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三年駐村路 一生墨脫情

張振 吳楊 發布時間:2020-07-20 10:10:00來源: 西藏日報

  在西藏林芝市墨脫縣宗榮村,有這麽(me) 一群人,他們(men) 告別妻兒(er) ,遠離家鄉(xiang) ,紮根“雲(yun) 端”,一駐就是大半年不回家,隻為(wei) 幫助居住在這裏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脫貧致富。他們(men) 就是華能雅江公司加查電站選派的駐村工作隊隊員。

  “最近正是采茶季,不知道巴朗措姆家收獲如何,忙不忙得過來?”抱著這樣的想法,華能雅江公司駐宗榮村工作隊隊員決(jue) 定去她家看看還需要哪些幫扶。

  貧困戶巴朗措姆家有6口人,4個(ge) 孩子都在上學,而夫妻倆(lia) 體(ti) 弱多病,家裏負擔很重。當得知因近期一直下雨,山體(ti) 滑坡導致交通受阻,巴朗措姆一家無法外出買(mai) 米時,駐村工作隊隊員當即想辦法買(mai) 米買(mai) 油送到她家裏。

  2018年脫貧後,巴朗措姆因家庭條件特殊,處在返貧的邊緣。華能的一係列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地實施,讓她家的生活一天天好了起來,現在不但不愁吃穿,產(chan) 業(ye) 幫扶政策還給她家帶來了持續收入。

  墨脫縣2013年才通公路,而宗榮村直到2015年才有了一條勉強通汽車的泥土路。之前,宗榮村交通極度閉塞,沒有電也沒有網,村民生活水平很低。家家戶戶常年依靠幾畝(mu) 微薄的玉米地填飽肚子,想吃大米得靠人力翻山從(cong) 外界背回來,走一趟就得兩(liang) 三天。經過這幾年的對口幫扶,村裏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尤其是在華能的幫扶下,村裏的人居環境有了極大改善,村民生產(chan) 生活條件已經逐步趕上了城裏人。

  “華能的幫扶是真情實意地幹、真金白銀地投。”宗榮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貢旺說,“這幾年,華能幫助我們(men) 修建了村大門,家家戶戶都有了入戶浴室和廁所。以前,村裏到處是人牛馬糞,垃圾遍地,臭氣熏天;你看看現在,道路硬化了,一塵不染。村民們(men) 能經常洗澡,精神狀態都不一樣了。以前,村民上山采了石鍋,一天才能背一個(ge) 下來;現在,華能投資修建了便道,用摩托車一天能運送20個(ge) ,效率提升幾十倍,想不富都難。”

  近三年來,華能雅江公司僅(jin) 在宗榮村就投入120多萬(wan) 元,“棟梁助學”“同舟共濟”“精準項目”等一係列幫扶行動,真實體(ti) 現了紮根幫扶不言悔、敢讓窮村換新顏。

  近三年裏,駐村工作隊堅守幫扶初心、堅持幫扶恒心、堅定幫扶信心,茶葉地裏有他們(men) 和村民同吃共勞的汗水,辦公桌前有他們(men) 奮筆疾書(shu) 的背影,困難戶家裏有他們(men) 深入調研的腳步,會(hui) 議室裏有他們(men) 掃盲脫貧的課堂……

  “華能選派的駐村工作隊隊員踏實肯幹,吃苦耐勞,和村民同吃住、搞生產(chan) ,幫助村民爭(zheng) 取各項惠民好政策,還給我們(men) 上文化課,教我們(men) 認字。華能對我們(men) 太好了。”貢旺稱讚道。

  三年駐村路,一生墨脫情。“宗榮村的老百姓很樸實,我已經深深愛上了這個(ge) 地方。”駐村工作隊隊員張振說,宗榮村是他的“第二故鄉(xiang) ”,這段紮根“雲(yun) 端”的記憶會(hui) 一直珍藏在他的心底。

  在駐村過程中,華能雅江公司的各級領導不畏山高路險,幾十次來到村裏指導駐村工作,和村民拉家常,了解村民疾苦,幫他們(men) 變思路、想方法。宗榮村的百姓深受感動,每次都獻上潔白的哈達和甘甜的黃酒,表達對華能駐村工作的感激和認可。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宗榮村村民在華能的幫助下,已經走上致富奔康的大道,宗榮村的新生活、新奮鬥正在明媚的春光裏漸漸拉開了序幕。

  不僅(jin) 在宗榮村,附近的幫果村、幫辛村也是華能的定點幫扶村,擁有同樣強大的幫扶力度、同樣出彩的幫扶成效。

  哪裏貧困就去哪裏,哪裏條件差就去哪裏。華能雅江公司把貧困村扶上馬、送一程後,沒有懈怠,沒有躺在功勞簿上,而是選派人員到更艱苦的地方去奮鬥、去幫扶,始終奔忙在幫扶第一線。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