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新時代·邊疆行—西藏篇”:崗巴羊讓羊倌變羊管

普布次仁 發布時間:2020-09-18 09:02:00來源: 央廣網

   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亞(ya) 東(dong) 縣堆納鄉(xiang) 古汝村的卡吉崗巴羊養(yang) 殖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內(nei) ,今年27歲的白瑪次旺在這裏實現了從(cong) 羊倌變羊管的華麗(li) 轉身。


白瑪次旺正在合作社裏照看羊群(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廣記者 普布次仁 攝)

   白瑪次旺從(cong) 小跟著父親(qin) 上山放羊,下山種田。由於(yu) 古汝村海拔達4500米,他家種植的青稞良種在這裏一畝(mu) 隻能產(chan) 500多斤,而在日喀則白朗等地產(chan) 量可以翻一番。辛苦耕種的油菜也由於(yu) 長不熟,隻能成為(wei) 供羊享用的美味。麵對這些問題,為(wei) 了家裏五口人有更好的生活,他每年都會(hui) 選擇到幾百公裏外地方,找工地打小工掙錢。


合作社內(nei) 的羊群(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廣記者 普布次仁 攝)

   “以前在工地上一天掙一百塊錢,但是離家遠,常常又找不到活幹,一來一回掙不到幾個(ge) 錢。現在好了,家就在旁邊,每天掙一百二十元,而且天天有活幹。”2018年1月,亞(ya) 東(dong) 堆納卡吉崗巴羊養(yang) 殖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建成投入使用。白瑪次旺和村裏另外四個(ge) 貧困戶在這裏就業(ye) ,照料合作社裏的三千多頭羊。


合作社內(nei) 的羊群(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廣記者 普布次仁 攝)

   合作社養(yang) 殖基地總麵積900平方米,現有員工15人。總投資1200萬(wan) 元,全部為(wei) 國家投資。合作社裏除了白瑪次旺五人外的其他十人的工作則是跟著村裏人散養(yang) 合作社的另外四千多頭羊。合作社直接帶動了古汝村75戶432人就業(ye) 。白瑪次旺說:“2018年合作社純利潤43萬(wan) ,每家每戶平均分了2384元。去年純利潤62萬(wan) ,每家平均分紅是4700元。”


村裏的民居(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廣記者 普布次仁 攝)

   據了解,村裏人以羊入股,入股率達100%。此外,合作社名下有人工種草2200畝(mu) ,每年畝(mu) 產(chan) 量800斤鮮草,輻射帶動了堆納鄉(xiang) 8個(ge) 村的綿羊育肥與(yu) 市場銷售。白瑪次旺說,現如今,村裏的羊在變多,村裏人的腰包鼓了起來,但是村子裏需要的羊倌越來越少。白瑪次旺說:“以前有時候十頭羊就要去一個(ge) 人。最多的時候村子裏有40多個(ge) 人要去放羊。現在村裏人可以騰出更多的手,去掙更多的錢了。”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