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第一書記向巴旦曲:扶貧一線繪就青春底色
“這兩(liang) 年,我們(men) 村變化可大了,在全昌都都出了名,這都是向巴旦曲帶領大家幹出來的,真不容易、不簡單!”提起“90後”第一書(shu) 記向巴旦曲,洛隆縣孜托鎮加日紮村72歲的老支書(shu) 加永巴登豎起大拇指止不住地稱讚。
加日紮村,藏語意為(wei) “坐落於(yu) 加日山旁邊的村”。
從(cong) 2015年的“空殼村”“薄弱村”到今天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2萬(wan) 元,且獲得“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全國美麗(li) 鄉(xiang) 村”等榮譽稱號,加日紮村在向巴旦曲的帶領下實現了華麗(li) 蛻變。
記者見到向巴旦曲時,他正忙著和駐村工作隊成員召開產(chan) 業(ye) 發展分析會(hui) ,一個(ge) 成熟穩重的“大男孩”形象映入眼簾。
“南穀民族手工藝有限責任公司的藏刀是公司的特色產(chan) 品,在製作技藝上需要更加精良;村蔬菜銷售示範基地的蔬菜銷量正逐步增長,但產(chan) 量還有待提升……”向巴旦曲一邊分析一邊記錄。
1990年的向巴旦曲出生在昌都市卡若區俄洛鎮的一個(ge) 普通農(nong) 牧民家庭。2017年,他被選派到孜托鎮加日紮村擔任第一書(shu) 記。
為(wei) 了實現產(chan) 業(ye) 脫貧,向巴旦曲帶領村“兩(liang) 委”班子走村入戶,與(yu) 百姓促膝長談,共謀發展出路,並組織村幹部、農(nong) 牧民黨(dang) 員、群眾(zhong) 代表召開“我為(wei) 加日紮村發展建言獻策”研討會(hui) ,充分調動和激發全村群眾(zhong) 發展產(chan) 業(ye) 的積極性。
在群眾(zhong) 的建言獻策中,向巴旦曲有兩(liang) 條重大發現:一是加日紮村內(nei) 有不少溫室大棚,但由於(yu) 群眾(zhong) 自己經營,出現了技術缺乏、蔬菜銷售難等問題,效益一直不見起色;二是藏刀製作、金銀首飾加工是加日紮村群眾(zhong) 的傳(chuan) 統技藝,可以與(yu) 酥油燈製作等傳(chuan) 統手工藝聯合起來,做優(you) 做強。
有了發展出路,向巴旦曲便雄心勃勃地幹起來——
2017年,將全村49座溫室大棚集中起來,先後成立“斯夢達蔬菜生產(chan) 基地”和“巾幗脫貧蔬菜銷售示範基地”。2018年,僅(jin) 巾幗脫貧蔬菜銷售示範基地就實現增收94萬(wan) 餘(yu) 元;
2018年,將藏刀、金銀首飾、銀刀、酥油燈製作等優(you) 勢手工藝聯合起來,成立“南穀民族手工藝有限責任公司”,當年實現盈利120餘(yu) 萬(wan) 元。
在向巴旦曲的帶領下,加日紮村的產(chan) 業(ye) 如雨後春筍,富民磚瓦廠、南川歡樂(le) 穀、惠民商業(ye) 樓等一項項產(chan) 業(ye) 迅速發展壯大起來,村集體(ti) 經濟越來越壯大,村民的日子也越來越滋潤。
長期在基層工作,讓向巴旦曲摸索出心得,隻有沉下身子,為(wei) 群眾(zhong) 排憂解難,才能真正成為(wei) 群眾(zhong) 的“貼心人”。
在與(yu) 群眾(zhong) 接觸過程中,他堅持做到“一張笑臉相迎、一聲問候相稱、一把椅子讓座、一杯熱茶暖心、一腔熱情辦事。”漸漸地,群眾(zhong) 都把他當做自己人,隻要有困難都願意找他來嘮嘮。
“書(shu) 記來了,趕快進屋坐!”看到“老熟人”,貢秋江村熱情地迎上來。
就讀於(yu) 昌都市第二高級中學的貢秋江村,家中有兩(liang) 位年邁的老人,收入微薄、生活困難。後來,在向巴旦曲的幫助下,網上的愛心人士每年都會(hui) 為(wei) 他解決(jue) 2000元的補助金。“我隻是跟書(shu) 記隨口說了一下,沒想到他一直把我的困難放在心上,真的很感謝他。”貢秋江村說。
“書(shu) 記,我家溫室大棚的薄膜有很多都破了,你能不能幫忙解決(jue) 一下。”
“書(shu) 記,我家果園的果子熟了,你有空了過來吃啊。”
……
采訪中,經常會(hui) 有村民主動上前與(yu) 向巴旦曲打招呼,親(qin) 切感滿滿。
在加日紮村,像這樣發生在向巴旦曲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之間的暖心事還有很多很多。
現在,加日紮村村民經濟上鼓了腰包,生活處處有溫暖,幸福感越來越強。初秋時分,在村頭廣場上,伴著悠揚歡快的音樂(le) ,黃發垂髫一起翩翩起舞,每個(ge) 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百姓的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快樂(le) 。”向巴旦曲笑著說,他願意為(wei) 百姓過上幸福生活奮鬥終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山南市隆子縣促脫貧帶就業穩增收
記者走進奶牛養殖基地,看到馬路寬敞、幹淨整潔,生產區、生活管理區、飼料區和糞肥生產區被嚴格區分開來。[詳細] -
幸福生活有滋有味
順著巍巍納木那尼山腳一路向著南方前行,幾經盤旋,快到普蘭縣城之際,在蒼茫的雪山和險峻的河穀間,一大片平整的坡地映入了眼簾。[詳細] -
拉薩全力推進農牧民轉移就業工作:“穩就業”讓群眾幸福感節節攀升
據統計,截至8月上旬,拉薩市已實現農牧民轉移就業7.9萬人,同比增長30.5%;實現收入7.62億元,同比增長68.1%。[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