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發展闖新路
6月的班戈草原,陽光明媚,微風輕拂。一條新修的水泥路,直通普保鎮多爾格村村口;家家戶戶屋頂上,五星紅旗迎風招展;來來往往的車輛,打破了小村的寧靜;快樂(le) 的孩子們(men) ,在村口嬉戲……
這就是從(cong) 8年前全村年人均收入1400元,變為(wei) 如今年人均收入1.4萬(wan) 元的多爾格村?這就是從(cong) 全鎮排名後三名的貧窮村,變為(wei) 如今排名前三名的富裕村的多爾格村?
多爾格村位於(yu) 班戈縣東(dong) 南方向,海拔4750米,距縣城20公裏。6月中旬的一天,記者來到多爾格村,聆聽多爾格村民發展牧業(ye) 經濟合作社的脫貧故事,感受草原深處湧動的那一股股春潮,傾(qing) 聽那奮進新時代、奔走在小康路上的鏗鏘足音。
“合作社讓我們(men) 村都富起來了”
2012年6月15日,一個(ge) 讓多爾格村民永遠銘記的日子,那一天,多爾格村牧業(ye) 經濟合作社正式成立,群眾(zhong) 以牲畜入股、勞力入股、草場入股、聯戶放牧、草場流轉的方式參與(yu) 合作社運營,全村108戶408人全部主動申請加入合作社,入股折合資金1700萬(wan) 元。
今年53歲的塔爾巴一家,就是其中的一戶,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加入合作社前,塔爾巴家隻有1間60平方米的房屋,家中4口人,全靠牧業(ye) 為(wei) 生,年人均收入隻有700元,日子過得非常艱苦。
加入合作社後,按照合作社“8個(ge) 統一”的運作模式,即勞動力統一安排、草場統一管理、畜產(chan) 品統一銷售、經營收入統一分配、牧業(ye) 設施統一使用、遊牧房屋統一安排、無勞動力人員和孤寡老人統一供養(yang) 、在校生統一積分的要求,塔爾巴將自家2919畝(mu) 草場、10頭牛、100隻羊、1匹馬以及放牧點房屋、牧業(ye) 設施等全部交給了合作社。
合作社安排塔爾巴放牧,妻子、兒(er) 子也在放牧。這樣下來,一年家中3人放牧就有2萬(wan) 多分,折合現金收入4萬(wan) 多元。女兒(er) 阿旺拉姆在縣城朗琴公司打工,每個(ge) 月2700元工資,一年有3萬(wan) 多元收入。去年,兒(er) 子也出去打工了,一年有2.5萬(wan) 元收入,加上其他收入,一年全家總收入就有大約11萬(wan) 元。2016年,塔爾巴家實現了脫貧。
“現在,我們(men) 村通了柏油路,通了電,也有了自來水,我家不僅(jin) 修了新房子、買(mai) 了汽車,還用上了各種家用電器,日子越過越好,是合作社讓我和我們(men) 村都富起來了。”塔爾巴激動地說。
塔爾巴僅(jin) 是多爾格村144個(ge) 放牧人員中的一員。多爾格村共有勞動力218人,成立合作社後,從(cong) 事放牧的有144人,在合作社上班的有37人,勞務輸出的有37人。2019年,合作社總收入716.9萬(wan) 元,而牧業(ye) 經濟收入達到218萬(wan) 元。
“成立牧業(ye) 經濟合作社適度解放了勞動力,實現了資源優(you) 化配置,也轉變了群眾(zhong) 就業(ye) 觀念,實現了牧業(ye) 生產(chan) 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帶動了多種經營,促進了群眾(zhong) 脫貧增收,2017年,多爾格村26戶111人全部脫貧;2019年,多爾格村人均收入達到14095.7元,現金收入8457.4元。”普保鎮鎮長陽旭對記者說。
“多種經營成了致富好幫手”
合作社成立之初,就確定了一條適合多爾格村發展的脫貧道路——以牧業(ye) 為(wei) 核心、主打多種經營、實施教育為(wei) 本和因地製宜整合資源的發展模式。多種經營在脫貧攻堅中依托產(chan) 業(ye) 帶動,讓貧困群眾(zhong) 的“錢袋子”一天天鼓起來,成了群眾(zhong) 脫貧致富的好幫手。
走進位於(yu) 縣城的普保鎮色林錯農(nong) 畜產(chan) 品銷售基地,嘎瑪平措正在和徒弟次仁桑波製作藏裝。不大的房間裏,掛滿藏裝、藏帽和羊皮襖等手工製品。
嘎瑪平措今年56歲,家中6口人,是2016年從(cong) 多爾格村搬到縣城瑪堤小區的易地扶貧搬遷戶。以前,家中隻有2間60平方米的破房子,有草場3337畝(mu) ,牲畜90頭(隻匹),全靠牧業(ye) 收入,家中年人均收入僅(jin) 五六百元。
成立合作社後,身有殘疾的嘎瑪平措被安排到色林錯農(nong) 畜產(chan) 品銷售基地上班,每天記10個(ge) 工分,去年有4300多分,加上銷售獎勵分,折合現金收入7.2萬(wan) 多元,家庭年人均收入一萬(wan) 餘(yu) 元。
“現在,我搬到了120平方米的新房子裏,加上兒(er) 子打工的收入,家中一年收入就有10多萬(wan) 元,現在日子越過越好,2016年,我們(men) 家也脫貧了。”嘎瑪平措笑著對記者說。
這間於(yu) 2017年開張、投資隻有5萬(wan) 元的門麵房,現在已有14萬(wan) 元的集體(ti) 收入,銷售的產(chan) 品有60多件、10多個(ge) 品種。
“場地太小了,我想再找個(ge) 店鋪,擴大經營,把我們(men) 村的多種經營搞紅火。”嘎瑪平措笑著說。
據了解,多爾格村牧業(ye) 經濟合作社多種經營申報和實施的主要產(chan) 業(ye) 項目有高海拔生態農(nong) 業(ye) 示範基地、特色綿羊育肥基地、莫東(dong) 達熱賓館、婦女組織藏餐館、民族手工業(ye) 縫紉基地等,同時,還有百貨、茶館、畜產(chan) 品加工、民族手工業(ye) 、勞務輸出等多種經營項目。目前還實施了莫東(dong) 達熱賓館改擴建項目和農(nong) 牧民施工隊設備購置項目。
“強化產(chan) 業(ye) 支撐,開展多種經營,多爾格村把脫貧攻堅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總體(ti) 謀劃、統籌布局,最終實現了讓貧困群眾(zhong) ‘錢袋子’鼓起來的目標,真正讓牧民群眾(zhong) 成為(wei) 脫貧攻堅的參與(yu) 者和受益者。”普保鎮副鎮長次仁桑布對記者說。
“合作社發展前景令人期待”
2018年3月,多爾格村與(yu) 佳瓊鎮5村、班雙合作社一起,聯合組建嘎措牧業(ye) 發展公司,注冊(ce) 資金1800萬(wan) 元。公司主要從(cong) 事民族手工藝品加工、養(yang) 殖種植、餐飲、園林綠化、公交營運等。
“合作社發展到一定程度,就要組建公司,以‘企業(ye) +合作社+牧戶’的產(chan) 業(ye) 化經營體(ti) 係,規範經營、打響品牌,讓牧民在產(chan) 業(ye) 化經營中得到更多實惠,帶動群眾(zhong) 增收致富。”嘎措牧業(ye) 發展公司董事長桑珠達吉對記者說。
據了解,普保鎮目前有各種類型的合作社10家,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490戶1609人脫貧。2019年,全鎮人均收入12229元,而多爾格村人均收入14095.7元,高出全鎮人均收入近2000元。
按照“一鄉(xiang) 一社”的模式,普保鎮於(yu) 2017年6月成立薑康董普保發展有限公司,注冊(ce) 資金300萬(wan) 元。2019年,每人分紅200元。截至目前,公司已向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紅4次,分紅資金84萬(wan) 元,人均增收523.3元、戶均增收1704.5元。易地扶貧搬遷戶巴桑家有8口人,去年僅(jin) 此一項,就分紅1600元。
在“一村一合”中分紅,在“一鄉(xiang) 一社”中分紅,兩(liang) 級分紅方式,讓群眾(zhong) 在牧業(ye) 改革中嚐到甜頭,多爾格村牧業(ye) 經濟合作社發展前景遠大。2014年12月,多爾格牧業(ye) 經濟合作社被評為(wei) “國家示範社”,2015年榮獲了“全區扶貧工作先進集體(ti) ”和“那曲地區產(chan) 業(ye) 化先進合作社”榮譽稱號。
“合作社發展前景令人期待,下一步,我們(men) 將在推廣牧業(ye) 合作、整合資源、創建示範、開拓網上市場4個(ge) 方麵尋求新突破。進一步完善規章製度,強化服務功能,積極推行統一供種、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生產(chan) 標準、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運營模式,推進畜牧區域化布局、專(zhuan) 業(ye) 化生產(chan) 、規模化經營,將合作社發展推向新的階段,帶動更多群眾(zhong) 致富奔小康。”多爾格村牧業(ye) 經濟合作社負責人桑珠達吉說。
(記者 張曉明 謝偉(wei) 趙書(shu) 彬 王曉莉 萬(wan) 靖 張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那曲市班戈縣探索脫貧攻堅新途徑
西藏那曲市班戈縣作為西藏自治區級農村改革試驗區,近年來,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以改革破瓶頸,提出了一係列解決貧困群眾產業發展中資金短缺問題的新思路、新理念。 [詳細] -
西藏兩個項目獲批2019年專家服務脫貧攻堅工作項目
為更好地引導和發揮專家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確保專家脫貧攻堅活動取得實效,2019年,在人社部的大力支持下。[詳細] -
西藏那曲市班戈縣探索脫貧攻堅新途徑 盤活農村資源培育家庭牧場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班戈縣作為自治區級農村改革試驗區,今年以來,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以改革破瓶頸,提出了一係列解決貧困群眾產業發展中資金短缺問題的新思路、新理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