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柳州下陶村:發展“花經濟” 走出“美麗”致富路
三麵環山,紫荊繞村,九品香蓮,景色宜人……近年來,廣西柳州市柳北區石碑坪鎮下陶村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多措並舉(ju) 發展“花經濟”,實現從(cong) “山坳村”到“紫荊花村”的蛻變,走出一條“美麗(li) ”致富路。
開辟致富路
下陶村因位於(yu) 209國道旁古木坳山腳,曾被稱為(wei) “山坳村”。全村下轄5個(ge) 自然屯,10個(ge) 村民小組,共395戶1493人,2015年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17戶55人。
過去,因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下陶村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通往集鎮與(yu) 學校的主幹道還是泥路,村民出入常常是泥巴沾滿褲腿,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未覆蓋信號弱,田間大部分水渠和道路未硬化,水塔和水管時常要維修,山邊存在地址災害安全隱患,一係列問題製約著下陶村發展。
“基礎設施建設是推進精準扶貧的基礎,我們(men) 要抓住機遇發展下陶村。”下陶村駐村工作隊隊員韋霽琛說。在扶貧政策引領下,下陶村以優(you) 先解決(jue) 水、電、路為(wei) 突破口,積極開展入戶道路、人畜飲水、農(nong) 田水利、農(nong) 村危房改造等工程建設。下陶村通過申請農(nong) 業(ye) 綜合開發項目、“一事一議”項目和扶貧產(chan) 業(ye) 項目,修建道路20公裏、水渠10多公裏,村內(nei) 主幹道全部完成硬化,實現“屯屯通”;新搭建水塔、鋪設水管,實現安全飲水進村入戶;增設通信基站,實現通信和網絡全覆蓋;還為(wei) 1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危房改造,消除了土木結構老舊房屋。
此外,下陶村建起了文化活動中心,建成了5個(ge) 運動場,並配備健身器材、宣傳(chuan) 欄、衛生室、鄉(xiang) 村公園、汙水處理廠和太陽能路燈,往昔破舊的小山村煥然一新,夯實了產(chan) 業(ye) 基礎,增強了發展後勁。
發展“花經濟”
以前的下陶村,村級集體(ti) 經濟薄弱,無集體(ti) 資產(chan) 、資源和資金,是一窮二白的“空殼村”。由於(yu) 耕地較少且無支柱產(chan) 業(ye) ,出現了“本村人往外跑、外人不願進來”的尷尬局麵。
“直麵劣勢,找準優(you) 勢。”下陶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鍾敏說,下陶村依山傍水、氣候宜人,村裏決(jue) 定因地製宜發展花卉苗木產(chan) 業(ye) ,種植2000多畝(mu) 紫荊花,每年銷售額700多萬(wan) 元,除供應柳州本地外,還遠銷雲(yun) 貴川等地,紫荊樹成了“搖錢樹”。
除了紫荊花,下陶村還種植九品香蓮。按“基地+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農(nong) 戶”新型運營模式,引進合作社流轉村民閑置土地近80畝(mu) ,打造九品香蓮基地和加工廠房,形成了種植、采花、烘幹、包裝和銷售的完整產(chan) 業(ye) 鏈,帶動30多戶農(nong) 戶發展,產(chan) 品遠銷外省。今年以來,九品香蓮相關(guan) 產(chan) 品銷售額已超100萬(wan) 元。
發展花木經濟,女士撐起半邊天。下陶村成立了婦女技術示範學校,搭建村民合作社作為(wei) 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平台,創新設立“黨(dang) 建+合作社”促扶貧消費平台,由黨(dang) 支部引領村級產(chan) 業(ye) 發展。
“我在本地務工,既可增加收入,又能就近照顧家庭和孩子。”脫貧戶梁善珍說。如今,越來越多的返鄉(xiang) 青年回村發展,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ye) 。
經過多方努力,下陶村集體(ti) 經濟從(cong) “空殼村”向收入10萬(wan) 元以上的經濟“強村”邁進,2017年順利實現整村脫貧。
打造宜居村
通過一係列舉(ju) 措,下陶村持續將“花經濟”做大做活,2018年榮獲“全國百佳鄉(xiang) 村旅遊目的地”榮譽稱號。
依托“花經濟”發家致富後,下陶村村民開始美化房前屋後的環境,圍起竹籬笆、種上花苗,將家園打扮成一座座小花園,成為(wei) 周邊遊客休閑打卡之地。“村規民約要求各家‘門前三包’,定期開展村民義(yi) 務大掃除活動。”鍾敏說,“我們(men) 要依托村裏的‘花產(chan) 業(ye) ’,發展生態鄉(xiang) 村旅遊,讓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
如今,下陶村正整合現有產(chan) 業(ye) 資源,聯合打造規模化、產(chan) 業(ye) 化、信息化的特色種養(yang) 產(chan) 業(ye) 園,並利用好竹林、溪水堤壩等鄉(xiang) 村美景,著力將下陶村建成“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ang) 愁”的宜居鄉(xiang) 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世界長壽之鄉廣西巴馬近萬群眾挪出“窮窩”拔“窮根”
走進廣西河池市巴馬縣六一移民搬遷安置點,一棟棟樓房裝修漂亮,一條條馬路整潔幹淨,一排排路燈整齊劃一,小區內綠化帶、停車位、超市、電子廠、幼兒園等設施配齊配全。[詳細] -
廣西柳州免費午餐惠及近千所學校 每分錢都吃到孩子嘴裏
每天中午11時40分,清脆的下課鈴聲響起,廣西柳州市鹿寨縣寨沙鎮龍江小學1277名學生歡呼雀躍地跑出教室,衝向食堂,排隊領取免費的營養午餐。[詳細] -
廣西國家級貧困縣獲七千餘萬“大禮包” 促進農村科教文衛發展
1月17日至18日,2018年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示範活動廣西分會場在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開展。國家衛生計生委、廣西各單位給融水山區民眾贈送物品、項目資金合計7506.9萬元,促進農村科教文衛事業發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