年度報告中,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創業(ye) 率在全國排名第三。此外,學校還成功入選全國就業(ye) 創業(ye) 典型案例高校(全國共100個(ge) )和國家級創新創業(ye) 學院建設單位(全國共100個(ge) )。
全方位提升學生創業(ye) 能力
2017年,在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農(nong) 業(ye) 科學技術學院林業(ye) 技術專(zhuan) 業(ye) 讀大一時,次仁桑珠就對西藏草莓優(you) 質種質資源技術表現出了濃厚興(xing) 趣,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他和同學合作完成的參賽作品——“西藏草莓優(you) 質種質資源基地建設”在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西藏自治區複賽中榮獲“銀獎”。
大一下學期,次仁桑珠被學校派往江蘇學習(xi) 先進的栽培技術。“我們(men) 西藏苗圃的發展、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的發展很需要技術的支撐,我想好好學習(xi) ,掌握栽培技術,回到學校成立自己的公司,畢業(ye) 後返鄉(xiang) 創業(ye) ,為(wei) 家鄉(xiang) 的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貢獻力量。”至今回想起來,次仁桑珠還是很興(xing) 奮。
大二時,次仁桑珠利用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提供的辦公設備和場地,創立了曲鬆縣拉薩貢薩農(nong) 業(ye) 資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並繼續在學校的實驗室裏鑽研種植相關(guan) 技術,成功地種植了玫瑰、鐵皮石斛和草莓。
2019年,次仁桑珠返回家鄉(xiang) ——山南市曲鬆縣下江鄉(xiang) 下江村,承包了13座溫室大棚,規模化種植蔬菜、水果、藏藥材及食用菌。“在家鄉(xiang) 創業(ye) ,群眾(zhong) 基礎肯定比外地好很多,而且我也了解家鄉(xiang) 的環境。”次仁桑珠說。
次仁桑珠穩紮穩打,半年後又在山南市區租賃6座大棚,擴大生產(chan) 規模,並試驗將植物組織培養(yang) 技術應用於(yu) 藏紅花種植,努力拓寬銷售渠道,返鄉(xiang) 創業(ye) 第一年就實現了盈利。
如今,次仁桑珠創辦的拉薩貢薩農(nong) 業(ye) 資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設有蔬菜直銷店,且與(yu) 當地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簽署了長期食堂供應合同,年銷售收入突破300萬(wan) 元,淨利潤達120萬(wan) 元,經濟效益顯著。為(wei) 全鄉(xiang) 20戶家庭提供臨(lin) 時崗位,惠及40名群眾(zhong) ,同時,穩定聘用7名正式員工,員工年收入增幅在2000元至1.8萬(wan) 元之間。
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以提高學生就業(ye) 競爭(zheng) 力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構建“課程合格+技能達標+二課過關(guan) ”的畢業(ye) 條件製度,學生校內(nei) 技能達標率90%以上,證書(shu) 獲取率達47%。
以創賽提高創業(ye) 教育水平
“可以與(yu) 科研機構合作研發”“在高海拔地區把樹種好並不簡單,專(zhuan) 業(ye) 的事交給專(zhuan) 業(ye) 的人去做”“相關(guan) 數據、支撐材料一定要寫(xie) 清楚”……在2024年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校賽中評審參賽項目時,評委們(men) 諄諄教導。
基於(yu) 長期的市場經驗,評委劉源對母校的創業(ye) 教育事業(ye) 發展提出了一點建議。“如果雙創學院能與(yu) 區外的一些投融資機構合作就更好了。同時,建議母校從(cong) 明年開始在校賽中增設投融資意向環節,除了評委,再邀請一些企業(ye) 家,為(wei) 企業(ye) 家與(yu) 中意的學生參賽項目簽約提供平台。因為(wei) 我們(men) 一些學生手上確實有很好的項目,但是資金來源困難,全區投融資機構又少之又少。”
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成立以來,學生在全國各類技能大賽、創業(ye) 大賽及其他大賽中累計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獎項80餘(yu) 項,其中,在曆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創新創業(ye) 大賽”全國決(jue) 賽中累計獲得1金9銀2銅,曆屆金銀銅牌獲獎數在全國高職院校排行榜上位列第六。在2020年12月舉(ju) 辦的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中,學生創業(ye) 項目《瑪旁雍錯·蓮華之寶》斬獲職教賽道金獎,實現全區高校在該項賽事中金獎“零”的突破;在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全國總決(jue) 賽中斬獲3銀1銅的好成績,實現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在本項大賽中獎牌總數曆史性突破,成績位列全國1486所高職院校第17名。近四年來,投入創業(ye) 扶持資金近40萬(wan) 元,累計指導服務39個(ge) 項目入駐基地,成立在校大學生創業(ye) 項目49個(ge) ,孵化在校大學生創業(ye) 公司10個(ge) ,落地畢業(ye) 生創業(ye) 公司38個(ge) 。
以返鄉(xiang) 創業(ye)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在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農(nong) 業(ye) 科學技術學院讀大二時,洛桑達慶就開始擺地攤賣襪子、內(nei) 衣褲等生活用品,漸漸地洛桑達慶積累了豐(feng) 富的創業(ye) 經驗。
得益於(yu) 在校時老師在創業(ye) 規劃、投融資等方麵的“一對一”指導和朋友的相互影響,洛桑達慶畢業(ye) 後和別人合夥(huo) 在家鄉(xiang) 創立了帕哲農(nong) 業(ye) 科技眾(zhong) 創空間管理有限公司,主要從(cong) 事小微企業(ye) 孵化,截至今年6月,已孵化180餘(yu) 家企業(ye) 。
公司成立以來,洛桑達慶先後赴山南的12個(ge) 縣(區)、各鄉(xiang) (鎮)、村(居)進行培訓、講課,先後開展培訓100餘(yu) 次,培訓人次1000餘(yu) 人,培養(yang) 了一批專(zhuan) 業(ye) 技能人才,也培養(yang) 了一批創業(ye) 者,直接帶動困難群眾(zhong) 和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600餘(yu) 人,間接帶動困難群眾(zhong) 和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1000餘(yu) 人。公司先後獲得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頒發的就業(ye) 創業(ye) 先進集體(ti) ,人社廳授予公司為(wei) 自治區級創業(ye) 孵化基地、自治區級眾(zhong) 創空間。洛桑達慶也獲得了全國高校畢業(ye) 生“基層就業(ye) 卓越獎”。
如今,洛桑達慶名下的數家公司一年總營業(ye) 額五六千萬(wan) 元,利潤3000萬(wan) 元左右,所有公司一共帶動86人就業(ye) ,每人年均增收4.8萬(wan) 元。
近年來,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大力實施“格桑花”工程,推動返鄉(xiang) 創業(ye) 和基層就業(ye) ,助力西藏鄉(xiang) 村振興(xing) 。近三年返鄉(xiang) 創業(ye) 畢業(ye) 生超40人,返回縣城及以下就業(ye) 超900人;2021年返鄉(xiang) 就業(ye) 208人,2022年返鄉(xiang) 就業(ye) 355人,2023年返鄉(xiang) 就業(ye) 393人,通過創業(ye) 實現畢業(ye) 生就業(ye) 近100人,數量呈上升趨勢,學校服務西藏縣域基層能力越來越強。
“下一步,學院將堅持創業(ye) 引領就業(ye) ,在創新創業(ye) 實戰化課程教材、學術研究、學生創賽體(ti) 係、實踐平台體(ti) 係等層麵全麵發力。立足學術研究驅動教育教學創新,麵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創新創業(ye) 研究前沿,培育標誌性成果,基於(yu) 學術研究推動創新創業(ye) 教育改革。不斷完善創新創業(ye) 人才培養(yang) 機製,推動教學內(nei) 容、教學方法改革,建設西藏特色高質量創新創業(ye) 課程體(ti) 係和教材體(ti) 係,鼓勵線上‘專(zhuan) 思創’融合課程建設,開設覆蓋麵廣的創新創業(ye) 通識課程以及麵向有強烈創業(ye) 意願學生的未來之星孵化項目,打造創新創業(ye) 教育生態係統。”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采守寬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