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西藏自治區成立55年來西藏電力發展:“電”亮萬家放光明

袁海霞 發布時間:2020-08-28 09:02:00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當聖地點亮一盞盞燈光,雪山上傳(chuan) 來光明的歌唱,你把那雄奇的布達拉照靚,為(wei) 藏家送來燈火輝煌……”當歌曲《跨越》在耳畔響起,第一條“電力天路”青藏聯網工程參建人員在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克服高寒缺氧、低氣壓、大風、強輻射等惡劣自然環境影響,曆經16個(ge) 月艱苦卓絕的奮鬥場景,一幅幅浮現在我們(men) 眼前。

  自治區成立55年來,伴隨著社會(hui) 主義(yi) 新西藏不斷發展,一代代西藏電力人紮根高原、櫛風沐雨、砥礪前行,用勤勞的雙手,譜寫(xie) 了一曲“光明”讚歌。

  電站建設:

  不斷滿足百姓用電需求

  “為(wei) 啥樹杆立在路旁,上麵布滿了蜘蛛網,電線杆子行對行,納金日夜發電忙,接起線來家家亮,拉薩日夜放光芒呀。”這首《逛新城》中提到的納金,指的就是1965年建成發電的納金電站,正是這座被譽為(wei) “拉薩河畔夜明珠”的電站,結束了拉薩人民用鬆明子和酥油燈照明的曆史。

  國網西藏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曉明告訴記者,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時,全區電力裝機容量僅(jin) 8000多千瓦,全社會(hui) 用電量為(wei) 2600萬(wan) 千瓦時,僅(jin) 有35千伏拉薩電網雛形。除拉薩、日喀則等少數城鎮外,其他地區基本無電可用。在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ei) ,西藏電力發展都難以滿足自治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電力的需求,西藏電網長期處於(yu) 缺電狀態。

  從(cong) 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隨著納金電站、羊八井地熱試驗電站、羊湖抽水蓄能電站等一批具有標誌性意義(yi) 的電站建成投產(chan) ,西藏電網裝機規模不斷擴大,缺電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21世紀初,西藏電力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隨著昌都金河電站、拉薩直孔電站、阿裏獅泉河電站、林芝雪卡電站、老虎嘴電站、拉薩過渡電源和旁多、藏木等一批骨幹電站先後建成,西藏電網裝機規模大幅提升。

  2015年,大古水電站開工建設。計劃2021年首台機組投產(chan) 發電,2022年全部完工。

  2020年8月11日,國家重點工程加查水電站首台機組順利完成72小時試運行,正式並網發電。加查水電站是西藏目前單機容量最大的電站,單機容量為(wei) 120兆瓦。

  “截至2019年底,西藏總裝機容量達到358.67萬(wan) 千瓦,全社會(hui) 用電量為(wei) 77.6億(yi) 千瓦時。”國網西藏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曉明說。

  電網建設:

  點亮百姓美好生活

  2020年3月27日,“3·28”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紀念日前夕,在春意盎然的林芝巴鬆錯湖畔的錯高村,羅布次仁已經辦完了鬆茸加工廠、冷藏庫的手續,準備帶領村民一起邁向新生活。

  從(cong) “用上電”到“用好電”,從(cong) 爺爺的願望到他的加工廠,如今的美好生活讓他感慨萬(wan) 千。

  52歲的羅布次仁是錯高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也是一名農(nong) 奴後代。小時候,家裏一直都是用酥油燈和油鬆枝照明,那時,爺爺最大的心願便是在有生之年能看見村裏通上電。1998年,村裏第一次用上了電,燈亮起時爺爺的笑容一直烙印在羅布次仁的腦海。

  爺爺對電的期盼、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激勵著羅布次仁奔向更加幸福的新生活。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家用電器也越來越多,電漸漸不夠用了。電壓不穩成為(wei) 困擾他們(men) 日常生活甚至生產(chan) 的一個(ge) 難題。

  2017年,為(wei) 了讓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用好電,國網西藏電力開始實施新一輪農(nong) 網改造升級工程。錯高村便是其中一個(ge) 村。羅布次仁知道這個(ge) 消息後,興(xing) 奮了好幾天。村裏人開始添置電動酥油桶、冰櫃等大件家用電器,還想著辦加工廠等。

  “我們(men) 的日子越過越好了,加工廠、冷藏庫也要建起來了,以後的生活會(hui) 更加美好。”羅布次仁滿懷喜悅。

  為(wei) 了讓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用上電、用好電,西藏電網建設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曆程。

  1981年,西藏首條110千伏輸電線路建成。上個(ge) 世紀90年代末,西藏藏中電網雛形形成。

  2007年,隨著國網西藏電力有限公司的成立,西藏電網發展迎來了曆史上發展最快、投資規模最大、成效最明顯的新時期:先後擁有了青藏、川藏和藏中三條“電力天路”,並相繼實施完成了地市農(nong) 網“戶戶通電”、無電地區電力建設、新一輪農(nong) 網改造升級、通大網電、“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工程等一係列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西藏各族群眾(zhong) 實現了從(cong) “用上電”向“用好電”的轉變。尤其是2018年,世界海拔最高、世界海拔跨度最大的超高壓電網工程——藏中聯網工程的建成投運,實現了藏中電網與(yu) 昌都電網聯網,西藏電網進入500千伏超高壓大電網時代。

  2018年啟動建設的西藏“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於(yu) 2020年6月28日順利完工。工程將惠及69個(ge) 縣350個(ge) 鄉(xiang) (鎮)4860個(ge) 村,解決(jue) 和改善23萬(wan) 戶67.2萬(wan) 名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用電問題。

  2019年9月,阿裏與(yu) 藏中電網聯網工程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底建成投運。工程投運後,將徹底解決(jue) 阿裏電網孤網運行和阿裏地區長期缺電的問題,使西藏剩餘(yu) 的仲巴、薩嘎、吉隆、聶拉木、普蘭(lan) 、改則和措勤7個(ge) 縣用上大網電,解決(jue) 和改善工程沿線16個(ge) 縣38萬(wan) 農(nong) 牧民的安全可靠用電問題,西藏將形成覆蓋全區74個(ge) 縣、300多萬(wan) 人口的統一電網,有效解決(jue) 西藏長期以來的缺電問題,供電水平實現質的飛躍。

  自治區成立55年來,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電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電網覆蓋範圍不斷擴大,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了西藏電網長期以來的缺電問題,實現西藏水電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外送,為(wei) 全區能源等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優(you) 勢、助力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提供了有力支撐。

  電力維護:

  安全運行有保障

  一張張因長期缺氧而黝黑發紫的臉龐,一對對因雪盲症而充血的眼睛,一雙雙因高寒而凍得腫脹的雙手……這是西藏電力維護工作人員的真實寫(xie) 照。

  王航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川藏聯網工程的一名電力檢修人員。

  “川藏聯網工程是迄今為(wei) 止世界上最複雜、最具建設挑戰性的高原輸變電工程之一。”王航告訴記者。

  從(cong) 芒康縣城出發,到達需要檢修的最高塔位有50多公裏的路程,車輛每行駛1公裏,海拔壓差的平均變化就達到20米,整體(ti) 海拔壓差變化達到1000米。對於(yu) 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王航來說,去海拔4500米以上的杆塔檢修是一種挑戰。他第一次感受到後腦脹痛、胸口發悶……盡管不斷地吸氧,還是呼吸困難,“嗡嗡”的轟鳴聲在耳間環繞式響起。到達海拔4700米的山頂後,王航的高原反應愈發嚴(yan) 重。隊伍負責人王褚說道:“王航,今天你還是回去休息吧,再適應適應這邊的環境,等身體(ti) 適應了再來現場。”王航不同意,說自己能行,最終負責人還是拗不過這位年輕人,同意王航一同步行前往塔位。

  越往上爬,坡越陡,有些地方坡度甚至接近90度,腳下是不斷滾落的碎石,巡檢人員背著沉重的背包,手腳並用地向上攀爬,手臂和膝蓋處都有損傷(shang) ,安全員徐旭卻打趣地說:“咱們(men) 這是‘四輪驅動’啊!”

  在離塔位還有30米的一個(ge) 山溝處,因為(wei) 沒有經驗,加上長時間的爬山,王航的高原反應愈發嚴(yan) 重,身體(ti) 開始不由自主地晃動起來,安全員徐旭最先發現了這一幕,馬上過去把王航扶住,趕快讓他休息吸氧。十幾分鍾後,王航發紫的嘴唇才恢複了一點血色。王褚詢問著王航的身體(ti) 情況,再一次勸他返回,王航卻堅持要留下。他說:“年檢工作任務重,班組人員本來就不夠,我哪能說走就走!”

  如果說高原反應還能慢慢適應,那麽(me) 極端惡劣的天氣和脆弱的生態環境,就是阻撓工作進展的一隻更大的“攔路虎”。“一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川藏聯網工程沿線地形地貌複雜多樣,工程穿越橫斷山脈核心地帶和藏東(dong) 高地,地處世界上地質結構最複雜、地質災害分布最廣的“三江”斷裂帶,氣壓很不穩定,氣候多變,雖然是六月份,但在這裏,暴風雪、冰雹和狂風常常毫無征兆地大駕光臨(lin) 。而本次年檢的有效工期僅(jin) 有1個(ge) 月。這天工作結束後,王航感概道:“向川藏聯網工程的建設者致敬,我一定要好好加油,做好年檢工作,守護好這條天路。”

  王航不是一個(ge) 人,有無數電力工人,正和他並肩作戰,隻為(wei) 守護我們(men) 的“光明”生活。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