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八宿縣拉魯卡蕎麥加工廠:小一粒籽成了“金疙瘩”
2015年,成功申報為(wei) “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chan) 品”,擁有了走向世界的“國際護照”;2016年,榮獲昌都市康巴特色產(chan) 品商貿展銷會(hui) “最佳產(chan) 品創新獎”;2019年,獲得昌都市第五屆三江茶馬文化藝術節“藍天聖潔”品牌產(chan) 品展銷會(hui) “最受歡迎產(chan) 品獎”……
一項項榮譽,見證了西藏昌都八宿縣拉魯卡蕎麥加工廠的發展足跡。
作為(wei) 市級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八宿縣拉魯卡蕎麥加工廠充分利用蕎麥種植優(you) 勢,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帶動2000多戶群眾(zhong) 增收,成為(wei) 了當地產(chan) 業(ye) 扶貧的一麵旗幟。
形成“公司+基地+農(nong) 戶”模式
地處怒江上遊的八宿縣,種植素有“五穀之王”稱號的蕎麥已有500多年的曆史。白馬鎮珠巴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嘎次培一家世代種植蕎麥。每年三月,嘎次培和家人都要種上3畝(mu) 青稞,待七月成熟收割後,又忙活著種蕎麥。
“以前蕎麥種得少,大多是留著自己吃,有多餘(yu) 的就送給拉薩的親(qin) 戚,從(cong) 來沒想過賣。2012年,有人過來以每斤5元的價(jia) 格收購,從(cong) 那時起,我們(men) 村開始加大了蕎麥的種植麵積,管護上也更加用心。”嘎次培說。
嘎次培告訴記者,八宿縣拉魯卡蕎麥加工廠就在村口,目前全村共種植蕎麥400多畝(mu) ,一年增收40多萬(wan) 元。
2012年,八宿縣拉魯卡蕎麥加工廠以“公司+基地+農(nong) 戶”的發展模式,帶動白馬鎮、吉達鄉(xiang) 、拉根鄉(xiang) 、林卡鄉(xiang) 四個(ge) 鄉(xiang) 鎮2000多戶村民種植蕎麥。近五年來,加工廠收購蕎麥312噸,農(nong) 民直接經濟收益達314萬(wan) 元。
八宿縣拉魯卡蕎麥加工廠副總經理洛鬆卓嘎告訴記者,2016年至今年6月底,加工廠銷售收入1140萬(wan) 元,累計上繳稅金58.3萬(wan) 元。
金字招牌愈發鋥亮
走進八宿縣拉魯卡蕎麥加工廠,可以看到琳琅滿目的蕎麥係列產(chan) 品。洛鬆卓嘎介紹道,目前加工廠有蕎麥粉、苦蕎茶、苦蕎米、精製糌粑、蕎麥殼枕芯等十多種產(chan) 品。
在蕎麥產(chan) 品加工車間,記者看到了從(cong) 山東(dong) 引進的先進機械設備。使用先進設備加工後,苦蕎茶的生產(chan) 仍要經過泡、蒸、烘幹、脫皮、炒等十幾道工序,才能最終完成。
經過不斷創新研發,八宿蕎麥如今在全區乃至全國都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產(chan) 品。在銷售方式上,八宿縣拉魯卡蕎麥係列產(chan) 品除傳(chuan) 統的專(zhuan) 營店銷售外,還借助電子商務,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線下所有的站點都鋪有蕎麥茶的產(chan) 品,客人通過線下品嚐,覺得不錯,就可以在淘寶店鋪和公司的APP裏麵下單。
目前,八宿蕎麥產(chan) 品在全區占據了50%-60%的市場份額。為(wei) 了讓拉魯卡蕎麥產(chan) 品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洛鬆卓嘎和她的團隊正在加緊研究新的產(chan) 品布局。
洛鬆卓嘎表示,年內(nei) 將推出蕎麥速溶糊。對廣大消費者來說,蕎麥速溶糊使用方便,跟燕麥一樣直接衝(chong) 泡可食。同時通過研發新產(chan) 品,能進一步拓寬企業(ye) 發展前景,帶動更多農(nong) 牧民增收。
拉魯卡蕎麥加工廠計劃申報蕎麥白酒和蕎麥啤酒的生產(chan) 許可證,向酒業(ye) 進軍(jun) 。申報成功後,預計新增就業(ye) 人員30-50人,將會(hui) 有更多的群眾(zhong) 能在家門口就業(ye) 。
一技在手就業(ye) 不愁
如今,蕎麥不僅(jin) 是八宿縣的一張名片,還是助力當地農(nong) 牧民增收的源頭活水。
2010年,羅布江村來到蕎麥加工廠工作。一開始,他的工作是司機。在空閑時,他喜歡隔著玻璃看操作工人幹活,時間一長也學會(hui) 一些基本操作。
2016年,蕎麥加工廠新引進一批生產(chan) 蕎麥茶、蕎麥米的新設備,羅布江村便主動請纓,經過3個(ge) 月的培訓後,他熟練掌握了各類設備的操作,成為(wei) 了一名技術員。
工資加上各種福利,羅布江村一年能有七八萬(wan) 元收入,一家人的生活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作為(wei) 一名普通加工員,洛鬆卓瑪每個(ge) 月有3500元的工資。這對她來說,能在家門口就業(ye) 已是最大的便利。5年前,她經人介紹來到加工廠。因為(wei) 做得一手好菜,在試用一個(ge) 月後便被留了下來。
每當加工廠活多,職工需要加班時,洛鬆卓瑪就負責給大家做飯。平時,她也會(hui) 在包裝間做一些簡單的包裝工作。
“以前在白馬鎮當過環衛工人,天天風吹日曬,工資也沒有現在多。我希望能一直在這裏工作下去。”有了這份工作,洛鬆卓瑪可以每天下班回家陪伴上幼兒(er) 園的孩子,也不用再為(wei) 家裏的開銷擔憂。
伴著幽幽蕎麥香,我們(men) 走出加工廠。臨(lin) 別時,洛鬆卓嘎表示,將努力把拉魯卡蕎麥打造成為(wei) 知名品牌,為(wei) 八宿縣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作出新的貢獻。 (記者 周婷婷 胡榮國 紮巴旺青 陳誌強 劉金鵬 朱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昌都八宿縣然烏湖景區生態環保工作側記:保護綠水青山 守衛淨土藍天
據不完全統計,八宿縣然烏湖景區及周邊共有植物58科153屬312種,有野生動物22目47科112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8種,國家Ⅱ保護動物17種。[詳細] -
西藏民航助力地方脫貧多個扶貧項目交接投產
據了解,該局向八宿縣交接了投資300餘萬元(人民幣,下同)修建的益青鄉索那村招待所及吉中鄉畜產品代購代銷點、犛牛毛加工點、農機具維修點項目。[詳細] -
西藏昌都市八宿縣“兩新”組織“給”脫貧攻堅添動能
加強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以下簡稱“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是新形勢下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新領域、新要求。截至目前,八宿縣“兩新”組織共向建檔立卡貧困戶捐款、捐物累計達74.9萬餘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