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窮根”的人們——青海省海東市脫貧攻堅五記
青海省集西部地區、民族地區、高原地區、貧困地區為(wei) 一身,是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覆蓋全省,脫貧攻堅、防止返貧的難度非比尋常。
作為(wei) 青海省最大的農(nong) 業(ye) 區,海東(dong) 市的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分別占全省的40%、30%、34%。作為(wei) 全省貧困麵積最大,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的地區,青海省能否完成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海東(dong) 市至關(guan) 重要。海東(dong) 市是國家六盤山山區區域發展與(yu) 脫貧攻堅的重點區域,除互助土族自治縣是省定貧困縣以外,其餘(yu) 5個(ge) 縣區都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如今,海東(dong) 市圓滿實現了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清零”目標。
主戰場取得輝煌勝利,有力保障了青海省脫貧攻堅戰役獲得全麵勝利。如今,全省42個(ge) 貧困縣(市、區、行委)、1622個(ge) 貧困村、53.9萬(wan) 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困擾青海人民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了曆史性的解決(jue) 。
羊起台村 搬家記
正值而立之年的餘(yu) 萬(wan) 紅,是條有勇有謀敢擔當的漢子。當他接到家人的電話,得知老家山體(ti) 下滑、瀕臨(lin) 滅頂之災時,他的手開始發抖。
同伴們(men) 很少看到有什麽(me) 事情,能讓餘(yu) 萬(wan) 紅這樣緊張。大家都是一個(ge) 村子的。從(cong) 當初在西寧城求爺爺告奶奶地找活路,到現在發展壯大成有50多人的公司,什麽(me) 樣的難腸事沒遇到過?什麽(me) 樣的苦黃連沒吞咽過?可是,誰也沒見餘(yu) 萬(wan) 紅驚嚇成這般模樣。
那是2016年夏季的一天。餘(yu) 萬(wan) 紅後來回憶說,這是他人生的一個(ge) 分界點。那時,餘(yu) 萬(wan) 紅和他的族人、鄉(xiang) 親(qin) ,已經是西寧城裏赫赫有名的水暖維修、疏通下水的“勁旅”。羊起台村曆來出水暖維修人才,有在城市打工的曆史。餘(yu) 萬(wan) 紅的這支“部隊”發展態勢很好,部分業(ye) 務已經打入西北重鎮蘭(lan) 州城。
“可是,這有什麽(me) 用?最多不過是我們(men) 這些人富了,跟我出來的姑舅們(men) 富了。閉上眼睛,我的腦子裏就是羊起台村的父老,是不能出去打工的鄉(xiang) 鄰們(men) 。他們(men) 的日子還在磨呢,還在推呢,還作難著呢。”
餘(yu) 萬(wan) 紅安排好公司的事情,決(jue) 定回家看看。出西寧城,過平安驛,汽車到了古代南涼國都城——現在為(wei) 海東(dong) 市政府所在地樂(le) 都。樂(le) 都古稱湟州,為(wei) 絲(si) 路關(guan) 隘。1974年,在樂(le) 都柳灣出土了大量遠古彩陶,成為(wei) 轟動世界的考古大事。餘(yu) 萬(wan) 紅的老家就在這裏,隻不過,並不是位於(yu) 肥美的平川台地,而是在山裏,要經過九曲十八盤之後,才能到達的山坡窪地。
清風夾雜著果樹的味道,帶來家鄉(xiang) 的記憶。離村莊越近,山體(ti) 上新開的裂縫大溝就越明顯。餘(yu) 萬(wan) 紅的心情不由得沉重起來。近些年來,地質災害頻發,讓本不富裕的羊起台村群眾(zhong) 提心吊膽。
當晚,餘(yu) 萬(wan) 紅就加入了村裏值守的隊伍。他知道省國土廳的同誌們(men) 已經幾次勘測,建議羊起台村整體(ti) 搬遷的報告正在擬訂。
羊起台村本是貧困村,樂(le) 都本是國家級貧困縣。村子搬到哪裏,能否找到可持續發展路徑,是擺在羊起台村每個(ge) 人麵前的難題,更是對樂(le) 都區、海東(dong) 市的當家人的考驗。
逢戰先選將。誰來勇當領頭羊?多方考察後,蒲台鄉(xiang) 的領導鎖定了餘(yu) 萬(wan) 紅。餘(yu) 萬(wan) 紅的人品、能力、責任心都沒得說,可是他的事業(ye) 正蒸蒸日上,能舍得下自己的產(chan) 業(ye) 而給村裏拚死拚活謀發展嗎?
和餘(yu) 萬(wan) 紅談話之後,鄉(xiang) 幹部把心放到腔腔裏了。餘(yu) 萬(wan) 紅的回答是:“我是羊起台村的人,隻要父老信任我,我拋家舍業(ye) 也要幹好這活兒(er) 。我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組織安排我幹什麽(me) 工作,我就幹好什麽(me) 工作!”
2017年,在黨(dang) 的易地扶貧精準扶貧政策支持下,羊起台村要搬出大山了。餘(yu) 萬(wan) 紅擔任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擺在眼前的第一道難題是,要離開祖祖輩輩的居住地,眾(zhong) 多父老心有不舍,心疼耕地會(hui) 荒,心慮搬出後生活會(hui) 成問題。餘(yu) 萬(wan) 紅和村幹部一家家入戶嘮家常,講政策,介紹脫貧致富的生產(chan) 方式,終於(yu) 打消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疑慮。
撓頭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有一段時間,餘(yu) 書(shu) 記風風火火地早出晚歸,村人知道餘(yu) 萬(wan) 紅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正在給羊起台村尋找新的家園。一個(ge) 好消息傳(chuan) 來了:“沒想到我們(men) 能搬到離縣城隻有兩(liang) 公裏的碾伯鎮高家村!”羊起台村祖祖輩輩出山不易,更別提進城了。老漢們(men) 扶著餘(yu) 萬(wan) 紅的肩膀說:“娃娃,我們(men) 真的成了城裏人?高興(xing) 啊!”餘(yu) 萬(wan) 紅笑嗬嗬地回答:“大大們(men) 把心放寬,我們(men) 就在支紮(這裏)安家了!”
餘(yu) 萬(wan) 紅和城建部門、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同誌,和村裏的老人、能人爭(zheng) 分奪秒地設計新村建設圖紙。這是苦幹的一年,餘(yu) 萬(wan) 洪紮起帳篷駐守工地,事無巨細地操心跑腿。蒲台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李福海到工地調研時,正值六一兒(er) 童節。那天陰雨綿綿,工地泥濘難行。李書(shu) 記好不容易在一堆“泥猴子”中找到和工人們(men) 一起幹活的餘(yu) 萬(wan) 紅,話還沒說幾句,扭頭看到餘(yu) 萬(wan) 紅的兩(liang) 個(ge) 女兒(er) 正在泥窩窩裏玩耍。李福海當時眼睛就紅了。交代完工作,李福海對餘(yu) 萬(wan) 紅說:“我們(men) 都是男人家,吃苦受難不算啥,娃娃們(men) 不能像我們(men) 一樣,在寒天苦地待著。我把她倆(lia) 帶到城裏,讓親(qin) 戚領上了好好過個(ge) 兒(er) 童節去。”沒有多餘(yu) 的話,兩(liang) 個(ge) 男人握別,眼淚都在眼眶裏打轉兒(er) 。
2019年9月,值得銘記的日子。位於(yu) 高家村的新址拔地而起,二層小樓青磚灰瓦,村莊道路齊整幹淨,鬆榆楊柳鬱鬱蔥蔥,真是一處好家園。鑼鼓鞭炮此起彼伏,歡聲笑語繞梁縈耳,羊起台村民踏上了通往幸福生活的第一步。
“搬得出”難,“穩得住,能致富”更難。高家村臨(lin) 近縣城,與(yu) 主要靠農(nong) 家院發展經濟的密莊村毗鄰。鄉(xiang) 黨(dang) 委政府和村支委(“兩(liang) 委”)商議後,下決(jue) 心成立由羊起台村牽頭的旅遊公司。旅遊公司采取“支部+公司+農(nong) 戶”模式,全力把新村打造成集特色小吃、特色物產(chan) 、特色民俗、傳(chuan) 統作坊等為(wei) 一體(ti) 的“美麗(li) 鄉(xiang) 愁·家鄉(xiang) 記憶”鄉(xiang) 村旅遊基地。
政策好、方法好、前景好,公司得到了父老鄉(xiang) 親(qin) 的大力支持。2019年“五一”開始營業(ye) ,到年底旅客量已達3萬(wan) 人次,創收30萬(wan) 元。餘(yu) 萬(wan) 紅說,對於(yu) 原先居住在山大溝深的羊起台人來說,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更重要的是,這讓大家對於(yu) 轉換生產(chan) 方式摘掉窮帽子更有信心了。
挪窮窩,挖“窮根”,上靠政策,下靠群眾(zhong) ,中間的腰就是各級黨(dang) 委政府的實施人。餘(yu) 萬(wan) 紅就是這樣一位稱職的村級帶頭人,走過難關(guan) 硬坎後,他的思維更加活躍開放。羊起台人迅速成立養(yang) 殖協會(hui) ,一方麵破除群眾(zhong) 擔心老家耕地撂荒的憂慮;另一方麵利用綠色農(nong) 畜產(chan) 品給旅遊公司助力。土地流轉了,資源利用了,收入增加了,羊起台村的人們(men) ,笑容更燦爛了。
卓紮灘 蝶變記
祁連山自西而東(dong) 蜿蜒盤旋,至青海省海東(dong) 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時,猶如五彩龍尾,留下無數巨脈奇峰。坐落於(yu) 其支脈赤列山下的卓紮灘村,恰如河湟穀地孕育的一顆明珠。
古人有句話說,明珠暗投。一個(ge) 地方找不準發展定位,舍己之長而用所短,必然不會(hui) 取得很好的效果。卓紮灘村的蝶變史,就是佐證。
7月的青海正是黃金時期,大地青綠,萬(wan) 水潺潺。距離西寧市隻有40多公裏的卓紮灘原生態景區,遊人如織。誰能想到這個(ge) 景區,在幾年前還是一個(ge) 飛沙揚土的砂場。村裏付出環境被破壞的巨大代價(jia) ,每年隻能得到很少的租賃費,實在是得不償(chang) 失。
2014年,卓紮灘村換屆選舉(ju) 。在外搞運輸的顏章東(dong) 當選為(wei)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他當即辭去工作,決(jue) 心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發家致富。“最開始我們(men) 村‘兩(liang) 委’班子考慮租地,但收益也就四五萬(wan) 元,大家心有不甘。”顏章東(dong) 談起當時的情景,一絲(si) 憂慮不禁浮現在臉上。
2016年8月2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互助縣五十鎮班彥村新村建設工地視察易地扶貧搬遷情況。同在互助縣的卓紮灘村人深受鼓勵,顏章東(dong) 更感到振奮。
砂場被關(guan) 停後,如何做到環保和發展兩(liang) 手抓成了關(guan) 鍵。2017年10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寫(xie) 入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顏章東(dong) 等人看到了希望,自己不就是守著綠水青山,身邊就有金山銀山嗎?卓紮灘村“兩(liang) 委”班子決(jue) 定打造原生態旅遊景區,讓卓紮灘這顆明珠閃耀起來。
萬(wan) 事開頭難,第一件難事是資金。你家拿1000元,我家出5000元,家家戶戶都將自己的“老本”拿了出來,硬是籌了600萬(wan) 元。村民藏永蘭(lan) 東(dong) 拚西湊了10000元交到顏章東(dong) 手中。藏永蘭(lan) 家,丈夫因意外落下殘疾,一個(ge) 月僅(jin) 有幾百元收入。“入股,我支持顏書(shu) 記,堅信村‘兩(liang) 委’班子的眼光。”現在,藏永蘭(lan) 提起這事依然難掩激動。
之後,鄉(xiang) 親(qin) 們(men) 平整土地、修複河道,在各級黨(dang) 委政府、相關(guan) 單位和專(zhuan) 家的輔助下,景區很快有了模樣。自2018年4月正式開建至2018年十一長假期間,實現門票收入30萬(wan) 元。如今,卓紮灘原生態景區名聲在外。
卓紮灘原生態景區開園,增加了村民收入,也解決(jue) 了就業(ye) 問題。如今,藏永蘭(lan) 不僅(jin) 入了股,還成了景區的一名保潔員,每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資。景區安置就業(ye) 150餘(yu) 人,23名貧困群眾(zhong) 從(cong) 事保潔、管理等公益性崗位。一些村民憑借自己的手藝在景區開起了小店,做起了小本買(mai) 賣。稍有財力的村民,則辦起了農(nong) 家樂(le) 。
村民馬世祿家的兩(liang) 個(ge) 孩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殘疾,馬世祿無法外出打工,靠低保勉強度日。“想不到有一天能在家門口掙到錢。”村裏給他在景區設置了固定攤位,為(wei) 遊客提供土族服飾攝影。“一天掙個(ge) 一二百元不成問題!”
卓紮灘村離互助縣城近,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如何讓村裏的留守老人有吃有樂(le) 有人管,成了顏章東(dong) 心裏的一樁大事。
顏章東(dong) 決(jue) 定向城市學習(xi) ,開辦養(yang) 老院。他馬不停蹄地與(yu) 相關(guan) 部門協調,積極爭(zheng) 取項目和資金建起了互助縣第一所村級養(yang) 老院——幸福院。2016年,幸福院建成並投入使用,村裏65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來這裏休息娛樂(le) ,中午有專(zhuan) 人做飯,星期一到星期日天天不重樣。
2019年全村分紅100餘(yu) 萬(wan) 元,村民的水費、衛生費、醫療保險支出,均由村集體(ti) 經濟收入統一繳納。
卓紮灘原生態景區一炮打響,顏章東(dong) 開始籌謀今後的發展。“今天,生態景區是很火,但誰也不能保證會(hui) 一直火下去。我們(men) 必須要兩(liang) 條腿走路、多路徑發展。”2019年,卓紮灘電子商務中心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卓紮灘人經過難以細說的困難和挫折,完成了蝶變。
卯寨 新生記
“50後”李連和從(cong) 小與(yu) “窮”相伴。他的人生軌跡基本上是在和“窮”字作戰:先是個(ge) 人擺脫貧窮,繼而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將“窮根”拔起,讓祖居之地卯寨,脫胎換骨,得到新生。
所謂卯寨,其實位於(yu) 一條深山大溝,由附近三個(ge) 村莊組成。李連和是卯寨新莊村人。卯寨缺水,在靠天吃飯的年代,莊稼人的生活有多難腸可想而知。二十年前,這裏還流傳(chuan) 這樣的俗諺:“幹旱溝,十年九年沒坐頭”“媳婦給到新莊村,擔水擔到腰彎掉”……那時,卯寨人喝的是窖水,打出一桶水,泥漿翻滾,不得不加入明礬或是豆麵澄清後才能飲用。
年輕的李連和想逃出家鄉(xiang) ,逃到能夠吃飽飯,不喝窖水的地方。機緣來得突然。1977年李連和高中畢業(ye) 回家務農(nong) ,閑時四處打工。有一次在一個(ge) 小飯館打工時,聽到幾個(ge) 年輕人商議外出務工。李連和聽後激動難禁,他放下抹布,上前請求:“哥哥們(men) 把我一塊兒(er) 帶走吧!我身子強,啥苦都能吃。”
這個(ge) 決(jue) 定改變了李連和的一生。從(cong) 此,他來到西寧城的建築工地背沙子、拌水泥、學手藝,吃了大苦,也得到了回報。時間跳到1986年,李連和已經成為(wei) 一家勞務公司的領頭羊。事業(ye) 蒸蒸日上,家鄉(xiang) 也夜夜入夢。李連和決(jue) 心要為(wei) 卯寨做些事情。1997年,李連和一次次請來有關(guan) 部門的同誌和專(zhuan) 家,為(wei) 家鄉(xiang) 申請飲水項目。功夫不負有心人,事情最終辦成了。
荒山禿嶺,無水無樹,這是卯寨的現實環境,也是中國西部很多農(nong) 業(ye) 區的寫(xie) 照。
把被破壞的環境修補起來!2013年3月,李連和像往年一樣認真收看全國兩(liang) 會(hui) 報道。大會(hui) 提出的“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li) 中國”的主題,讓李連和醍醐灌頂。
李連和決(jue) 定自己出錢在卯寨的荒山土坡種樹植綠。他投入1000萬(wan) 元帶領村民造林守綠,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新莊村兩(liang) 麵的大山終於(yu) 成林披綠,小環境、小氣候得到明顯改善。如今,站在山嶺的觀景台上望去,村莊綠蔭環繞,山坡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行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引水種樹是第一步。2015年9月,海東(dong) 市卯寨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成立,景區建設開始提速。與(yu) 此同時,海東(dong) 市樂(le) 都區給卯寨投入1000萬(wan) 元專(zhuan) 項扶貧資金,用於(yu) 民俗大院裝修等項目。項目建成後年收入資金用於(yu) 卯寨三村貧困戶脫貧致富。如今,卯寨景區正在申報國家AAA級景區,並且計劃在2018年至2022年期間陸續投資1.2億(yi) 元,繼續完善各個(ge) 項目的改造升級。
李連和有一顆年輕的心,有著自己的成功論:“成功不是為(wei) 了追求名利,而是為(wei) 了對社會(hui) 有所貢獻。從(cong) 小我就受過苦,總想有一天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勇挑重任的時刻到來了。2017年新莊村換屆選舉(ju) ,李連和高票當選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2018年3月,高廟鎮決(jue) 定成立卯寨景區黨(dang) 總支部(轄三個(ge) 村黨(dang) 支部),李連和當選為(wei) 黨(dang) 總支書(shu) 記。
黨(dang) 的十九大提出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這讓李連和特別振奮。卯寨景區黨(dang) 總支部決(jue) 定在大力發展鄉(xiang) 村旅遊的同時,大膽創新管理機製。按照資產(chan) 歸村集體(ti) 所有,利益由全體(ti) 村民共享的原則,黨(dang) 總支部將卯寨景區花海、民俗賓館、設施觀光采摘園、養(yang) 殖場等項目,按照“三議一表決(jue) ”的民主決(jue) 策方式,討論確定了項目建設和入股分紅相關(guan) 事宜。
從(cong) 無到有,由小到大,卯寨景區發展與(yu) 農(nong) 民增收利益聯結機製的設立,使得鄉(xiang) 村旅遊成為(wei) 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的“攻城梯”。2018年,卯寨景區被確定為(wei) 全省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和鄉(xiang) 村旅遊扶貧示範點。
當夢想的光亮激勵無窮的實踐,當奮鬥的基因融入追夢人的血液,當“小我”像潺潺溪流匯入時代的大潮,我們(men) 所改變的不僅(jin) 僅(jin) 是物質條件,更是生活和社會(hui) ,心靈和曆史,精神和生命。
“阿牛哥”電商 扶貧記
“我的這兩(liang) 頭牛走扶貧訂單,比在民和本地多賣了5000元。”最近,民和縣滿坪鎮朵堡村低保兜底戶董正輝賣了兩(liang) 頭黃牛,收購者是返鄉(xiang) 創業(ye) 大學生張學榮創立的電商企業(ye) 青海阿牛哥農(nong) 牧開發有限公司。由於(yu) 走的是無錫市濱湖區對口幫扶海東(dong) 市民和縣的“消費扶貧”訂單,董正輝賣了個(ge) 好價(jia) 格。
各種地方特色農(nong) 畜產(chan) 品初具規模,農(nong) 畜產(chan) 品如何“賣得掉、價(jia) 格好”成了新問題。在民和縣,返鄉(xiang) 創業(ye) 大學生“阿牛哥”張學榮正積極探索一條“電商+扶貧”的農(nong) 畜產(chan) 品銷售路子。
2018年,帶著同為(wei) 武漢大學畢業(ye) 的碩士研究生妻子王晶,張學榮回到家鄉(xiang) 民和縣做起了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因為(wei) 他發現,作為(wei) 青海自然條件最好的地區,民和有牛羊肉、蘋果、馬鈴薯等多種高品質農(nong) 產(chan) 品,但如何商品化、品牌化是個(ge) 難題,賣到江浙滬好像更不可能了!
創業(ye) 一年多以來,張學榮通過不斷的產(chan) 品挖掘、包裝優(you) 化、物流改進,2020年公司銷售民和農(nong) 畜產(chan) 品總額預計突破1500萬(wan) 元,其中近半來自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低保兜底戶。
經過多年積累和脫貧攻堅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民和縣已初步形成牛羊肉、馬鈴薯、中藥材、高原蘋果四大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在民和縣電商服務中心,主任甘萬(wan) 旺介紹,電商對這四大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的牽引已經凸顯,電商扶貧訂單倒逼農(nong) 牧民不斷改良品種、改進技術。
對此,作為(wei) 和農(nong) 戶聯係最緊密的電商企業(ye) 負責人,張學榮感受很深。“就拿蘋果來說,很多果農(nong) 為(wei) 了地裏多產(chan) 一點,在蘋果園裏套種核桃,但是核桃對土地肥力消耗太大,嚴(yan) 重影響蘋果品質。為(wei) 此,我們(men) 和簽約農(nong) 戶提前約定,有核桃樹的蘋果地裏產(chan) 的蘋果我們(men) 不收購!”一個(ge) 訂單、一份合同,給貧困戶果農(nong) 吃了“定心丸”,但也上了“緊箍咒”。“按訂單生產(chan) 經營,按合同種植養(yang) 殖”正積極促進企業(ye) 和貧困戶實現雙贏。
當電商零售逐漸走向成熟,阿牛哥的客戶們(men) 已經不滿足於(yu) 簡單的買(mai) 肉消費,他們(men) 希望參與(yu) 到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中來,參與(yu) 到“消費扶貧”的具體(ti) 細節中來。
今年7月,青海阿牛哥農(nong) 牧開發有限公司聯合江蘇省援青幹部、青海省工業(ye) 和信息化廳駐民和縣官亭鎮別落村工作隊,在網絡平台發起“扶貧羊認養(yang) 計劃”,讓客戶下單認養(yang) 一隻貧困戶家的羊,春節前夕由阿牛哥公司完成屠宰、包裝後快遞給客戶,認養(yang) 人可以隨時通過視頻觀看自己認養(yang) 的羊。效果之好,出乎意料。
“這種模式不僅(jin) 解決(jue) 了貧困戶養(yang) 羊怕賣不出去的顧慮,而且實現了資金提前到賬,貧困戶可以用來購買(mai) 羔羊。”張學榮說,由於(yu) 是首次嚐試,今年隻能認養(yang) 羊。明年,民和縣貧困戶養(yang) 殖的牛、羊、豬、雞甚至果農(nong) 種植的蘋果樹都可以嚐試認養(yang) 模式。
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征程中,青海需要很多“阿牛哥”讓貧困地區農(nong) 產(chan) 品走出大山、走向市場。
隆治 “鐵娘子”記
蒙蒙細雨中見到了傳(chuan) 說中的扶貧攻堅“鐵娘子”——民和縣隆治鄉(xiang) 橋頭村第一書(shu) 記李玉蘭(lan) 。一時間,很難讓人把她和去年130戶村民在一份民意書(shu) 上摁下紅指印、堅決(jue) 挽留的那位即將退休的第一書(shu) 記聯係起來。
李玉蘭(lan) 年近六旬,卻步履穩健,眉宇間透露著堅毅氣息。她身材中等,皮膚黝黑,從(cong) 相貌上看不出有什麽(me) 過人之處。我們(men) 的話題從(cong) 村民的挽留開始。
“我的身體(ti) 也不是太好,可是誰也無法麵對村民誠懇的眼光硬下心腸。隻要組織和群眾(zhong) 信任,我就再幹下去……”李玉蘭(lan) 聲音平和,卻帶有暖人暖心的力量。“走,我們(men) 上村裏去,到老百姓家看看。脫貧攻堅政策暖了多少人,聚了多少顆心啊!”
汽車七盤八繞,終於(yu) 停在垣上的村莊。我以為(wei) 會(hui) 看到令人心酸的貧困家庭,結果判斷錯誤。敲開這大山溝裏的一戶戶人家,撲麵而來的是生活得到巨大改善、並且持續在改善的那種欣喜氣氛。當然還不能和城市富裕人家相比,還能找到幾年前留下的困窘痕跡,然而,家家戶戶已經擺脫了貧困,實實在在地實現了“兩(liang) 不愁三保障”。
家家把李玉蘭(lan) 當作親(qin) 人,人人對李玉蘭(lan) 笑臉相迎。“李書(shu) 記家裏坐!”說話的人叫李成瑾,他家共六口人,其中五人患病,2018年因病返貧。李玉蘭(lan) 等人介紹他的兒(er) 媳到村扶貧產(chan) 業(ye) 基地工作,又幫他家蓋新房、做好醫療保障。眼看要被疾病壓在貧困泥潭裏的一家人,駛過了暗礁險灘。
“李書(shu) 記來了,快喝茶!”“李書(shu) 記到我們(men) 家嚐點茶飯來!”貧困戶趙小蓮、趙德英等人說。群眾(zhong) 對於(yu) 駐村第一書(shu) 記濃濃的熱情,打動了我們(men) 。我知道,每一戶人家都有一個(ge) 飽滿的故事。故事裏有苦澀和心酸,更有溫暖和明亮。來不及一一記錄這些散發人間溫暖的故事,但是能感受到作為(wei) 黨(dang) 在基層、黨(dang) 在農(nong) 村、黨(dang) 在群眾(zhong) 中的代表,李玉蘭(lan) 書(shu) 記在橋頭村的工作成效。翻讀李玉蘭(lan) 的民情日記,讓人真切地認識了這位畢業(ye) 於(yu) 新疆石河子農(nong) 學院,長期和土地、農(nong) 民打交道的女子,感受到了她為(wei) 那些看似平常卻非凡的工作所傾(qing) 注的心力、體(ti) 力和感情。
這時,你會(hui) 發現李玉蘭(lan) 的剛毅健朗之氣,而這種氣質的核心,則是善良和柔情。她吃透政策、用足政策,給貧困戶貼心貼肺出謀劃策。“我們(men) 拉把拉把,他們(men) 就站起來了,就會(hui) 念共產(chan) 黨(dang) 的好。我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情義(yi) 。”
不把貧困戶幫到底誓不罷休,不把村集體(ti) 的事情幹好絕不收兵。我開玩笑說:“隆治鄉(xiang) 需要你這樣子的鐵娘子。”李玉蘭(lan) 笑了:“走,我帶你們(men) 去看看另一個(ge) 鐵娘子!”
汽車開動,直奔那片垣上養(yang) 殖場地。2016年以來,隆治鄉(xiang) 橋頭村的500畝(mu) 葵花年年掛盤結籽,照亮了大山深溝,照亮了橋頭村人的心。隆治鄉(xiang) 上百年的種植梨樹曆史,也在脫貧攻堅戰中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每逢4月,上萬(wan) 株雪白梨花吐芳布香,吸引甘青兩(liang) 省遊客紛至遝來。
李玉蘭(lan) 帶著一位女子從(cong) 田間地頭走來。“這是鐵總,光林種植合作社負責人鐵令梅!”握手,帶著勞動者的勁道。鐵令梅很少說話,隻是誠意滿滿地把我們(men) 讓進辦公室。
“要說鐵娘子,鐵總才能算得上。”李玉蘭(lan) 笑嗬嗬地說。幾年前,鐵令梅還在民和縣城開出租車。她聽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向全國發出的“脫貧攻堅戰”動員令,決(jue) 心幹件大事兒(er) 。
鐵令梅找到了第一書(shu) 記李玉蘭(lan) 說出了計劃:賣掉出租車,拿出所有家底,在撂荒的土地上種下綠色的希望。李玉蘭(lan) 大喜,兩(liang) 位鐵娘子合計好了,馬上行動。山梁梁上通水了,山梁梁上通電了,山梁梁裏的荒地拾掇好了。兩(liang) 位鐵娘子和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朵興(xing) 峰、村支書(shu) 李進忠,滿懷信心地籌劃光林種植合作社的未來。
“沒有這兩(liang) 位鐵娘子,就不可能有百畝(mu) 葵花,萬(wan) 株梨樹。”“她倆(lia) 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啊。”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朵興(xing) 峰這樣回應。
走出辦公室,群山如浪,田野開闊。時間不對,當然看不見萬(wan) 株梨花的美景,也沒有看到大片金黃的葵花。“因為(wei) 疫情,今年合作社果斷縮小向日葵種植規模,改種其他經濟作物。”鐵令梅解釋。隆治土肥質好,富硒含磷,農(nong) 產(chan) 品特別受歡迎。頭茬甘藍,二茬菜瓜,早就被蘭(lan) 州的超市訂購。現在滿眼是辣椒茄子西紅柿,予人豐(feng) 收的喜悅。
“用好土地,中國人就能養(yang) 活中國人,就能讓中國人過上好日子。這幾年,我清清楚楚地看到貧困戶從(cong) 哭到笑的過程,他們(men) 的吃飯、住房、就醫、孩子入學等等問題逐一解決(jue) 了。他們(men) 對黨(dang) 的感謝是那麽(me) 真誠,對生活的希望是那樣質樸。這不就是我們(men) 工作的價(jia) 值和意義(yi) 嗎?”
在回程中我不斷重播李玉蘭(lan) 所說的這段話、品味這段話,直到暮色輕輕地纏繞在座座青山上。(作者係青海法製報社總編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省去年累計實現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12.63萬人
截至2019年底,青海全省累計實現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12.63萬人,扶持貧困勞動力自主創業496人,全力幫助該省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通過就業實現脫貧致富。[詳細] -
青海農村貧困人口大病救治病種達35種 數據監測至每個病例
記者5日從青海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獲悉,該省在2019年30種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病種基礎上,2020年提高到了35種。[詳細] -
青海果洛藏區藏雪茶助力貧困牧民脫貧增收
“2016年至2019年1414名建檔立卡戶種植藏雪茶收入累計達665萬元,人均收入4700元,2018年至2019年藏雪茶產業分紅200萬元,503戶建檔立卡戶戶均收入約4000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