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每個脫貧戶背後,都有一個感人故事

汪純 萬慧 發布時間:2020-01-09 09:43:00來源: 西藏日報

  脫貧攻堅戰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zheng) 。在這場戰役中,西藏廣大幹部職工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xie) 了一曲曲壯麗(li) 的凱歌。可以說,雪域高原上,每戶貧困戶脫貧背後,都藏著一個(ge) 感人的故事。

  在薩嘎縣達吉嶺鄉(xiang) 薩拉村,有一位“名人”嘎瑪塔青。從(cong) 曾經“臭名揚”的“酒瘋子”,到如今“美名傳(chuan) ”的“勤快人”,嘎瑪塔青“浪子回頭”的故事,成了當地人交口稱讚的美德事跡。

  “多虧(kui) 了‘書(shu) 記格桑啦’,送來了‘四講四愛’。”嘎瑪塔青感激地告訴記者。他口中的“書(shu) 記格桑啦”,是薩拉村黨(dang) 支部第一書(shu) 記格桑旺堆。

  2017年,格桑旺堆入職後,經過走訪,找出了嘎瑪塔青陷入貧困的“症結”:自身發展動力不足。“‘心病’治不好,‘窮病’就趕不走。嘎瑪塔青一家要真正實現脫貧致富,不是簡單給錢給物就能解決(jue) 的。”在格桑旺堆的帶領下,村“兩(liang) 委”、駐村工作隊、“雙聯戶”戶長、農(nong) 牧民黨(dang) 員迅速行動起來,著力轉變貧困群眾(zhong) 觀念。

  格桑旺堆專(zhuan) 門帶著嘎瑪塔青“開開眼”,去鄉(xiang) 裏的致富能手家看看新生活,去脫貧光榮戶家聽聽致富經,去村委會(hui) 宣傳(chuan) 欄數數好政策。

  精誠所至,金石為(wei) 開,嘎瑪塔青被徹底打動。有了脫貧意願,再多的難題都能迎刃而解。2017年,在村“兩(liang) 委”、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嘎瑪塔青申請到5萬(wan) 元的小額扶貧貸款。2018年,嘎瑪塔青應聘成為(wei) 垃圾清運工,平時還到處找零活幹,年底全家就脫了貧。2019年,薩拉村成立昔日鬆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嘎瑪塔青積極入股,成為(wei) 合作社的“股民”和社員。

  “現在發展快得很,掙錢機會(hui) 也多,我越幹越有勁!以後啊,我可不能再掉隊了,我還要做‘四講四愛’宣講員,用親(qin) 身經曆教育引導貧困戶們(men) 一起奔小康!”嘎瑪塔青信心滿滿地說。

  2016年,對於(yu) 邊壩縣尼木鄉(xiang) 江果堆村的旦增巴丹一家來說,是非常不幸的一年,父母相繼去世,整個(ge) 家的頂梁柱轟然坍塌,隻留下了二十出頭的旦增巴丹、年幼的弟弟妹妹和一位80多歲的奶奶。

  作為(wei) 旦增巴丹的結對幫扶責任人,邊壩縣委副書(shu) 記馬先元第一時間去安撫老人以及旦增巴丹兄妹的情緒,鼓勵他們(men) 要積極麵對生活。

  “馬書(shu) 記經常來我家跟我奶奶聊天,鼓勵我要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還給我們(men) 送大米、牛奶等生活必需品和慰問金,他把我們(men) 當成自己的家人一樣對待,我們(men) 一家人都很感激他。”旦增巴丹說。

  旦增巴丹告訴記者,由於(yu) 家庭貧困、父母身體(ti) 不好,他很早便扛起了家中重擔,沒能像其他孩子一樣接受教育,為(wei) 此,他隻能靠體(ti) 力勞動來賺錢。“馬書(shu) 記為(wei) 我們(men) 家的經濟收入操碎了心,他經常給我出點子,給我找賺錢的機會(hui) ,鼓勵我開動腦子想出路,像是我們(men) 的大家長一樣。”旦增巴丹說。

  “特別感謝馬書(shu) 記近5年來無微不至的關(guan) 懷和照顧。現在我們(men) 兄妹三人都有公益性崗位,每年還能拿到扶貧商店的分紅,再加上我們(men) 自己的勞動所得,現在已經吃穿不愁了。我相信我們(men) 一定能靠自己的雙手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旦增巴丹說。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