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電力天路”開啟致富路

溫凱 洛桑旦增 發布時間:2020-04-22 09:59:00來源: 西藏日報

  2014年以來,國家電網西藏阿裏供電有限公司把“三區三州”電網建設工程作為(wei) 助力脫貧攻堅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狠抓工程推進,累計完成項目總投資14.57億(yi) 元,涉及阿裏地區4個(ge) 縣19個(ge) 鄉(xiang) (鎮)119個(ge) 村(居),共41個(ge) 點位,惠及7413戶農(nong) 牧戶,為(wei) 推動阿裏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高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切實解決(jue) 用電需求

  為(wei) 切實解決(jue) 無電用、用電難的困難,全麵解決(jue) 農(nong) 牧區用電需求和供電“卡脖子”問題,國網西藏阿裏供電有限公司主動扛起地區脫貧攻堅戰電力建設的重任,堅持從(cong) 急、難、險、重任務入手,結合農(nong) 網改造實際,擔起社會(hui) 責任,優(you) 化職能設置,及時成立農(nong) 網改造工程領導小組,實行“一把手”責任製和分管領導負責製,將電網升級改造工程與(yu) 脫貧攻堅有機結合,采取現場督導、現場辦公等方式,先後實施了總投資3.17億(yi) 元的阿裏地區劄達、革吉、日土三縣聯網和11.4億(yi) 元的新一輪農(nong) 網工程建設,助力脫貧攻堅,有效解決(jue) 用電需求,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積極拓寬致富道路

  在實施“三區三州”電網建設工程中,國網西藏阿裏供電有限公司始終將貧困群眾(zhong) 轉移就業(ye) 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正確處理“城鎮就業(ye) 和就近就便、不離鄉(xiang) 不離土、能幹會(hui) 幹”的關(guan) 係,積極吸納當地群眾(zhong) 參與(yu) 項目建設,為(wei) 貧困群眾(zhong) 脫貧致富拓寬了增收渠道,增加了現金收入。

  截至2019年底,阿裏地區措勤110千伏輸變電工程,累計使用當地貧困群眾(zhong) 120餘(yu) 人、車輛20台投勞,實現貧困群眾(zhong) 增收200餘(yu) 萬(wan) 元;改則110千伏輸變電工程,累計使用當地貧困群眾(zhong) 2000餘(yu) 人、車輛30台投勞,實現貧困群眾(zhong) 增收326萬(wan) 元;巴爾—獅泉河110千伏輸變電工程,累計使用當地貧困群眾(zhong) 50餘(yu) 人、車輛6台投勞,實現貧困群眾(zhong) 增收33.3萬(wan) 元;普蘭(lan) 110千伏輸變電工程,累計使用當地貧困群眾(zhong) 40餘(yu) 人、車輛8台投勞,實現貧困群眾(zhong) 增收100餘(yu) 萬(wan) 元;涉及革吉縣、改則縣、普蘭(lan) 縣、噶爾縣、措勤縣的35千伏工程,累計使用當地貧困群眾(zhong) 520餘(yu) 人投勞,實現貧困群眾(zhong) 增收16.42萬(wan) 元。

  有效促進生態保護

  為(wei) 了保護阿裏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國網西藏阿裏供電有限公司專(zhuan) 門製訂了具有針對性的環保實施方案,在電網建設過程中為(wei) 避免植被破壞,對草地進行提前剝離養(yang) 護直至施工完成後,雇傭(yong) 當地貧困群眾(zhong) 進行回植、補種草籽、臨(lin) 時通道采用枕墊鋪路、開挖地加蓋防塵網等,嚴(yan) 禁超挖擴挖,最大限度減少對原始地貌的擾動,做到扶貧開發與(yu) 生態環境雙贏。

  截至目前,累計吸納群眾(zhong) 參與(yu) 環境建設2000餘(yu) 人次,實現群眾(zhong) 增收1000餘(yu) 萬(wan) 元,實現了高原環境守護與(yu)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雙推進、雙豐(feng) 收。

  有效提升民生福祉

  近年來,國網西藏阿裏供電有限公司始終將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群眾(zhong) 電力保障服務作為(wei) 事關(guan) 脫貧攻堅大局、事關(guan) 民生福祉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專(zhuan) 門成立組織機構,主動與(yu) 阿裏地委、行署和扶貧部門加強溝通聯係,及時將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供電附屬配套設施納入農(nong) 網升級改造項目規劃建設,有效滿足脫貧攻堅項目用電需求,使搬遷群眾(zhong) 用上了“舒心電”“致富電”。截至目前,30個(ge)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群眾(zhong) 用電實現全覆蓋,2089戶7786名貧困群眾(zhong) 受益。

  如今的阿裏,群眾(zhong) 用電不再成為(wei) 難題,廣大群眾(zhong) 通過手機APP直接可以購買(mai) 到放心、安全的電,智能電器進入千家萬(wan) 戶,現代化的取暖方式逐漸代替了燒牛糞,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生活有了奔頭,要致富、想致富的意識更強了。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藏毯上的“致富經”

    西藏自治區十一屆人大代表、90後,返鄉創業青年、 國家公務員……在日喀則江孜縣年堆鄉藏式卡墊加工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旦增稱來身上。 [詳細]
  • “搬”出新生活

    西藏拉薩市區向西約30公裏,有一處由266棟藏式住宅組成的村落,這裏是西藏首個高海拔生態搬遷項目——榮瑪高海拔生態搬遷點。[詳細]
  • 產業旺,鄉村才能振興

    今年西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發展。抓住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重點,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牧區高質量發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