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西藏邊境農民致富路:“主動幹”吃上“小康飯”

發布時間:2020-07-24 08:2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肯定舍不得,對全新的生活也有過擔憂,但我還是堅決(jue) 主動要求搬出來。”隆子縣是西藏山南市四個(ge) 邊境縣之一,三年前,該縣雪沙鄉(xiang) 普卓村村民群培離開生活了近四十年的故土,成為(wei) 該村第一批搬遷至縣政府所在地隆子鎮的易地扶貧搬遷戶。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以前的生活太苦。”群培說,普卓村到隆子縣城有4個(ge) 小時的車程,且高寒缺氧。群培種青稞,養(yang) 牛羊,妻子外出打工,一年的收入約在7000元(人民幣,下同)上下。但由於(yu) 群培患有慢性支氣管炎,還要撫養(yang) 兩(liang) 個(ge) 孩子,一家人的生活有些捉襟見肘。

   2016年,普卓村將群培一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但生性要強的他心裏不是滋味。聽說周邊村民搬遷到縣城後勤勞致富,他主動找到普卓村村委會(hui) 表達了要搬遷的意願。2017年9月,一家四口從(cong) 失修漏雨的土坯房搬出,住進了隆子鎮葉巴村近100平方米的獨家小院。

   “生活便利了太多。”群培說,以前孩子想吃蘋果,要等著搭順路的摩托車到縣城去買(mai) ,現在周邊就有超市、茶館、飯店,即便有個(ge) 別買(mai) 不到的東(dong) 西,坐班車去山南市也方便得很。“但我不敢輕易消費,缺少一技之長還是沒有穩定收入。”

   沒有“等靠要”,而是“主動幹”,借助隆子縣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菜籃子”工程提供的就近就便就業(ye) 機會(hui) ,群培和妻子走上了一條學習(xi) 農(nong) 業(ye) 技術,改善生活的致富路。

   “與(yu) 其羨慕別人過得好,不如自己多學多做。”群培說,當內(nei) 地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來培訓時,雖然很多名詞聽不懂,但他會(hui) 仔細記下專(zhuan) 家的每一步操作過程,反複揣摩,“嫁接、育種這類技術不好掌握,我會(hui) 請人幫忙把相關(guan) 要點翻譯成藏語,遇到難題就及時找懂的人求助,一遍不行就兩(liang) 遍,兩(liang) 遍不行就三遍。”

   雖然沒有上過一天學,但憑著濃厚的興(xing) 趣,和“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拚勁,今年已經42歲的群培“後來居上”,成為(wei) 了隆子縣“菜籃子”工程種植基地的農(nong) 業(ye) 技術員和負責人之一,每月工資漲到5000多元,妻子每月也有3500多元。“現在全家一個(ge) 月的收入比之前一年的還要多。”

   在隆子縣熱榮鄉(xiang) ,同為(wei) 42歲的洛桑旦增很早就實現了致富夢,他暢想著要把以自己名字注冊(ce) 商標的“洛旦”牌黑青稞糌粑賣到全中國。

   17年前,作為(wei) 全鄉(xiang) 為(wei) 數不多有初中學曆的農(nong) 民,洛桑旦增靠著借來的2000元錢,從(cong) 開小商店起步,走出了他的致富路。

   2015年,隆子黑青稞成為(wei) 中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chan) 品。一直尋找創業(ye) 機會(hui) 的洛桑旦增主動聯係申報了熱榮鄉(xiang) 扶貧產(chan) 業(ye) 項目,建立了以黑青稞、白青稞、藍青稞糌粑等為(wei) 特色的農(nong) 畜產(chan) 品加工合作社,並在政府幫扶下,把銷售門店開到了隆子縣城。

   為(wei) 了提升產(chan) 量和競爭(zheng) 力,洛桑旦增一邊將傳(chuan) 統水磨升級為(wei) 電磨,擴建加工廠,一邊積極豐(feng) 富產(chan) 品種類,注冊(ce) 商標。“要讓我的產(chan) 品有辨識度,商標必須有特色。借鑒了很多同類產(chan) 品之後,我有了大概的想法,然後自己畫出草圖,征求專(zhuan) 業(ye) 人士的意見設計完成。”

   “現在知名度有了,銷量還得再上一個(ge) 台階。”2019年,洛桑旦增的合作社年銷售額超過百萬(wan) 元,但他沒有停步,於(yu) 當年年底入駐隆子縣電子商務中心,開了淘寶店,並在微信朋友圈做起了微商。雖然2020年因為(wei) 疫情,銷售受到影響,但洛桑旦增把西藏黑青稞糌粑賣到了北京、上海等內(nei) 地8個(ge) 省市。

   看到洛桑旦增的成功,有些村民也加入他的合作社。對於(yu) 這些新合夥(huo) 人,洛桑旦增選擇在不收取入股資金的情況下,先讓他們(men) 享受分紅。“經營上的風險由我來承擔,隻為(wei) 堅定大家的信心,把事業(ye) 做大做強,共同吃上‘小康飯’。”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