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品味不一樣的茶香

——那曲牧人寶庫藏茶館見聞

發布時間: 2025-02-17 09:37:00 來源: 西藏日報

  占地1200平方米、展示3000多件民間收藏,位於(yu) 那曲市那曲鎮的牧人寶庫藏茶館,最近成為(wei) 藏北草原的一道亮麗(li) 風景線。

  走進牧人寶庫藏茶館,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過去。一進門,夯牆使用的器具布置一側(ce) ,成為(wei) 整個(ge) 茶館的玄關(guan) 。向內(nei) 望去,這間藏茶館空間開闊,布局精巧,“黑帳篷”元素體(ti) 現在巨大的穹頂,豐(feng) 富多樣的民間民俗物品布滿整個(ge) 茶館。牛皮茶包、陶罐、酥油桶、手工編織……從(cong) 牧區的生活用具、生產(chan) 工具、手工藝品、傳(chuan) 統服飾,到傳(chuan) 統的爐灶、犛牛運輸等場景,全麵展示了藏北遊牧文化獨特的民俗風情。

  每一件展品都承載著深厚的曆史與(yu) 文化底蘊,生動再現了那曲牧人的智慧與(yu) 創造力。同時,這裏還是一家茶館,飄散著濃鬱的酥油茶香。人們(men) 可以在這裏喝茶、吃藏麵、賞節目,於(yu) 聚會(hui) 、聊天之餘(yu) 感受濃厚的民俗氛圍。

  這間藏茶館的主人,名叫珠珠,今年45歲,是比如縣紮拉鄉(xiang) 人。他的收藏之路始於(yu) 18歲,是父親(qin) 的一句話深深觸動了他:“隨著社會(hui) 發展,這些過去的生產(chan) 生活用品可能會(hui) 越來越少。但它們(men) 承載著我們(men) 牧人的記憶,是重要的工藝和文化瑰寶。”從(cong) 那時起,珠珠便開始了長達26年的收藏之旅。

  從(cong) 自己家、鄰居家開始,到走遍那曲市各個(ge) 縣和周邊地區,一點一點積累,珠珠的藏品越來越多。“之前也想過用單一的民俗展示來傳(chuan) 承,但這樣參觀的人不會(hui) 太多。”為(wei) 了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藏品、傳(chuan) 播遊牧文化,珠珠想到了藏茶館和民俗陳列融為(wei) 一體(ti) 的方式:“這樣,大人小孩都可以坐下來,一邊品嚐美食,一邊體(ti) 驗民俗文化。”

  新場景、新業(ye) 態帶來了新體(ti) 驗,開業(ye) 近一個(ge) 月來,牧人寶庫藏茶館天天處於(yu) 爆滿狀態。前來打卡的一市民說:“今天第一次來這裏,感覺挺好的!這裏搜集擺放了很多牧區生產(chan) 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很有觀賞價(jia) 值!我們(men) 會(hui) 介紹更多朋友過來體(ti) 驗。”

  原定於(yu) 1月16日開業(ye) ,但因日喀則定日發生地震,珠珠毅然推遲了開業(ye) 計劃,前往災區抗震救災。他不僅(jin) 贈送了價(jia) 值34萬(wan) 元的救災物資,還捐款6萬(wan) 元,用實際行動體(ti) 現社會(hui) 責任與(yu) 擔當。從(cong) 地震災區回來後,牧人寶庫藏茶館於(yu) 1月21日正式開業(ye) ,這座集民俗展示與(yu) 茶館功能於(yu) 一體(ti) 的文化生活空間對外開放。

  “這種將民間民俗類實物與(yu) 藏茶館融合的模式,有利於(yu)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活態展示和常態展示,賦予了非遺保護傳(chuan) 承的生命力,能夠吸引更多人關(guan) 注和了解藏北的傳(chuan) 統遊牧文化。”那曲市文旅局非遺保護中心負責人次仁卓嘎說。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非遺為媒 文化共融

    近日,林芝市非遺傳承人、青年企業家和青少年學生代表組團赴澳門特別行政區開展“石榴籽一家親”林芝非遺展演交流活動。 [詳細]
  • 昌都市邊壩縣:跳出 “最炫民族風”

    為切實激發群眾的積極性,引導廣大群眾廣泛參與到“紅色昌都·振興奮進”活動中來,同時,推動全民健身事業高質量發展,推廣普及鍋莊舞,2月16日,昌都市邊壩縣舉行第一屆“紅色昌都·振興奮進”活動鍋莊舞比賽。 [詳細]
  • 西藏移動互聯網月戶均流量超30G

    西藏自治區通信管理局14日介紹,2024年,西藏全區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累計達12.2億GB、同比增長22.5%,月戶均流量首次突破30G(達31.3G/戶/月),居全國第一。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