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雙料”書記的四年扶貧路

張猛 發布時間:2020-05-11 10:35:00來源: 西藏日報

  在西藏林芝工布江達縣巴河鎮,說起“武書(shu) 記”,無論是機關(guan) 幹部、企業(ye) 職工,還是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都交口稱讚。為(wei) 一探究竟,記者特意在周末約武書(shu) 記聊聊,到了見麵時間,卻不見人。在等他的空餘(yu) 時間,記者了解到,武書(shu) 記全名武恒輝,2016年大學畢業(ye) 後入藏工作,擔任巴河鎮扶貧專(zhuan) 幹。2019年,他主動請纓,擔任叮當村黨(dang) 支部第一書(shu) 記兼巴河鎮產(chan) 業(ye) 聯合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是位名副其實的“雙料”書(shu) 記。

  直到臨(lin) 近黃昏,武恒輝才風風火火趕來,臉上帶著歉意說:“在鎮裏整理待業(ye) 大學生信息,又去了叮當村開展扶貧入戶排查……”

  聊到扶貧,武恒輝滔滔不絕地分享起了他的扶貧路。

  走進群眾(zhong) 心中的“書(shu) 記啦”

  作為(wei) 一名從(cong) 內(nei) 地過來的幹部,語言交流障礙曾讓武恒輝頻頻受挫。如何才能更好地向群眾(zhong) 宣講國家的好政策、為(wei) 群眾(zhong) 解難題?為(wei) 此,他下定決(jue) 心學習(xi) 當地語言,而且先從(cong) “幫扶資金”“醫療報銷”“企業(ye) 分紅”等與(yu) 群眾(zhong) 息息相關(guan) 的詞匯學起。雖然蹩腳的發音經常逗笑群眾(zhong) ,卻在無形中拉近了這位第一書(shu) 記與(yu) 群眾(zhong) 的距離,還讓群眾(zhong) 在笑聲中了解了黨(dang) 的好政策、記住了黨(dang) 的恩情。

  “叮當村在2018年實現了脫貧摘帽,但我們(men) 在走村入戶全麵摸排時發現,全村收入水平較低,尤其是已脫貧的群眾(zhong) ,收入依舊不高、來源單一,有些甚至存在返貧風險。我們(men) 的工作仍然任重道遠。”與(yu) 扶貧有不解之緣的武恒輝深知,要想群眾(zhong) 真脫貧、不返貧,必須得發展村集體(ti) 經濟。

  於(yu) 是,駐村伊始,武恒輝就和駐村工作隊隊員深入走訪調研。村裏有什麽(me) 優(you) 勢資源和不足,有多少勞動力,群眾(zhong) 有什麽(me) 意見、建議,他都了然於(yu) 心。在調研掌握情況的基礎上,武恒輝召集村“兩(liang) 委”班子深入研究分析,鼓勵村“兩(liang) 委”主動挑起重任,以先解決(jue) 村集體(ti) 欠款110餘(yu) 萬(wan) 元為(wei) 切入點,通過興(xing) 辦實體(ti) 、資金入股、土地流轉等方式,團結帶領全村群眾(zhong) 發展壯大村集體(ti) 經濟5個(ge) ,實現群眾(zhong) 年人均增收1500元。由此,村裏群眾(zhong) 都記住了這位“進得了門、嘮得了嗑、幫得了忙”的“書(shu) 記啦”。

  不甘心做“門外漢”的書(shu) 記

  和學民族語言一樣,在擔任巴河鎮產(chan) 業(ye) 聯合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之初,麵對繁雜的項目手續、實施驗收和後期跟蹤,武恒輝也是個(ge) “門外漢”,但他並沒有因此退縮。

  “那時候,幾乎每天都在項目建設單位跑,看流程、學方法、找模板,主動向專(zhuan) 業(ye) 人員請教。”如今,武恒輝對巴河鎮大大小小的30個(ge) 產(chan) 業(ye) 項目情況都了如指掌,大家遇到問題,也總是第一時間找武恒輝谘詢。

  走進巴河鎮產(chan) 業(ye) 聯合黨(dang) 支部辦公室看到,滿排文件櫃裏都是整齊的產(chan) 業(ye) 項目資料,這些都是武恒輝的心血。他在每一個(ge) 項目中都編寫(xie) 了後期管理辦法和利益聯結機製,並對已盈利的項目如何提高項目收益、對未盈利的項目如何達到利益最大化做了大量研究。

  同時,武恒輝還是巴河鎮政府和投資方溝通銜接的“橋梁”。“產(chan) 業(ye) 精準扶貧項目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支柱,做好投資商和政府之間的中間工作,簽訂好意向書(shu) 、協議書(shu) 、分紅合同,協調企業(ye) 在用工用勞上幫助群眾(zhong) 發展,是穩固脫貧成效的保證,也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武恒輝對記者說。

  先是一名黨(dang) 員然後才是書(shu) 記

  回望近4年的扶貧工作曆程,當被問及印象深刻的幾件事時,武恒輝陷入了沉思。

  幾番對巴河鎮114戶367名貧困戶的檔案資料進行完善及收入進行測算;2017年將低保戶久米送至成都華西醫院接受截肢手術,結束其長達12年之久的臥床之痛;三年裏不斷完善30餘(yu) 個(ge) 產(chan) 業(ye) 項目的各類手續及資料……武恒輝竟不知從(cong) 何說起。

  “從(cong) 參加工作開始,我就與(yu) 扶貧工作‘杠’上了。”武恒輝笑著說,“每當熬夜加班核對戶卡時,走訪入戶不能按時吃飯休息時,由於(yu) 工作量大忙得不可開交時,我也曾感到過疲憊,也曾有抱怨。可是一想到我做的工作能讓群眾(zhong) 生活過得越來越好,咬咬牙就又挺過來了。”

  在武恒輝心中,從(cong) 一名大學生到一名公務員,再到“雙重”書(shu) 記身份,擔負的責任使命越發沉重,但自己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第一身份一直不變。

  “這不,今晚我還有產(chan) 業(ye) 聯合黨(dang) 支部班子會(hui) 議呢,今天叮當村入戶排查的情況也還沒梳理……”武恒輝抱歉地說著“以後再聊”,像來時那樣,又風風火火地投入到他的扶貧事業(ye) 中去了。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