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昔日貧困戶 今成帶富人

紮西頓珠 發布時間:2020-01-07 09:28:00來源: 西藏日報

  多瓊,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拉孜縣紮西崗鄉(xiang) 旁達村人,一個(ge) 居住在雅江河畔的樸實藏族中年漢子,很平常,很普通。他在脫貧致富路上成為(wei) 四鄰八鄉(xiang) 公認的能人、致富帶頭人。

  可是,2013年前,40多歲的多瓊生活得十分拮據。溫飽靠政府,拿著低保證,每月盼著卡上“口糧錢”;住房靠村委,在村委的關(guan) 心關(guan) 懷下住在老村委會(hui) 多年,家徒四壁。

  多瓊的現狀令村“兩(liang) 委”班子及鄉(xiang) 黨(dang) 委政府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於(yu) 是他便成了駐村工作隊上門服務引導的重點對象。

  那時,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隊員一來家訪,多瓊也無所謂,開門迎客,陪客聊天,聽聽而已。可時間一長,頻率一多,多瓊心裏多少有些抵觸。“那時,幹部總是到我家,來得多了,鄰裏也知道是因為(wei) 自己窮,有些抬不起頭,也覺得煩人!”多瓊回憶著說道。

  直到某天,多瓊看見妻子的愁容,加上村幹部的引導和出謀劃策,激起了他謀求改變的決(jue) 心,自此,多瓊力求不再碌碌無為(wei) ,萌發了吃手藝飯的想法。

  為(wei) 了改變現狀,村子裏隻要有匠人來做工,不論是何工種,多瓊必定在旁邊,匠人的一舉(ju) 一動都是多瓊學習(xi) 的典範。學習(xi) 木工時,他在鄰裏的質疑聲中,在一次次的失敗與(yu) 總結中,最終憑借聰慧的頭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手藝無師自通,夢想也在磨礪中實現。此後,多瓊還前往日喀則市以及縣裏學習(xi) 了焊接、繪畫等手藝,逐漸成為(wei) 身兼多種手藝的匠人,生活也逐步得到改善。

  2015年7月,多瓊在拉孜縣委、縣政府的扶持下,成立了農(nong) 業(ye) 產(chan) 品農(nong) 民加工專(zhuan) 業(ye) 合作社。2016年來,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多瓊不忘黨(dang) 恩,主動參與(yu) 脫貧攻堅,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合作社就業(ye) ,教人學習(xi) 手藝,先後5人學成出師。

  “多瓊的轉變是我們(men) 所有人親(qin) 眼見到的,更是我們(men) 貧困戶學習(xi) 的楷模。在他的帶動下,我家的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是他幫助我們(men) 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啊!”在合作社工作的村民普布告訴記者。

  如今,合作社從(cong) 剛開始的10戶,發展到現在的40多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達17戶,全部實現脫貧,合作社年純收入達40餘(yu) 萬(wan) 元。

  “我能有這樣的生活,一切都要歸功於(yu) 黨(dang) 和國家的好政策。我們(men) 趕上了好時代,更要依靠雙手過上好日子,我愛我的國家!”多瓊激動地說。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