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羅布次仁:繪出幸福新生活

劉斯宇 發布時間:2020-10-23 09:39:00來源: 西藏日報

  “我很喜歡唐卡繪畫。創立的嘎瑪嘎赤唐卡製作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既能滿足我對唐卡的熱愛,又能從(cong) 中賺取收入,我很滿意這樣的生活。”西藏拉薩市曲水縣才納鄉(xiang) 四季吉祥村嘎瑪嘎赤唐卡製作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創始人羅布次仁說。

  出生於(yu) 1990年的羅布次仁來自南木鄉(xiang) 南木村一個(ge) 貧困家庭,由於(yu) 父母體(ti) 弱多病,年幼的羅布次仁在小學還沒有上完的情況下便選擇去學習(xi) 唐卡繪畫,一學就是17年。17年來,羅布次仁克服了種種困難,並逐步在同批學生中脫穎而出,深受老師的讚許。

  2016年12月底,就在一家人舉(ju) 家搬遷到四季吉祥村後,羅布次仁開始萌發了自己創業(ye) 的想法。通過羅布次仁多方求助,在村“兩(liang) 委”的幫助下,他將原先散而小的個(ge) 人唐卡製作轉變為(wei) 標準化、規模化、商業(ye) 化製作。為(wei) 了凸顯畫派風格,他充分利用場地、勞動力以及新農(nong) 村新產(chan) 業(ye) 的基礎優(you) 勢,打造了四季吉祥村嘎瑪嘎赤特色唐卡,2017年收入達到4.3萬(wan) 餘(yu) 元,隨後,羅布次仁正式成立了唐卡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初,我們(men) 團隊僅(jin) 僅(jin) 隻有6人。為(wei) 了方便更多有興(xing) 趣的村民參與(yu) 進來,我們(men) 將辦公點設在了村子裏,2019年,團隊人數已增至13人。”

  隨著人們(men) 生活水平的提高,藏族文化越來越受青睞,作為(wei) 藏民族文化主要表現形式之一的藏式唐卡也迎來了大發展時期。羅布次仁的合作社基於(yu) 當地農(nong) 牧民的技藝和勞動力,不僅(jin) 特色鮮明,而且成本優(you) 勢突出,項目產(chan) 品市場需求量大,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我們(men) 合作社的唐卡為(wei) 嘎瑪嘎赤派,他的種類、造像、線條、題材、製作工藝都具有顯著的特點,而我們(men) 在傳(chuan) 承傳(chuan) 統手工技藝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審美風格,研發出了獨具特色的嘎瑪嘎赤派係列唐卡。”羅布次仁告訴記者。

  富裕起來的羅布次仁始終沒有忘記鄉(xiang) 親(qin) 們(men) ,過上了幸福生活的同時,不忘幫助本村貧困家庭。在合作社剛有成效的時候,他就拿出3000餘(yu) 元看望了當地15戶貧困戶,表達了一名創業(ye) 青年的心意。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站在新起點 奔向新生活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特殊關懷下,在全國人民無私援助下,自治區黨委團結帶領各族幹部群眾經過不懈努力,曆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詳細]
  • 易地搬遷群眾開啟美好新生活

    西藏噶爾縣獅泉河鎮康樂新居是阿裏地區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目前已經入住群眾近700戶、2700餘人。功能完善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方便快捷的“水電路訊網”讓康樂新居成為樣本。[詳細]
  • 扶貧縫紉鋪“織”出幸福生活

    2020年9月1日,對於西藏日喀則市仲巴縣吉拉鄉夏達村村民次仁南加來說,是極其特別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他完成了“次仁南加手工縫紉鋪”的第一份訂購合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