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編織作業(ye) 車間一角。
合作社女工在精心編織手工藝品。
合作社女工展示編織好的藏式手工藝品。
冬日裏,走進林芝市朗縣登木鄉(xiang) 如字村齊功巾幗民族手工藝傳(chuan) 承加工合作社,織布機工作的聲音此起彼伏,現場一片繁忙景象。
在這裏,一場編織技能培訓正在進行,婦女們(men) 的雙手在織線之間來回遊走穿梭,正專(zhuan) 注地編織著藏式包、卡墊等各種手工藝品。
“你看,線長要分毫不差,手勁要均勻,抻拉要到位,這樣圖案才會(hui) 緊湊成型,編出來的藏式包才好看。”西藏他喜職業(ye) 技能培訓學校的老師正手把手、一對一地向學員們(men) 講解、示範手工編織的製作流程和技術要領。大家在老師的指導下,集中精力邊學習(xi) 邊操作,反複練習(xi) ,直到熟練上手。
“早上把家務活幹完就可以到這裏學習(xi) 編織技術,很方便。民族手工藝合作社不僅(jin) 給我們(men) 婦女提供了一個(ge) 學習(xi) 、交流、進步的平台,還讓我們(men) 有事可做、有錢可掙。在家的婦女都願意來這裏學習(xi) 編織技藝,感覺特別有成就感。”村民紮西曲珍笑著說。
盤活傳(chuan) 統手工藝是豐(feng) 富鄉(xiang) 村生活、發展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業(ye) 的重要方式。近年來,登木鄉(xiang) 如字村利用冬閑時節開設傳(chuan) 統手工編織培訓班,切實發揮手工勞動者的創造力,引導和鼓勵廣大農(nong) 村婦女積極參與(yu) ,爭(zheng) 做手工文化的傳(chuan) 播者和弘揚者,同時也讓大家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在這裏,“指尖技藝”正在變成“指尖經濟”,婦女們(men) 用勤勞雙手編織出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美好新畫卷。文/圖 記者 劉楓 王珊 通訊員 洛鬆江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