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把貧困戶聚在蔬菜產業鏈上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白朗縣堅持把貧困群眾(zhong) 聚在產(chan) 業(ye) 鏈上、讓群眾(zhong) 富在產(chan) 業(ye) 鏈上,不斷建立綠色蔬菜產(chan) 業(ye) 與(yu) 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特別是貧困群眾(zhong) 的利益聯結機製,讓貧困群眾(zhong) 不離鄉(xiang) 、不離土就能融入產(chan) 業(ye) 發展,實現穩定增收、穩定就業(ye) 、穩定致富,脫貧不返貧。
靈活運用“扶貧產(chan) 業(ye) 園區+龍頭企業(ye) +合作社+農(nong) 戶(貧困戶)”的運營模式,通過獎補、扶持等方式解決(jue) 貧困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資料、前期投入問題,通過企業(ye) 與(yu) 政府合作解決(jue) 技術服務、產(chan) 品銷售等問題,把貧困戶變為(wei) 種植養(yang) 殖大戶、合作社社員、產(chan) 業(ye) 工人,實現持續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全縣7000多戶農(nong) 戶中3000多戶(含貧困戶214戶1029人)參與(yu) 蔬菜產(chan) 業(ye) 發展,年戶均增收3萬(wan) 元以上。全縣製定精準扶貧產(chan) 業(ye) 項目利益聯結管理辦法,與(yu) 經營主體(ti) 簽訂扶貧協議,為(wei) 貧困勞動力新開發就業(ye) 崗位194個(ge) ,年人均增收5萬(wan) 元以上;兌(dui) 現分紅資金1007萬(wan) 元,受益貧困群眾(zhong) 達7814人次。
同時,白朗縣蔬菜產(chan) 業(ye) 項目共流轉土地4115.13畝(mu) ,向2084名群眾(zhong) (含貧困戶79戶392人)兌(dui) 現流轉資金4040餘(yu) 萬(wan) 元;蔬菜企業(ye) 收購散戶種植蔬菜10.2萬(wan) 斤,實現銷售收入206萬(wan) 餘(yu) 元。根據自身勞動經營收入情況對貧困勞動力實行獎補,全縣累計向4439名貧困群眾(zhong) 兌(dui) 現獎補資金980.5萬(wan) 元,有效激發了貧困群眾(zhong) 自主脫貧的內(nei) 生動力,貧困群眾(zhong) “勤勞致富光榮,懶惰致貧可恥”的觀念更加牢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僜人阿胖的“僜香豬”
放眼林芝市脫貧攻堅各大“戰場”,一個個貧困村實現華麗蛻變,一個個民生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一張張笑臉洋溢在各族群眾的臉上……[詳細] -
四川理塘:扶貧愛心超市接交通銀行500餘萬元“訂單”
4月6日,筆者從共青團四川甘孜州理塘縣委獲悉,理塘縣扶貧愛心超市成功接到交通銀行500餘萬元“訂單”。 [詳細] -
網評:多措並舉鞏固好脫貧成果
2019年年底,西藏日喀則市謝通門縣、那曲市色尼區等19個縣(區)退出貧困縣(區),至此西藏所有縣(區)全部實現脫貧摘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