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西藏農牧民轉移就業46.1萬人
日前,記者從(cong) 西藏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獲悉,西藏上半年農(nong) 牧業(ye) 經濟運行情況總體(ti) 平穩、穩中向好,全區農(nong) 牧業(ye) 生產(chan) 形勢良好,產(chan) 業(ye) 化水平穩步提升,農(nong) 牧民收入穩定增長。1至6月,全區累計實施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2801個(ge) ,完工率達87%;累計落實各類產(chan) 業(ye) 扶貧資金409.84億(yi) 元,投資完成率達85%,已落實自治區“十項惠民措施”資金45150.57萬(wan) 元,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46.1萬(wan) 人,實現勞務收入37.5億(yi) 元。
據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統計,西藏39.03萬(wan) 畝(mu) 冬播作物長勢良好。預計完成春播麵積337.18萬(wan) 畝(mu) ,預計蔬菜產(chan) 量12.5萬(wan) 噸。預計各類牲畜新生仔畜498.1萬(wan) 頭,成活率92.3%。牲畜出欄76.44萬(wan) 頭隻,同比增長8.8%;豬牛羊肉產(chan) 量5.69萬(wan) 噸,奶產(chan) 量20.8萬(wan) 噸,同比分別增長17.3%和27%。
上半年,西藏預計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化經營龍頭企業(ye) 總產(chan) 值達13.47億(yi) 元,農(nong) 畜產(chan) 品加工企業(ye) 總產(chan) 值16.28億(yi) 元。新增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588家,總數達到1.41萬(wan) 家。新增納入全國家庭農(nong) 場名錄係統的家庭農(nong) 牧場352家,總數達到569家。新增“三品一標”農(nong) 產(chan) 品188個(ge) ,總數達到587個(ge) 。
截至6月,全區累計實施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2801個(ge) ,完工率達87%;累計落實各類產(chan) 業(ye) 扶貧資金409.84億(yi) 元,投資完成率達85%。據統計,上半年,全區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46.1萬(wan) 人,實現勞務收入37.5億(yi) 元。上半年,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達到10.4%,增速全國第一。
今年,西藏計劃推廣青稞良種190.57萬(wan) 畝(mu) 。安排測土配方施肥、高質高效創建麵積各190萬(wan) 畝(mu) 。抓好冬春蔬菜生產(chan) ,逐步擴大蔬菜種植麵積。預計全區農(nong) 機總動力達到687.5萬(wan) 千瓦。在不調減青稞種植麵積的基礎上,調整2020年全區種植業(ye) 結構麵積19.7萬(wan) 畝(mu) ,主要種植優(you) 質飼草和附加值較高的經濟作物。
截至6月底,生豬存欄26.2萬(wan) 頭,其中能繁母豬4.15萬(wan) 頭,出欄生豬7.7萬(wan) 頭,生豬基礎產(chan) 能正在穩步恢複。開展犛牛經濟雜交相關(guan) 工作,目前,31個(ge) 項目縣(區)出欄犛牛20485頭。大型規模養(yang) 殖場糞汙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100%、運行率達到95%,糞汙處理利用率達到90%以上。
今年,西藏統籌安排2634名業(ye) 務幹部和技術人員分成7個(ge) 服務組,陸續深入農(nong) 牧業(ye) 生產(chan) 一線,重點圍繞農(nong) 牧重點產(chan) 業(ye) 、急需關(guan) 鍵技術、新型經營主體(ti) 等方麵進行技術指導、開展科技服務。
今年以來,圍繞“四清兩(liang) 改”重點任務,各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全麵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已有約40%的村莊基本實現人畜分離。穩步推進農(nong) 村“廁所革命”,開展農(nong) 村戶用衛生廁所改造技術試點工作,總結出了符合西藏實際的4種較為(wei) 成熟的改廁模式。目前,西藏2019年及以前年度續建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相關(guan) 項目全麵複工,2020年新建項目已完成各項前期工作,已到位投資項目(除高標準農(nong) 田外)陸續開工建設。邊境小康村產(chan) 業(ye) 項目順利實施。共申報“三農(nong) ”領域補短板項目共9大類706個(ge) 子項,總投資達152億(yi) 元。
此外,今年上半年已落實自治區“十項惠民措施”資金45150.57萬(wan) 元,涉及牲畜良種補貼、牛羊肉出售補貼、農(nong) 村戶用廁所改造等。摸清全區村級動物防疫員情況,已將200萬(wan) 畝(mu) 耕地質量提升工程的任務以及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化肥減量10%剩餘(yu) 資金和黃牛改良任務和補貼資金下達到各市地。按照草畜平衡牧戶限高6000元、保底1500元的標準,正在製定草獎限高保底實施方案。新增農(nong) 機購置補貼品目28個(ge) ,基本覆蓋農(nong) 牧區一二三次全產(chan) 業(ye) 。將2.5萬(wan) 畝(mu) 健康茶種植基地建設任務精準落實到地塊,目前已完成茶葉種植2705.5畝(mu) 。探索實施能繁母豬畜養(yang) 保險,圍繞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畜禽良繁體(ti) 係建設等項目申請地方債(zhai) 資金0.98億(yi) 元。
下一步,西藏將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鞏固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領域脫貧攻堅成果,補上全麵小康“三農(nong) ”領域短板,加快實施“8個(ge) 百千萬(wan) 工程”,進一步抓好農(nong) 牧業(ye) 生產(chan) 、推進產(chan) 業(ye) 化發展、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水平、加強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化農(nong) 村改革、抓好脫貧攻堅鞏固工作、全力落實“十項惠民措施”,積極謀劃“十四五”規劃,以推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持續向好發展、農(nong) 牧民持續穩定增收,實現農(nong) 牧區繁榮穩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林芝察隅縣察瓦龍鄉村民笑中帶甜
近年來,林芝市察隅縣察瓦龍鄉加大政策傾斜力度,集中力量、攻堅克難,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交上了一份滿意答卷。[詳細] -
西藏實施極高海拔地區貧困牧民生態搬遷:住進新房子 過上新生活
過去是低矮的土坯房,現在是整潔的磚瓦房,過去吃水、取暖等都不方便,現在各種生活設施一應俱全。[詳細] -
西藏小康故事:千年古樹變身搖錢樹
以“世界柏樹王”為中心,當地依托古柏林打造的旅遊景區,帶動了附近農牧民增收致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