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強起來 致富道更寬
“湘河穀”經濟林生態產(chan) 業(ye) 項目、白朗縣萬(wan) 畝(mu) 枸杞生態觀光園等重點項目效益顯現,高原林果各展魅力……
一項項產(chan) 業(ye) 項目的實施,讓西藏日喀則市脫貧攻堅實現了從(cong) “輸血”到“造血”的華麗(li) 蛻變。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日喀則市始終把產(chan) 業(ye) 扶貧作為(wei) 保證脫貧質量的根本之策,正確處理好農(nong) 牧民城鎮就業(ye) 和就近就便、不離鄉(xiang) 不離土、能幹會(hui) 幹的關(guan) 係,突出產(chan) 業(ye) 扶貧的基礎性、穩定性、持續性、普遍性作用,全力發展壯大珠峰扶貧產(chan) 業(ye) ,更多貧困群眾(zhong) 參與(yu) 產(chan) 業(ye) 、分享收益、脫貧致富。
科學布局讓產(chan) 業(ye) 活起來
“有好的市場前景、有好的經營主體(ti) 、有好的利益聯結、有好的科技支撐”這是日喀則市產(chan) 業(ye) 布局的基本遵循。
立足資源稟賦、產(chan) 業(ye) 基礎和市場需求,日喀則市加強頂層設計,將“短平快”、立竿見影的扶貧項目與(yu) 長期穩定脫貧的產(chan) 業(ye) 發展結合起來,謀劃布局珠峰有機種養(yang) 加業(ye) 、特色旅遊業(ye) 、天然飲用水業(ye) 、綠色生態業(ye) 、特色手工業(ye) 、清潔能源業(ye) 、南亞(ya) 物流業(ye) “七大產(chan) 業(ye) ”。
目前,日喀則市累計開工建設青稞飼草、珠峰綿羊、珠峰犛牛、綠色蔬菜、精深加工、文化旅遊、商貿流通、民族手工、生態苗圃等特色產(chan) 業(ye) 項目309個(ge) ,受益貧困群眾(zhong) 10萬(wan) 餘(yu) 人。
其中,民族傳(chuan) 統手工業(ye) 煥發新的生機,卡墊、藏刀、藏香、氆氌、唐卡等民族手工藝品,從(cong) 生活日用品轉向旅遊紀念品,從(cong) 傳(chuan) 統技藝轉向文化創意,深受遊客喜愛。
特別是把青稞、珠峰犛牛、珠峰綿羊、綠色蔬菜作為(wei) 有機種養(yang) 加業(ye) 的重點,擴大產(chan) 業(ye) 基地、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完善產(chan) 業(ye) 體(ti) 係、提高產(chan) 業(ye) 效益,打造有機品牌、健全營銷體(ti) 係、擰緊利益聯結、增加群眾(zhong) 收入。
2019年,日喀則市青稞產(chan) 量達到40萬(wan) 噸,珠峰綿羊、珠峰犛牛分別出欄115萬(wan) 隻、11.5萬(wan) 頭,商品率達到70%;黃牛改良5.56萬(wan) 頭、蔬菜總產(chan) 量達到38.7萬(wan) 噸,珠峰扶貧產(chan) 業(ye) 呈現出旺盛生命力、強大帶動力。
如今,珠峰扶貧產(chan) 業(ye) 百花齊放、形勢喜人、前景廣闊,“有機、生態”成為(wei) 通行證,珠峰綿羊、珠峰犛牛正走出高原、走向全國。
優(you) 化平台讓聯結緊起來
桑珠孜區東(dong) 嘎鄉(xiang) 以祺瑪黨(dang) 慶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聯合社為(wei) 紐帶,通過種植土豆、承包鄉(xiang) 村道路、植樹造林等項目,一年多時間,實現盈利400多萬(wan) 元;
定日縣以創辦農(nong) 牧區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為(wei) 契機,打破傳(chuan) 統模式,科學調整,規範養(yang) 殖,強力打造定日縣珠峰綿羊品牌;
仲巴縣帕羊鎮聶康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建立“養(yang) 、產(chan) 、銷”一條龍產(chan) 業(ye) 鏈,2018年,實現經濟收入311萬(wan) 元,2019年,實現經濟收入700萬(wan) 元
……
日喀則市堅持把群眾(zhong) 聚在產(chan) 業(ye) 鏈上、讓群眾(zhong) 富在產(chan) 業(ye) 鏈上,努力實現“建一個(ge) 共同體(ti) ,興(xing) 一項產(chan) 業(ye) ,活一村經濟,富一方群眾(zhong) ”的發展格局。
組建珠峰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培育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化經營龍頭企業(ye) 28家,建設扶貧車間159個(ge) ,村級集體(ti) 經濟達到1298個(ge)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達到1388個(ge) 。
加快構建以日喀則國家農(nong) 業(ye) 科技園區為(wei) 龍頭,以拉洛、江當、年楚河、湘河4個(ge) 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園區為(wei) 支點,以18個(ge) 縣(區)有機青稞、珠峰綿羊、珠峰犛牛、蔬菜瓜果、人工飼草、優(you) 質奶業(ye) 、土豆、藏雞等產(chan) 業(ye) 基地為(wei) 紐帶的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聚集化發展體(ti) 係,珠峰扶貧產(chan) 業(ye) 與(yu) 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利益聯結越來越緊密,貧困群眾(zhong) 不離鄉(xiang) 、不離土就能融入產(chan) 業(ye) 發展。
同時,按照專(zhuan) 業(ye) 化、組織化、標準化、規模化的要求,大力發展生態、勞務、種植、養(yang) 殖、手工、運輸、工程機械等專(zhuan) 合組織,並依托黨(dang) 員帶動貧困戶、邊緣戶通過入股合作、入社務工、土地流轉、生產(chan) 托管、聯耕聯種等方式參與(yu) 專(zhuan) 合組織發展。
截至2019年底,日喀則市農(nong) 牧民專(zhuan) 合組織已發展到6709個(ge) ,入股合作社群眾(zhong) 達到40多萬(wan) 人,4614家合作社投產(chan) 運營,2577家合作社實現分紅,人均分紅1400元。
創新模式讓優(you) 勢強起來
針對高海拔深度貧困縣資源稟賦差、人才支撐弱、經營主體(ti) 少、產(chan) 業(ye) 扶貧難等問題,日喀則市強化“飛地經濟”政策支持,打破地域限製、條塊分割,探索發展“飛地”產(chan) 業(ye) 扶貧模式,走出了一條優(you) 勢互補、利益共享、互惠共贏的產(chan) 業(ye) 扶貧新路子。
桑珠孜區德琴3900莊園有限公司,采取“扶貧分紅+勞務收入+訂單收購”的方式開展精準扶貧,2018年分別向定日縣、昂仁縣分紅200萬(wan) 元,帶動720名貧困群眾(zhong) 人均分紅增收2000元,解決(jue) 360名貧困群眾(zhong) 就業(ye) ,取得了良好的扶貧效益。
日喀則市珠峰農(nong) 投百亞(ya) 成農(nong) 貿有限公司以國家大力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為(wei) 契機,在算好生態賬、經濟賬、品質賬、民生賬的基礎上,立足地緣優(you) 勢,加快推進尼泊爾飼草料生產(chan) 、種植、加工基地建設。
待尼泊爾的6處基地全部建成,飼草種植麵積將達100萬(wan) 畝(mu) ,年產(chan) 飼草料可達240萬(wan) 噸。屆時,尼泊爾飼草料將以價(jia) 格低廉、營養(yang) 豐(feng) 富的優(you) 勢,滿足高原特色畜牧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
“窮不興(xing) 產(chan) 業(ye) 窮根難除,富不壯產(chan) 業(ye) 富不長久。”隨著日喀則市扶貧產(chan) 業(ye) 的不斷發展,一條條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越來越寬,貧困群眾(zhong) 共同步入全麵小康社會(hui) 的夢想越來越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林芝市墨脫縣瑪迪村開展首期西瓜種植技能培訓
為了盡快恢複生產秩序,近日,西藏林芝市墨脫縣瑪迪村“兩委”、第九批駐村工作隊在“農產品試種基地”對全村在家26名黨員開展西瓜種植技能培訓。[詳細] -
鞏固好脫貧成果 確保經得起曆史和人民檢驗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向全社會發出了脫貧攻堅的總攻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給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加了油,鼓了勁。”……[詳細] -
恩惠苑社區搬遷群眾次仁巴珠:兒子開了餐館 女兒考上大學
恩惠苑社區是西藏拉薩市城關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一棟棟安置房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水、電、網絡等各項基礎設施完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