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薩市林周縣駐強嘎村第九批工作隊:當好群眾致富路上的領頭人
西藏拉薩市林周縣駐強嘎鄉(xiang) 強嘎村第九批工作隊自入駐以來,認真組織實施精準扶貧工作,創新機製、強化措施、狠抓落實,推動整村脫貧推進工作取得新成效。2018年,該村23戶建檔立卡戶全部實現了脫貧。
今年57歲的普布曾是一名建檔立卡戶,以前在村裏當石匠,不僅(jin) 工作不穩定,收入也不高。現在,普布在林周縣黨(dang) 員黨(dang) 性教育基地(林周農(nong) 場)負責安保工作,每天負責巡邏、檢查等,每月能拿到2800元的工資。
普布說:“第九批駐村工作隊給我們(men) 村裏建了茶館、商店等,每年都有分紅,提高了我們(men) 的生活水平。對我自己來說,通過他們(men) 的幫助,我在林周農(nong) 場有了一份工作,我打心底裏感謝他們(men) 。”
因為(wei) 經常和群眾(zhong) 打交道,她成了群眾(zhong) 眼裏的熟麵孔。她就是林周縣法院派駐強嘎村工作隊隊長普布卓瑪。自入駐強嘎村以來,她和隊員們(men) 胸懷愛民之心、恪守利民之責,切實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做好事,一步一個(ge) 腳印夯實村發展,得到群眾(zhong) 的一致肯定。2019年年底,普布卓瑪連任了第九批駐村工作隊隊長。在她的帶領下,駐村工作隊因地製宜、找準資源,為(wei) 強嘎村找門路成立了魯讚農(nong) 業(ye) 開發有限公司,發展飼草種植業(ye) 。
2019年,該村種植飼草1500畝(mu) ,年收入達120餘(yu) 萬(wan) 元。並改建了商品房對外進行出租,年租金收入達3.48萬(wan) 元,受益群眾(zhong) 達107人。自公司成立後,先後購買(mai) 了12台農(nong) 機具,除了村裏使用外還可進行對外出租,年收入達4.5萬(wan) 元。農(nong) 機具的使用為(wei) 種植飼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wei) 強嘎村無法外出務工的富餘(yu) 勞動力提供了就近就地就業(ye) 的機會(hui) 。村集體(ti) 經濟增加了,村民收入增加了,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更強了。
三月的強嘎村,農(nong) 田裏一派繁忙的景象,幾台大型拖拉機正在田裏運作發出隆隆的聲音,勤勞的人們(men) 已經在田間地頭忙碌了起來。以往,該村每家單獨購買(mai) 農(nong) 機不劃算,租用農(nong) 機成本高。自工作隊引進了專(zhuan) 業(ye) 農(nong) 機具後,通過農(nong) 機服務,幫助農(nong) 戶轉變過去“單打獨鬥”式的農(nong) 機服務方式,不誤農(nong) 時。
多傑今年57歲,是強嘎村脫貧戶之一。以往,他隻能去外地打工,不僅(jin) 離家遠也沒有固定的收入。現在,他在村裏的魯讚農(nong) 業(ye) 開發有限公司上班,是一名拖拉機手,每天他都和工友在農(nong) 田裏開著拖拉機工作,一天下來能拿到150元的工資。
強嘎村村民多傑說:“我年紀大了,工作不太好找。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我找到了現在這份工作。在家門口工作不僅(jin) 可以賺錢,還可以讓我更好地照顧家人。”
此外,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自身優(you) 勢,向結對戶宣傳(chuan) 黨(dang) 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新的惠農(nong) 政策,及時將相關(guan) 政策傳(chuan) 達到群眾(zhong) 中,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定期不定期與(yu) 結對戶溝通聯係,了解結對戶的實際困難與(yu) 想法,幫助結對戶想辦法、出點子,鼓勵建檔立卡脫貧戶用好扶貧小額貸款,發展增收產(chan) 業(ye) 。
普布卓瑪說:“下一步,我們(men) 將嚐試種植業(ye) 結構調整,根據市場需求探索發展重大農(nong) 業(ye) ,鼓勵轄區群眾(zhong) 進行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種植,實行連片規劃建設,提升科學種植水平、提高產(chan) 量,壯大村集體(ti) 經濟帶動我村群眾(zhong) 增加收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墨竹工卡縣易地扶貧搬遷戶央宗在技術員的指導下學習西紅柿掐苗掛藤技術
近年來,西藏拉薩市積極推動農業產業化建設,並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新型職業農民與農業科技人才培育等。[詳細] -
多措並舉推動項目建設 促進群眾就業增收
3月17日上午,市委副書記、市長、城關區委書記、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果果,前往拉薩經開區、曲水縣和堆龍德慶區。[詳細] -
西藏山南市浪卡子縣曲增村鄉村振興專幹古桑措姆
古桑措姆來自農村,讀大學期間,曾跟隨國家脫貧攻堅評估組到農牧區調研。農牧區的落後條件、農牧民群眾的質樸,催生了她到艱苦地區工作的心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