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脫其切”——米瑪瓊達的駐村故事
“脫其切”藏語意為(wei) “謝謝”,屬敬語,平時聽慣和說慣了“脫切”(藏語平常用語“謝謝”)的米瑪瓊達,聽群眾(zhong) 說“脫其切”,既不適應也感到了工作的壓力。她說:“我們(men) 僅(jin) 為(wei) 群眾(zhong) 做了點小事,群眾(zhong) 卻如此感激,我實在是承受不起。”
今年年初,米瑪瓊達作為(wei) 駐村工作隊隊長,到曲鬆縣下江鄉(xiang) 增嘎村駐村。
作為(wei) 曲鬆縣委統戰部副部長,米瑪瓊達對基層並不陌生,常年下鄉(xiang) 調研,她深知:駐村就是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
今年63歲的次仁多布傑是增嘎村獨居老人。一個(ge) 人生活慣了,老人家裏亂(luan) 糟糟的,東(dong) 西隨處堆放不收拾,地經常不掃,有時髒得讓人無法下腳。
一次去次仁多布傑家核實易地扶貧搬遷信息時,見此場景,米瑪瓊達心想老人也太邋遢了,決(jue) 定定期來幫老人做家務。
從(cong) 米瑪瓊達住的村委會(hui) 到次仁多布傑家來回要走5個(ge) 小時左右,中途要翻越3座大山。每次去,米瑪瓊達都會(hui) 自帶幹糧,同時把吃剩的幹糧留給老人。剛開始老人以為(wei) 米瑪瓊達來一次做做樣子就完了,可沒想到米瑪瓊達每個(ge) 月都會(hui) 去一兩(liang) 次。見她這麽(me) 用心,老人被感動了,每當米瑪瓊達離開時,他都會(hui) 拉著她不停地說“脫其切”,同時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希望米瑪瓊達再次到來。
“自己的親(qin) 身女兒(er) 也不過如此,何況她和我非親(qin) 非故。”次仁多布傑說,“除了幫我打掃衛生外,她還鼓勵我振作精神把日子過好。”
在米瑪瓊達的印象中,原建檔立卡貧困戶格桑參旦是對她說“脫其切”最多的人。
格桑參旦一個(ge) 人打零工供兩(liang) 個(ge) 女兒(er) 上大學,生活很是吃力。今年年初,米瑪瓊達組織駐村工作隊員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誌願者幫其翻修了房子,給他家送去了新家具和慰問金。同時,還積極幫助其增加外出務工機會(hui) ,生活漸漸有了起色。“沒有米瑪瓊達隊長的幫助,我都不知道接下來的生活該怎麽(me) 過了。”如今,格桑參旦每當見到米瑪瓊達時內(nei) 心就滿懷感激,感謝共產(chan) 黨(dang) 派來了米瑪瓊達這樣優(you) 秀的駐村工作隊長。
在米瑪瓊達看來,最難承受的“脫其切”,是今年72歲的老黨(dang) 員洛桑頓珠對其說的。去年為(wei) 兒(er) 媳治病花光了洛桑頓珠家裏幾乎所有的積蓄。兒(er) 媳去世後,為(wei) 了照顧老人和孩子,洛桑頓珠的兒(er) 子減少了外出務工的次數,這樣一來,家裏的日子更難了。
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米瑪瓊達籌資3000元給洛桑頓珠一家添置了書(shu) 桌、藏床、藏桌等家具,同時送去了500元慰問金。
接過慰問金那一刻,洛桑頓珠不停地對米瑪瓊達說“脫其切”。聽老人這麽(me) 一說,米瑪瓊達不好意思了,對老人說:“老人家,您是老黨(dang) 員,到這把年紀還帶頭學習(xi) 《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盡自己所能為(wei) 群眾(zhong) 服務,為(wei) 我們(men) 樹立了學習(xi) 的榜樣,是我們(men) 應該向您說‘脫其切’才對。”
從(cong) 洛桑頓珠家出來,米瑪瓊達的眼睛濕潤了,心想:“我隻做了這麽(me) 一點微不足道的工作,群眾(zhong) 就如此感激,可想而知群眾(zhong) 是多麽(me) 需要黨(dang) 和政府的幫助。”
現在,米瑪瓊達最大的心願是盡快和村“兩(liang) 委”實施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團結帶領群眾(zhong) 過上小康生活。“哪怕再難,我們(men) 也要把這些事做好,既要對得起黨(dang) 和政府的重托,也要對得起群眾(zhong) 的‘脫其切’。”米瑪瓊達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林芝墨脫縣駐村工作隊多舉措促進群眾創業增收
墨脫縣第九批駐村工作隊入駐以來,牢記使命,積極引導貧困群眾轉變思想觀念,為農牧民群眾尋找致富門路,促進群眾創業增收,增加經濟收入。[詳細] -
西藏稅務係統駐村工作:誌智雙扶激發內生動力
稅務幹部正在黑板前為村“兩委”班子成員、“3+1”專幹、廣大農牧民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