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小康路上幸福歡歌

史金茹 王珊 胡文 發布時間:2020-04-08 10:14:00來源: 西藏日報

  一棟棟整潔漂亮的藏家小院點綴山村田野,一條條寬闊平坦的水泥路延伸至各家各戶……

  西藏林芝市朗縣朗鎮其次村,一個(ge) 安靜、美麗(li) 、和諧的幸福村莊。

  坐落在距離朗縣縣城16公裏處的其次村,共有37戶138人,低保戶2戶、一般貧困戶2戶。2018年,已全部達到脫貧退出標準,實現貧困村脫貧退出。

  “現在村裏的條件越來越好了,基礎設施齊全、交通便利,一點也不比城裏差。”在一棟二層小樓前,記者見到了其次村村委會(hui) 主任紮西次仁,他告訴記者,為(wei) 了推進農(nong) 村城鎮化進程,近年來,鎮裏加大了對農(nong) 村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投入力度。

  目前,其次村已安裝路燈25盞,配備垃圾轉運車1輛,垃圾箱12個(ge) ,配備收割機1輛,全村用電率達到100%,實施了人畜飲水工程、汙水排放工程,修建林業(ye) 臨(lin) 時安置房1座,蓄水池3座,新建村文化室240平方米,村醫務室配備了相應的醫療設備和器材,適齡學生入學率達到100%。

  “房子是前兩(liang) 年擴建的,政府補貼,還送了家具,我記得施工的時候,駐村工作隊和村民都來幫忙了。”曾經的貧困戶次仁玉珍家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僅(jin) 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如期脫貧摘帽,而且還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大房子。

  “以前都是土路,我們(men) 每次去縣城都很不方便,下雨天,更是路滑難行。”村婦女主任次仁卓瑪指著進村的一條盤山公路說,“2016年,駐村工作隊向有關(guan) 部門申請到農(nong) 村公路養(yang) 護資金1700萬(wan) 元,修建了一條長9.9公裏、寬4.5公裏的水泥路。現在,上下山可方便了。”

  道路通了,致富門路也變得越來越多。

  近年來,駐村工作隊和村“兩(liang) 委”立足當地資源稟賦,積極爭(zheng) 取項目,推動產(chan) 業(ye) 發展,真正讓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離鄉(xiang) 不離土就能參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實現長期持續穩定增收。

  經濟林木種植、山羊綿羊養(yang) 殖項目、添置磨坊機器……越來越多產(chan) 業(ye) 已經著手實施,將為(wei) 農(nong) 牧民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除此之外,我們(men) 還有外出務工、大棚蔬菜等收入來源。”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索朗巴珠介紹說,2019年,其次村經濟收入達342.41萬(wan) 元,人均收入1.5萬(wan) 餘(yu) 元,現金收入1.03萬(wan) 餘(yu) 元。

  在村居環境整治方麵,駐村工作隊從(cong) 養(yang) 成良好個(ge) 人衛生習(xi) 慣、家庭衛生大掃除、家居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麵進行了深入宣傳(chuan) 部署,並每周組織村民進行衛生大掃除,有效改善農(nong) 村“髒亂(luan) 差”現象。

  “不管是年過七旬的老人,還是七八歲的孩子,大家都在為(wei) 村裏的環境出著力、盡著責。”駐村工作隊隊長阿珍告訴記者。

  路平了、水清了、燈亮了……如今的其次村一改貧窮麵貌,家家戶戶住上了新房,老人們(men) 悠閑地聚在一起曬太陽,年輕人在家門口種上了果樹,孩子們(men) 在一旁嬉戲……到處都洋溢著歡歌笑語。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