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獨特資源成脫貧致富金礦

代玲 曾詩陽 發布時間:2020-09-02 10:20:00來源: 經濟日報

  編者按 位於(yu) 西藏西部的阿裏、日喀則是近年來西藏脫貧工作的重點區域。受地理條件限製,這些地方群眾(zhong) 生活、產(chan) 業(ye) 發展存在很大挑戰,生態環境保護也承受著一定壓力。在脫貧政策的帶動以及當地群眾(zhong) 的努力下,阿裏、日喀則正走上一條環境好、產(chan) 業(ye) 強、生活美的脫貧路。

  西藏阿裏、日喀則均位於(yu) 西藏西部。尤其是阿裏地區,它是距離首府拉薩最遠的地市,被人們(men) 稱為(wei) “天邊阿裏”。日喀則市是西藏第二大城市,也是西藏脫貧攻堅三大主戰場之一。從(cong) 拉薩沿著雅魯藏布江一路西行,但見雪山雄偉(wei) 、草原遼闊、青稞飄香、牛羊肥壯。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生態保護成效顯著、特色產(chan) 業(ye) 動力強勁、人們(men) 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生態保護成效顯著

  珠穆朗瑪峰是西藏最知名的景區景點之一,也是日喀則市發展旅遊文化產(chan) 業(ye) 最重要的支撐和依托。近幾年,隨著日喀則旅遊文化產(chan) 業(ye) 的加速發展,珠峰景區環保工作不斷加碼。

  近幾年,登山產(chan) 業(ye) 雖然不斷發展,但西藏嚴(yan) 格控製登山人數,出台了《珠峰登山垃圾管理暫行辦法》,要求登山者每人攜帶8公斤垃圾下山,積極開展登山環保行動。在登山活動中,海拔6500米及以下的地方由培訓過的農(nong) 牧民清理垃圾。海拔6500米到頂峰,則由專(zhuan) 業(ye) 登山向導和從(cong) 業(ye) 者清理。2018年,我國首個(ge) 高山環境保護基金會(hui) 西藏喜馬拉雅高山環境保護基金會(hui) 成立。基金會(hui) 與(yu) 定日縣政府合作,聘用當地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開展登山垃圾清潔大行動。

  20歲的格桑達娃家住珠峰腳下的定日縣紮西宗鄉(xiang) 。今年5月份,他在珠峰高程測量登山大本營工作,除了給測量人員燒水做飯,他還要負責生活垃圾清理。挨個(ge) 帳篷收集垃圾後,他要把垃圾送到幾十米外的“帳篷垃圾站”。隔一天,這些垃圾就被統一運至垃圾中轉站,再送到垃圾填埋場集中處置。

  目前,珠峰大本營沿線共有30台垃圾轉運處置機械、81個(ge) 垃圾箱、16個(ge) 廁所。20輛電動環保車負責遊客前往大本營的接送工作。珠峰自然保護區麵積338.1萬(wan) 公頃,涵蓋了日喀則市的定日縣、聶拉木縣、吉隆縣3個(ge) 縣全縣以及定結縣的部分區域,涉及到31個(ge) 鄉(xiang) (鎮)292個(ge) 村(居委會(hui) )。保護區設立了20個(ge) 管護站,每站配備10名左右的專(zhuan) 業(ye) 管護隊員,吸收保護區內(nei) 定日、定結、聶拉木、吉隆4個(ge) 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加入,隊員一年人均增收3萬(wan) 元。

  除了全職管護隊員,珠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有86名由當地村民兼職的野生動物保護員。“這些生態公益崗位,讓更多老百姓參與(yu) 到生態環境保護中來。如今,保護區的野生動物多了,生態環境更好了。”珠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生態研究科科長拉巴次仁說。

  不隻珠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nei) ,野生動物也得到了有效保護,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今年7月底,有3000多隻雌性藏羚羊帶領幼崽出現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阿裏地區改則縣古姆鄉(xiang) 境內(nei) 。為(wei) 了保護藏羚羊遷徙安全,羌塘保護區內(nei) 珠瑪日管理站6名管護人員全程參與(yu) 其中。“除了加強對遷徙通道的巡邏,及時拆除回遷通道上可能阻擋藏羚羊的圍網欄外,管護人員如果發現有藏羚羊試圖穿越公路,他們(men) 會(hui) 在第一時間實施臨(lin) 時交通管製,確保回遷藏羚羊安全通過。”改則縣林業(ye) 和草原局局長仁增羅布介紹。

  特色產(chan) 業(ye) 蒸蒸日上

  阿裏地區海拔高,連草都長得淺許多。牛羊生長緩慢,發展特色農(nong) 牧業(ye) 比其他地方更難。但是阿裏的“高”卻帶來了獨特的星空資源。“海拔高、氧氣少、偏遠、地廣人稀,使阿裏的星空保持了‘原生態’的樣子,同時也成就了獨一無二的世界頂級旅遊資源。”阿裏天文台台長周雲(yun) 賀介紹。

  一條蜿蜒的公路從(cong) 219國道通往海拔5100米的獅泉河達阪,空曠的山頂上,幾座建築物上矗立著圓形穹頂。這就是阿裏天文台,也是目前北半球海拔最高、觀測條件最好的天文台。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遊客慕名前來,去年,阿裏天文台累計接待遊客2400多人次。

  針對星空資源,阿裏地區著力打造星空旅遊業(ye) 態,2014年建設了暗夜公園及暗夜保護區。暗夜公園借助專(zhuan) 業(ye) 觀測平台,具備了助力科研、宣傳(chuan) 科普、帶動旅遊的綜合效應。“現在,暗夜公園二期改造項目土建工程基本完成,天文館內(nei) 部裝修即將完成,預計今年9月份可以完成所有改造項目並正式投入運營。”阿裏文旅集團副總經理兼阿裏暗夜公園總經理楊張強介紹。他認為(wei) ,將暗夜公園作為(wei) 發展特色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的突破點,有利於(yu) 加快阿裏地區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you) 勢,促進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的經濟發展由傳(chuan) 統向特色轉型,實現阿裏地區旅遊業(ye) 內(nei) 部結構調整、升級以及優(you) 化。

  利用獨特的資源優(you) 勢,日喀則市則大力發展以珠峰品牌命名的特色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

  年楚河、雅魯藏布江都流經日喀則境內(nei) 。江河的哺育讓日喀則成為(wei) 了西藏的糧倉(cang) 和牧場。“與(yu) 以往各縣各自發展產(chan) 業(ye) 不同,現在全市統一打造珠峰有機種養(yang) 加產(chan) 業(ye) 。”日喀則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產(chan) 業(ye) 科科長張玉雷介紹,全市成立公司指導合作社、養(yang) 殖戶規範化養(yang) 殖,統一提供技術、統一飼養(yang) 標準,並與(yu) 合作社、養(yang) 殖大戶簽訂保底收購協議或入股協議。

  “全市統一打造珠峰綿羊產(chan) 業(ye) ,縣裏有4個(ge) 大型基地,包括兩(liang) 個(ge) 養(yang) 殖基地和兩(liang) 個(ge) 飼草種植基地。”日喀則市吉隆縣縣長胡紅介紹,按照規模化、集約化現代畜牧業(ye) 發展思路,吉隆縣大力提高生產(chan) 力,實現珠峰綿羊規模化飼養(yang) ,力爭(zheng) 年平均養(yang) 殖規模達到5萬(wan) 隻以上,出欄3.5萬(wan) 隻以上。

  托羅塘種養(yang) 殖基地由吉隆縣珠峰霍爾巴牧草發展有限公司經營管理,通過綿羊入股托管、土地承包入股、簽訂分紅協議等方式進一步完善了利益聯結機製,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農(nong) 戶(貧困戶)”模式。截至目前,96人以綿羊入股托管的方式入股公司,8人實現固定就業(ye) ,臨(lin) 時就業(ye) 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58戶138人,人均增收9000元。

  幸福指數持續攀升

  在日喀則市白朗縣西藏中農(nong) 聖域農(nong) 牧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的歐珠和旺姆夫婦是附近洛江村村民。2017年起,他們(men) 就在該公司工作,每天騎電動車從(cong) 家裏到工作的地方僅(jin) 需要10分鍾。旺姆負責種植和管護,每月有4200元工資。歐珠則負責維修大棚,每個(ge) 月有6000元收入。

  “把家裏的土地流轉出去,安心在這裏打工,也能過上小康生活。”旺姆說。

  夏天的傍晚,在阿裏地區獅泉河鎮康樂(le) 新居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的廣場上,歡樂(le) 的樂(le) 曲總會(hui) 準時響起。伴隨著歡快的節奏,小區居民們(men) 跳起吉祥的鍋莊舞。

  2016年以來,阿裏地區規劃建設了康樂(le) 新居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714套統一規劃、獨棟獨院的新房拔地而起,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幼兒(er) 園、商鋪等設施一應俱全。來自阿裏7個(ge) 縣的貧困群眾(zhong) 搬進了新居,開啟了小康新生活。

  2016年,石確塔布一家5口從(cong) 措勤縣達雄鄉(xiang) 搬遷到了康樂(le) 新居,是首批搬遷的140戶之一。“在康樂(le) 新居住了4年多,我們(men) 一家都習(xi) 慣了這裏的生活。這裏基礎設施好,生活方便。家裏有4個(ge) 人實現了就近就業(ye) ,收入很穩定。”25歲的石確塔布現在已是康樂(le) 新居配套產(chan) 業(ye) 項目之一服裝加工廠的銷售經理,每月有3200元工資。他的爸爸桑增和弟弟嘎瑪洛桑分別找到了保安的工作,媽媽次吉找到了環衛工作,一家人每月能有上萬(wan) 元的工資收入。

  與(yu) 石確塔布一樣,白瑪一家也在康樂(le) 新居開始了新生活。2018年,白瑪一家從(cong) 革吉縣雄巴鄉(xiang) 多仁村搬來。以前因為(wei) 沒有草場、缺乏生產(chan) 資料,加上做小生意沒有起色,白瑪一家的生活十分困難。2019年5月份,她開起了自己的洗車店。記者見到白瑪時,她正在賣力地擦洗車。當天她已經洗了近10輛車了。“累是肯定的,但是心情很好。”爽直的白瑪笑著說,這個(ge) 洗車店是從(cong) 銀行貸了5萬(wan) 元扶貧小額貸款開起來的,生意好的時候每天有800元到1000元收入。

  隨著生意變好,白瑪還雇了康樂(le) 新居裏的3個(ge) 建檔立卡貧困戶來幫忙,每人月工資3000元。從(cong) 前,白瑪要靠別人幫扶,現在她也可以帶領別的貧困戶致富了,她感到十分自豪。

  “阿裏地區的物業(ye) 和家政公司比較緊缺,我還想開個(ge) 物業(ye) 家政方麵的公司,帶領搬過來的貧困戶一起致富。”白瑪對當地家政市場作了一番調查,將自己的想法反映給扶貧部門,並已著手前期準備。“搬到了這裏,生意好做了,想要過上更好生活的願望也更加強烈了。康樂(le) 新居是個(ge) 讓人過上康樂(le) 生活的好地方。”白瑪滿意地說。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