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擼起袖子加油幹

陳誌強 發布時間:2020-07-21 14:00:00來源: 西藏日報

  2018年4月,加日紮村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都搬進了阿托卡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圖為(wei)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阿托卡小康新村一角。記者 陳誌強 攝

  近日,洛隆縣孜托鎮加日紮村舉(ju) 行村集體(ti) 經濟分紅儀(yi) 式,平均每人分得現金1000元,共計分紅116.2萬(wan) 元。 圖為(wei) 分紅儀(yi) 式現場。記者 陳誌強 攝 

  導讀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西藏昌都市洛隆縣孜托鎮加日紮村在脫貧致富的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快。

  從(cong) 2015年的“空殼村”“薄弱村”到2018年順利實現脫貧,再到今天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2萬(wan) 元,隻用了不到5年時間。如今,加日紮村已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小康新村,全村人精神麵貌煥然一新,居住條件越來越好,辦事越來越方便,在廣場跳舞的人也越來越多……

  5月7日,洛隆縣孜托鎮加日紮村集體(ti) 經濟效益分紅活動在嘹亮的歌聲、歡快的舞步中拉開帷幕。加日紮村選派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向巴旦曲高興(xing) 地跟群眾(zhong) 說:“近年來,我們(men) 村年年集體(ti) 分紅,大家都享受到了實惠。今天,我們(men) 又要為(wei) 全村266戶1161人分紅116.2萬(wan) 元。”

  加日紮村,藏語意為(wei) “坐落於(yu) 加日山旁邊的村”。在開展脫貧攻堅之前,加日紮村群眾(zhong) 傳(chuan) 統觀念根深蒂固,“等靠要”思想較為(wei) 嚴(yan) 重,致貧原因複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缺口大。

  自脫貧攻堅以來,加日紮村駐村工作隊、村“兩(liang) 委”不斷激發貧困群眾(zhong) 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成立了農(nong) 牧民合作社,並吸引群眾(zhong) 廣泛參與(yu) 其中,培育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改變了貧窮的麵貌。2018年,加日紮村順利實現脫貧,全村人精神麵貌煥然一新,在脫貧致富的路上越走越好。

  黨(dang) 建引領聚合力

  黨(dang) 員幹部是戰鬥在脫貧攻堅一線的主力軍(jun) 。要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廣大黨(dang) 員“唱主角、當先鋒、做模範”。

  在加日紮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洛鬆群培、選派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向巴旦曲等人的帶領下,村“兩(liang) 委”走村串戶,積極開展調查研究,組織村幹部、農(nong) 牧民黨(dang) 員、群眾(zhong) 代表召開了“我為(wei) 加日紮村發展建言獻策”研討會(hui) ,製定了“改善基礎設施、轉變觀念思維、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為(wei) 基調的發展思路。

  洛鬆群培是加日紮村的“領頭雁”,在10多年的基層工作中,摸索出了一條“用‘領頭雁’活力激發發展動力”的前進道路。為(wei) 此,他提出實施黨(dang) 員示範項目建設,要求“黨(dang) 員幹部要在群眾(zhong) 中走在前、起作用、作表率”。

  加日紮村“兩(liang) 委”采取獎勵等辦法,通過土地流轉和“合作社+農(nong) 戶”的模式,鼓勵黨(dang) 員創辦領辦致富示範項目。目前,全村實施黨(dang) 員示範項目1個(ge) ,有效帶動了38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

  黨(dang) 員阿托常年在外參與(yu) 工程建設,具有一定的施工技術、人脈關(guan) 係和經濟頭腦。村“兩(liang) 委”利用黨(dang) 建扶貧資金50萬(wan) 元,扶持阿托組建了富民磚瓦廠,吸收結對建檔立卡貧困戶10戶15人就業(ye) ,實現人均年增收3萬(wan) 餘(yu) 元。

  此外,加日紮村全麵開展黨(dang) 員設崗定責活動,因地製宜設立了脫貧政策宣傳(chuan) 崗、環境保潔崗、民事調解崗、孤寡體(ti) 恤崗、產(chan) 業(ye) 幫扶崗5個(ge) 崗位。根據黨(dang) 員自身特長,選擇一個(ge) 公益崗位,履職盡責服務群眾(zhong) ,把設崗定責落實情況納入民主評議黨(dang) 員的重要內(nei) 容,並作為(wei) 黨(dang) 員評先評優(you) 的重要依據,促進黨(dang) 員幹部轉變作風、主動作為(wei) 。

  扶貧產(chan) 業(ye) 助振興(xing)

  因地處城郊,加日紮村內(nei) 有不少溫室大棚,由群眾(zhong) 自己經營或出租。但因位置分散、缺乏技術、蔬菜銷售難等問題,效益一直不見起色。

  在充分調研討論的基礎上,村“兩(liang) 委”提出了規模化經營的思路。將49座溫室大棚集中起來,先後成立了斯夢達蔬菜生產(chan) 基地和巾幗脫貧蔬菜銷售示範基地,從(cong) 種植到銷售全程由村“兩(liang) 委”統一組織、統一管理、統一安排。

  僅(jin) 2018年,加日紮村巾幗脫貧蔬菜銷售示範基地就實現增收94萬(wan) 餘(yu) 元,帶動了234戶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人均增收804元,極大地提升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積極性。

  藏刀製作、金銀首飾加工是加日紮村群眾(zhong) 的傳(chuan) 統技能優(you) 勢。為(wei) 此,加日紮村“兩(liang) 委”決(jue) 定將藏刀製作、金銀首飾加工、酥油燈製作等傳(chuan) 統手工藝聯合起來,做優(you) 做強。

  經多方溝通協調,加日紮村爭(zheng) 取資金40萬(wan) 元,成立了南穀民族手工藝有限責任公司。僅(jin) 2017年,南穀民族手工藝有限責任公司就盈利300餘(yu) 萬(wan) 元,帶動12戶12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增收3000餘(yu) 元,群眾(zhong) 集體(ti) 分紅20萬(wan) 元,戶均增收750餘(yu) 元;2018年,公司盈利300餘(yu) 萬(wan) 元,又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8戶8名群眾(zhong) 就業(ye) 。

  巧用自治區財政扶貧資金2183萬(wan) 元,建設洛隆縣第一家集住宿、娛樂(le) 、休閑、餐飲、泊車於(yu) 一體(ti) 的南川歡樂(le) 穀農(nong) 家樂(le) ,帶動加日紮村及輻射周邊6個(ge) 村(居)建檔立卡貧困戶79戶115人就業(ye) ,人均月收入3200餘(yu) 元;

  發動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自籌資金1400餘(yu) 萬(wan) 元,在思夢達自然村建設集住宿、餐飲、市場、超市等於(yu) 一體(ti) 的惠民商業(ye) 樓。營業(ye) 後,帶動全村267戶1169名群眾(zhong) 人均年增收1200餘(yu) 元;

  ……

  2017年10月,加日紮村舉(ju) 行了村集體(ti) 經濟首次分紅儀(yi) 式,為(wei) 1082名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發放分紅72.6萬(wan) 元。

  誌智雙扶增動力

  就在加日紮村集體(ti) 經濟發展得紅紅火火的時候,洛隆縣阿托卡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建好了。加日紮村有10戶建檔立卡貧困群眾(zhong) 要搬進阿托卡,但不少村民不願搬出加日紮村。

  為(wei) 此,向巴旦曲和村“兩(liang) 委”班子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為(wei) 讓搬遷群眾(zhong) 放下思想包袱,還組織搬遷群眾(zhong) 到阿托卡小康新村參觀,通過對比讓群眾(zhong) 了解搬遷的好處。

  2018年4月,阿托卡小康新村舉(ju) 行了搬遷入住儀(yi) 式。加日紮村的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都搬進了新村。如今,搬遷群眾(zhong) 在新村各方麵都很方便,用水用電都得到了解決(jue) ,都感到非常滿意。

  這隻是加日紮村貧困群眾(zhong) 思想觀念轉變的一個(ge) 小例子。

  針對貧困群眾(zhong) 觀念陳舊、思想固化的問題,村“兩(liang) 委”注重用身邊人、身邊事開展現身說法。每年利用寒暑假邀請村裏在內(nei) 地求學的學子回鄉(xiang) 返村,對貧困群眾(zhong) 進行宣講,引導貧困群眾(zhong) 自力更生,多渠道就業(ye) ,逐步實現脫貧致富。

  同時,大力開展農(nong) 村“夜校”、講習(xi) 所活動,邀請幹部、致富帶頭人、宣講小組,用“接地氣”的語言介紹扶貧先進典型和貧困戶感恩事跡,喚醒貧困戶心中的榮辱感;教育引導貧困戶要珍惜黨(dang) 的好政策,鼓勵貧困群眾(zhong) 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激發貧困群眾(zhong) 自我發展、自我脫貧的內(nei) 生動力。

  為(wei) 了使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有一技之長,加日紮村“兩(liang) 委”與(yu) 各方溝通協調,先後組織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130餘(yu) 人次參加各級各部門組織的教育培訓,不斷激發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的內(nei) 生動力。

  今年35歲的久美,是加日紮村運輸隊隊長。“經過駕駛培訓後,我當上了車隊隊長,車隊現有35輛車,一輛車子的年收入有6萬(wan) 元,車隊年收入達200多萬(wan) 元。現在,每天開貨車給各個(ge) 施工點運送材料,日子過得忙碌而充實。”久美的幸福感溢於(yu) 言表。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