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路上齊奮進 步履鏗鏘奔小康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西藏拉薩市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及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精神,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wei) 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抓落實,脫貧攻堅工作邁出堅實步伐、取得決(jue) 定性進展。
10月的拉薩秋高氣爽、天朗氣清,在曲水縣才納鄉(xiang) 四季吉祥村的曲水淨土獺兔養(yang) 殖推廣基地裏,普布正在清理兔舍裏的糞便。基地自去年年底建成後,便優(you) 先為(wei) 該村村民提供就業(ye) 崗位,使3名建檔立卡群眾(zhong) 實現了就近就便就業(ye) 。“這個(ge) 工作隻招收四季吉祥村裏的易地搬遷戶。我去內(nei) 地參加了獺兔養(yang) 殖技術培訓,不管是照顧新生的幼崽,還是照顧成年的兔子,都有了一定的經驗,現在這些獺兔繁殖得很好。”普布說。忙完了手頭的工作,走路幾分鍾就來到了普布家裏。普布原來是曲水縣才納鄉(xiang) 白堆村村民,有兩(liang) 個(ge) 兒(er) 子,大兒(er) 子八歲時,妻子去世,普布獨自一人撫養(yang) 照顧兩(liang) 個(ge) 兒(er) 子,家裏的經濟來源全靠種田的微薄收入。
2015年年底,普布一家因缺乏勞動力,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12月,普布一家搬遷到了四季吉祥村,在各項政策的扶持下,一家人的人均純收入達到了21600餘(yu) 元。2018年年底,普布身體(ti) 不適入院治療,一個(ge) 兒(er) 子全程陪護,另一個(ge) 兒(er) 子務工掙錢,盡管如此,一家人的人均純收入也在一萬(wan) 多元,住院治療的花費也可以報銷。如今,普布康複了,並在獺兔養(yang) 殖推廣基地就業(ye) ,大兒(er) 子在開挖掘機,小兒(er) 子光榮參軍(jun) 入伍,對於(yu) 普布一家人來說,搬到四季吉祥村,最好的就是就業(ye) 機會(hui) 多了,上班便利了,一家人靠著勤勞的雙手實現了脫貧增收,獲得了鄉(xiang) 裏的“自主脫貧先進戶”“勤勞致富典型戶”等榮譽稱號。 對於(yu) 未來,普布充滿信心地說:“兩(liang) 個(ge) 小孩也有工作,現在我們(men) 的工資也比較可觀,我也在獺兔養(yang) 殖基地工作,家和工作地點非常近,作為(wei) 一個(ge) 恢複期的病人,在基地不用幹重活,非常好。我也會(hui) 為(wei) 兩(liang) 個(ge) 小孩未來的生活努力,我們(men) 會(hui) 一起奮鬥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我有信心。”
四季吉祥村居住著易地搬遷群眾(zhong) 303戶1468人,“挪窮窩”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了搬遷群眾(zhong) 脫貧發展問題,穩就業(ye) 則是確保群眾(zhong) “穩得住”的重要途徑,依托才納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園、獺兔養(yang) 殖、靈芝種植、民宿等產(chan) 業(ye) ,四季吉祥村村民實現了一戶至少一崗,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日子越過越富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產(chan) 業(ye) 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zhong) 就地就業(ye) 的長遠之計。靠著產(chan) 業(ye) 項目脫貧的還有尼木縣卡如鄉(xiang) 卡如村的建檔立卡群眾(zhong) 強珍。因為(wei) 要照顧讀小學的兒(er) 子,強珍無法外出打工,母子倆(lia) 沒有穩定的收入,自從(cong) 在卡如溫泉驛站工作後,強珍在家門口就實現了穩定就業(ye) 。強珍說:“每個(ge) 月有2900元的收入,離家裏也近,這份工作是鄉(xiang) 裏和村裏安排的,又能照顧小孩又能工作,在這邊挺好的。”溫泉驛站是卡如鄉(xiang) 卡如村發展鄉(xiang) 村旅遊的項目之一。依山而建、流水潺潺、古木纏繞的卡如村擁有18棵古核桃樹,樹齡最大的已有1300多年。
依托千年核桃樹、藏家民宿、非遺產(chan) 品製作等特色資源,近年來,卡如村與(yu) 專(zhuan) 業(ye) 的民俗文化旅遊公司合作,打造 “核鄉(xiang) 尋憶”休閑區,把發展旅遊與(yu) 村莊美化結合起來,增加村域綠化覆蓋率,對村容村貌和基礎設施配套進行提升,建成了村莊旅遊廁所和汙水集中處理、垃圾分類管理設施,不僅(jin) 發展了高原生態旅遊,而且有效改善了村莊生活環境,實現了生產(chan) 發展、生活改善、生態文明的“多贏”。“村裏有了很大的變化,以前不管是衛生,住房條件等都不是很好,靠著發展旅遊,住房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群眾(zhong) 也有了收入,同時也實現了就業(ye) ,遊客們(men) 也很喜歡這裏,這邊的環境每天都在變好,所以大家就很珍惜這個(ge) 環境。”卡如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普瓊說到。
2019年,“核鄉(xiang) 尋憶”景區帶動13名村民就業(ye) 增收,工資每個(ge) 月2800元,並引導建檔立卡戶以土地、勞務等形式參與(yu) 旅遊產(chan) 業(ye) 項目,2戶建檔立卡群眾(zhong) 與(yu) 景區合作運營青稞酒坊、休閑庭院,每年收入24000多元,景區每年接待遊客一萬(wan) 多人次,收入100多萬(wan) 元。如今的卡如村成為(wei) 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ang) 愁”的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促進了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效銜接。2015年底,我市共有貧困縣(區)8個(ge) 、貧困村(居)231個(ge) ,建檔立卡貧困戶11237戶44162人,貧困發生率為(wei) 14.2%。經過7輪動態調整,實際建檔立卡貧困戶為(wei) 10923戶44435人。“十三五”時期共實施產(chan) 業(ye) 項目470個(ge) ,已完工382個(ge) ,帶動1.2萬(wan) 名貧困群眾(zhong) 實現穩定脫貧;持續實施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工程,鼓勵有勞動力的困難群眾(zhong) 在生態補償(chang) 崗位上取得工資性收入,每年帶動2萬(wan) 餘(yu) 名農(nong) 牧區困難群眾(zhong) 人均年增收3500元,切實將“綠水青山”變成貧困群眾(zhong) 的“金山銀山”;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32個(ge) ,堅持基礎設施與(yu) 公共服務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實現22979名群眾(zhong) 搬遷入住。配套產(chan) 業(ye) 項目90個(ge) ,實現1戶至少1人以上穩定就業(ye) ,確保貧困群眾(zhong) “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農(nong) 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達到年人均4813元,城鎮集中(分散)特困人員、農(nong) 村集中供養(yang) 標準達到13213元、農(nong) 村分散特困人員供養(yang) 標準達到年人均7070元;深入實施“三個(ge) 一批”,全麵落實“先診療後付費”製度,20種疾病納入大病救治範圍,大病專(zhuan) 項救治病。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產(chan) 業(ye) 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zhong) 就地就業(ye) 的長遠之計。靠著產(chan) 業(ye) 項目脫貧的還有尼木縣卡如鄉(xiang) 卡如村的建檔立卡群眾(zhong) 強珍。因為(wei) 要照顧讀小學的兒(er) 子,強珍無法外出打工,家裏沒有穩定收入,自從(cong) 在卡如溫泉驛站工作後,強珍在家門口實現了穩定就業(ye) 。“現在每個(ge) 月有2900元的收入,離家也近,這份工作是鄉(xiang) 裏和村裏安排的,能照顧小孩又能工作,特別好。”強珍說。
溫泉驛站是卡如鄉(xiang) 卡如村發展鄉(xiang) 村旅遊的項目之一。依山而建、流水潺潺、古木纏繞的卡如村擁有18棵古核桃樹,樹齡最大的已有1300多年。
依托千年核桃樹、藏家民宿、非遺產(chan) 品製作等特色資源,近年來,卡如村與(yu) 專(zhuan) 業(ye) 的民俗文化旅遊公司合作,打造“核鄉(xiang) 尋憶”休閑區,把發展旅遊與(yu) 村莊美化結合起來,增加村域綠化覆蓋率,對村容村貌和基礎設施配套進行提升,建成了村莊旅遊廁所和汙水集中處理、垃圾分類管理設施,不僅(jin) 發展了高原生態旅遊,而且有效改善了村莊生活環境,實現了生產(chan) 發展、生活改善、生態文明的多贏。
“村裏有了很大變化,以前不管是衛生、住房條件等都不是很好。靠著發展旅遊,住房條件有了很大改善,群眾(zhong) 也有了收入,同時實現了就業(ye) 。這裏的環境每天都在變好,大家很珍惜。”卡如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普瓊說。
2019年,“核鄉(xiang) 尋憶”景區帶動13名村民就業(ye) 增收,並引導建檔立卡戶以土地、勞務等形式參與(yu) 旅遊產(chan) 業(ye) 項目,2戶建檔立卡群眾(zhong) 與(yu) 景區合作運營青稞酒坊、休閑庭院,每年收入24000多元。景區每年接待遊客一萬(wan) 餘(yu) 人次,收入100餘(yu) 萬(wan) 元。如今的卡如村成為(wei) 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ang) 愁”的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促進了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
2015年底,我市共有貧困縣(區)8個(ge) 、貧困村(居)231個(ge) ,建檔立卡貧困戶11237戶44162人,貧困發生率為(wei) 14.2%。經過7輪動態調整,實際建檔立卡貧困戶為(wei) 10923戶44435人。
“十三五”時期共實施產(chan) 業(ye) 項目470個(ge) ,已完工382個(ge) ,帶動1.2萬(wan) 名貧困群眾(zhong) 實現穩定脫貧;持續實施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工程,鼓勵有勞動力的困難群眾(zhong) 在生態補償(chang) 崗位上取得工資性收入,每年帶動2萬(wan) 餘(yu) 名農(nong) 牧區困難群眾(zhong) 人均年增收3500元,切實將“綠水青山”變成貧困群眾(zhong) 的“金山銀山”;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32個(ge) ,堅持基礎設施與(yu) 公共服務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實現22979名群眾(zhong) 搬遷入住。配套產(chan) 業(ye) 項目90個(ge) ,實現1戶至少1人以上穩定就業(ye) ,確保貧困群眾(zhong) “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農(nong) 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達到年人均4813元,城鎮集中(分散)特困人員、農(nong) 村集中供養(yang) 標準達到13213元、農(nong) 村分散特困人員供養(yang) 標準達到年人均7070元;深入實施“三個(ge) 一批”,全麵落實“先診療後付費”製度,20種疾病納入大病救治範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中國夢•西藏篇章】農村公路建設: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貢獻“交通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在鞏固脫貧成果方麵下更大功夫、想更多辦法、給予更多後續幫扶支持,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尤其是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交通設施。 [詳細] -
西藏昌都市貢覺縣:傳承民族手工 助力產業脫貧
為發揮產業項目效益,貢覺縣按照“優勢產業優先發展,優勢區域優先突破”的方針和“區域集中、規模做大、質量提升、效益提高”的基本發展思路,促進特色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效益化邁進。[詳細] -
2020年西藏脫貧攻堅產業扶貧成果展拉薩館:展示豐碩成果 促進消費扶貧
10月17日是第7個國家扶貧日,為全麵總結西藏近年來產業扶貧成效,展示西藏產業扶貧所取得的豐碩成果,進一步加大扶貧產業成果與市場有效對接,促進消費扶貧,經區黨委、政府批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