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脫貧致富“喜羊羊”——亞東縣堆納鄉卡吉崗巴羊養殖合作社見聞

張斌 發布時間:2020-04-16 09:37:00來源: 西藏日報

  這些天,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亞(ya) 東(dong) 縣堆納鄉(xiang) 古汝村的牧民群眾(zhong) 可忙壞了。原來,卡吉崗巴羊養(yang) 殖合作社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小羊羔新生季。

  2016年,亞(ya) 東(dong) 縣政府投資1200萬(wan) 元在古汝村建立了崗巴羊養(yang) 殖基地,並於(yu) 同年注冊(ce) 成立了卡吉崗巴羊養(yang) 殖合作社。經過近4年的合作養(yang) 殖,目前合作社已初具規模。

  可就在合作社成立之初,卻遇到不少難題。一開始,好多村民質疑:讓羊羔早早出欄,那樣能賣上好價(jia) 錢嗎?

  “各家無規劃放牧對草場破壞大,村民惜殺惜售的觀念嚴(yan) 重,阻礙著牧業(ye) 的可持續發展,由粗放經營到集約化生產(chan) 是必由之路。”麵對周圍群眾(zhong) 的觀望態度,古汝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拉巴平措和村“兩(liang) 委”班子成員走村入戶,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

  拉巴平措第一個(ge) 把家裏所有的羊抵價(jia) 入股,加入合作社。村幹部、黨(dang) 員也紛紛帶頭入股。漸漸,所有村民都加入了。

  古汝村通過適齡羊抵價(jia) 入股方式,將全村羊羔由合作社集中管理、統一銷售,徹底改變傳(chuan) 統“小”“散”的養(yang) 殖方式。依托亞(ya) 東(dong) 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人工種草項目,合作社每年人工種草1000餘(yu) 畝(mu) ,畝(mu) 產(chan) 鮮草800斤,有效減輕了冬季牧場壓力,提高了崗巴羊抵禦冬季嚴(yan) 寒天氣能力。

  同時,合作社從(cong) 村中選取養(yang) 殖能力強的村民對羊群進行集中放養(yang) 看護,每年發放3.65萬(wan) 元的工資報酬。針對解放出來的勞動力,古汝村“兩(liang) 委”推薦村民參與(yu) 各類工程建設,實現務工創收。

  統一飼養(yang) 、統一防疫、統一宰殺,有效避免了羊羔在育肥期內(nei) 患病或死亡,大大提升了牲畜出欄率。2019年,卡吉崗巴羊養(yang) 殖合作社銷售總收入增長到250餘(yu) 萬(wan) 元,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分紅85萬(wan) 元,每戶社員分紅2500元。

  村民占堆在加入合作社前,每月在家裏放幾天羊,偶爾出去打幾天零工,一家五口年人均收入隻有3000元。2017年,占堆將自家的15隻羊羔折價(jia) 入股,專(zhuan) 心外出打工。

  “加入合作社省事又放心,我和妻子都能騰開手去打工了。去年,我家年人均純收入達到9000元,今年我還準備再買(mai) 十幾隻羊羔入股。”占堆笑著說。

  為(wei) 了讓合作社更好發揮規模效益,去年,亞(ya) 東(dong) 縣還提出“1幫10”的發展計劃,即古汝村的卡吉崗巴羊養(yang) 殖合作社為(wei) 總社,分別建立堆納鄉(xiang) 堆納村、多慶村、萊貴村等10個(ge) 分社。各分社通過學習(xi) 借鑒總社成功經驗,在短時間內(nei) 規範合作社章程,並從(cong) 總社選派經驗豐(feng) 富、技術過硬的技術管理人員到分社指導工作,最終使合作社“抱團發展”,形成合力,不斷壯大。

  “今年,合作社出欄既定目標是1萬(wan) 隻,預計合作社總收入350萬(wan) 元,社員人均分紅翻兩(liang) 番。”拉巴平措信心十足地說。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