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東脫貧影像:古老藏刀技藝助脫貧
在西藏昌都市洛隆縣加日紮村民族手工藝品加工合作社,雲(yun) 南白族製刀匠寸昆傑(左)和藏族製刀匠強巴倫(lun) 珠一起製作洛隆藏刀(9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近年來,西藏昌都市洛隆縣通過“支部+傳(chuan) 承人+建檔立卡戶+合作社”的模式,推進洛隆藏刀、銀碗等手工藝品的生產(chan) 銷售,助力脫貧。洛隆縣加日紮村民族手工藝品加工合作社的工匠們(men) 精心打造傳(chuan) 承了400多年的洛隆藏刀,並不斷融入新技術、新工藝,產(chan) 品熱銷。合作社吸納了8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ye) ,今年銷售收入有望達到200萬(wan) 元,人均月增收3000元以上。
在西藏昌都市洛隆縣加日紮村民族手工藝品加工合作社,藏族製刀匠強巴倫(lun) 珠(右)和貢覺在製作洛隆藏刀(9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在西藏昌都市洛隆縣加日紮村民族手工藝品加工合作社,雲(yun) 南白族製刀匠寸昆傑為(wei) 打製好的藏刀配上由當地村民製作的刀鞘。每個(ge) 刀鞘可以為(wei) 村民帶來十元的收入(9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在西藏昌都市洛隆縣加日紮村民族手工藝品加工合作社,雲(yun) 南白族製刀匠寸昆傑在檢查打製好的藏刀(9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在西藏昌都市洛隆縣加日紮村民族手工藝品加工合作社,雲(yun) 南白族製刀匠寸昆傑(中)和藏族製刀匠強巴倫(lun) 珠(左)、貢覺展示打製好的洛隆藏刀(9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藏東脫貧影像:溫室大棚助脫貧
西藏昌都市左貢縣亞中村投資修建了18座溫室大棚,為村裏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了36個就業崗位,每人每年可增收5000元以上,大棚蔬菜種植成為助力村民脫貧的新途徑。[詳細] -
藏東脫貧影像:為家鄉建設“添磚加瓦”
在西藏昌都市八宿縣西巴安置點,縣委縣政府建立水泥磚廠,為搬遷到這裏的11個鄉鎮的65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了學習和就業的平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