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駐華使節走進“中國扶貧第一村”:印象最深的是民眾的笑臉

李京澤 發布時間:2020-10-15 14:1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秋日閩東(dong) ,層巒疊翠。近30位駐華使節乘車沿著彎曲且平坦的水泥公路盤山而上,來到福建寧德福鼎市磻溪鎮赤溪村。

  汽車停在了村口的一片開闊地。使節們(men) 從(cong) 這裏沿著平整的山路走進村莊。一路上,三四層的徽派建築民居從(cong) 街頭延伸至街尾,村道兩(liang) 旁可見茶園和果樹,放眼望去是青山和溪水。

  “你們(men) 的人口增加了多少?”“每年遊客量有多大?”“你們(men) 的黨(dang) 員是怎麽(me) 開展工作的?”……赤溪村展示廳裏,使節們(men) 在村支部書(shu) 記杜家住介紹赤溪村脫貧經驗時頻頻發問。

  在參訪赤溪村的前一天,這些駐華使節與(yu) 世界多國政黨(dang) 代表等近400人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在由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和中共福建省委聯合主辦的“擺脫貧困與(yu) 政黨(dang) 的責任”國際理論研討會(hui) 上分享了本國的減貧經驗,並商討了後疫情時代世界擺脫貧困之策。其中,很多與(yu) 會(hui) 者認為(wei) 中國脫貧經驗有可借鑒之處,對“中國扶貧第一村”的參訪則成了他們(men) 感知這份經驗的窗口。

  36年前,一封反映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貧困生活狀況的來信被《人民日報》刊登,引發社會(hui) 對貧困地區的關(guan) 注。如今,赤溪村已成為(wei) 風光秀美、富有佘族文化特色的小康村。駐華使節們(men) 在村子裏邊走邊記錄,品嚐當地的特色白茶。他們(men) 一行吸引了村民們(men) 的注意,許多人站在街邊向使節們(men) 招手,佘族姑娘也穿上了民族服飾唱起民歌迎接遠方的客人。

  “之前通過數字了解中國的脫貧工作,而這次有機會(hui) 來到30年前中國最貧困的山村,民眾(zhong) 的笑臉讓我印象深刻”,古巴駐華大使卡洛斯·米格爾·佩雷拉對記者說,這是他對中國扶貧經驗最真實的感知,政黨(dang) 的使命就是為(wei) 人民服務,從(cong) 中國人民的精神麵貌上,他看到了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中國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

  阿塞拜疆駐華大使阿克拉姆·傑納利也有同樣的感受,他說民眾(zhong) 的笑臉印證了中國減貧舉(ju) 措的可行性。阿塞拜疆也正在通過加強教育、完善公共設施等方式改善農(nong) 村生活狀況,縮小城鄉(xiang) 差距。阿克拉姆·傑納利建議,兩(liang) 國幹部可加強交流互鑒,根據自身情況學習(xi) 對方的扶貧經驗。

  相互學習(xi) 無疑是積累經驗的有效途徑。作為(wei) 中國扶貧樣板村的支部書(shu) 記,杜家住看重每一次接待來訪的機會(hui) ,他對記者說,他們(men) 的村子還在開發中,更要吸收來自外界的意見建議,1000人來到赤溪村,哪怕有一個(ge) 留下的意見能給我們(men) 指引也是寶貴的財富。“將外界的建議與(yu) 村裏的實際相結合,會(hui) 讓我們(men) 的村子走得更好,產(chan) 業(ye) 發展得更快。”

  這是杜家住第四次接待外賓,他邊介紹邊學習(xi) ,回答了使節們(men) 有關(guan) 脫貧的多個(ge) 問題。“其實大使們(men) 隻看到了我們(men) 這裏三分之一的景象,無奈時間有限,我們(men) 還有很多故事沒有講完。”

  駐華使節們(men) 隨後參觀的寧德“擺脫貧困”主題展覽館彌補了杜家住的遺憾,這裏記錄了包括赤溪村在內(nei) 的整個(ge) 寧德市的脫貧故事,從(cong) 黑白老照片的貧困景象到彩色照片中的美好生活,中國扶貧舉(ju) 措和理念、成果被形象地展現。在一張印有佘族兒(er) 童笑臉的照片前,許多駐華使節放慢了腳步,有人指著照片對身旁的人說,“看,他們(men) 笑得多燦爛!”

  “寧德的經驗是怎麽(me) 推廣到全國的?”在結束參觀後有使節提問寧德市委書(shu) 記郭錫文,他回答稱寧德的脫貧模式是在實踐中形成的,脫貧政策的製定最重要的是因地製宜、精準施策,我們(men) 的脫貧模式隻是中國脫貧工作的一個(ge) 縮影,每個(ge) 地方根據自己的實踐都有各自的經驗。

  一國情況尚且如此,世界範圍內(nei) 擺脫貧困更是沒有一條可以完全複製的經驗。對此,各國使節達成了共識,他們(men) 認為(wei) 每個(ge) 國家都有自己的特點,各國應該互學互鑒,以合作交流實現各自的進步和發展。

  但特性之中也有一些共性存在,例如阿塞拜疆駐華大使阿克拉姆·傑納利所說,所有執政黨(dang) 隻有把民眾(zhong) 放在首位,脫貧攻堅的事業(ye) 才會(hui) 取得成功。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