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文化扶貧在行動:內蒙古篇】科爾沁沙地中的牽駝人:吃旅遊飯、啟新生活

奧藍 發布時間:2020-10-28 15:0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帶著駱駝這樣騎一圈,就能賺好幾十。像這半年來,一頭駱駝能掙2萬(wan) 元。”

  駱駝之於(yu) 沙漠,向來都是一道獨特風景。在科爾沁沙地東(dong) 南邊緣的草甘沙漠,每到旅遊季,常英、李順和他們(men) 的駱駝就會(hui) 特別忙。“現在天冷,旅遊的人不多,我們(men) 就沒把所有駱駝都牽到景區來。這三頭就夠了。”

圖為(wei) 常英和駱駝。 奧藍 攝
圖為(wei) 常英和駱駝。 奧藍 攝

  內(nei) 蒙古通遼市科左後旗散都蘇木車家窩鋪村地處科爾沁沙地邊緣,人均耕地少、土地貧瘠,此前人均年收入不足2500元。2014年,當地政府開發建設草甘沙漠旅遊景區,吸納當地貧困戶進入產(chan) 業(ye) 鏈。

  如今這裏的旅遊季可以延續至10月底,每年吸引遊客10萬(wan) 多人次。在這裏開農(nong) 家樂(le) 的、賣農(nong) 副產(chan) 品的、售票員、服務員、保安等都是當地的村民……常英和李順是拍檔,也是景區裏唯二經營騎駱駝旅遊體(ti) 驗項目的人。

  “所有員工都是我們(men) 村老百姓。”王欣是草甘沙漠旅遊景區負責人。據他介紹,在景區的帶動下,村子裏所有貧困戶都脫貧了。

圖為(wei) 科爾沁沙地中的兩(liang) 名牽駝人。 奧藍 攝
圖為(wei) 科爾沁沙地中的兩(liang) 名牽駝人。 奧藍 攝

  “當時村裏挑我們(men) 幹這個(ge) ,是因為(wei) 身體(ti) 不好、或者家庭比較困難。”51歲的李順以前靠種玉米為(wei) 生,收成一直不太好。他年輕時幹農(nong) 活還傷(shang) 了腰,之後就再也幹不了重活。

  “之前除了麵朝黃土背朝天,別的啥也沒了。一個(ge) 農(nong) 村老爺們(men) ,再能掙能掙多少錢啊。又趕上媳婦生病、孩子上學,能不窮麽(me) ?”常英今年53歲,說起以前的日子也直頭疼。“吃喝穿戴咱就別說了,過年時連10塊錢都拿不出來,甚至都沒有人敢借錢給你。”

  常英告訴記者,他們(men) 如今已經有9頭駱駝和20多匹馬。“我們(men) 2015年就開始幹這個(ge) 了,最開始的駱駝和馬都是景區給的。2016年手頭逐漸寬裕之後,我就花2萬(wan) 多把駱駝買(mai) 下來,之後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駱駝平時由常英和李順飼養(yang) 照顧。景區營業(ye) 時,遊客們(men) 可以坐著兩(liang) 人牽著的駱駝按照固定線路遊玩。景區中的騎馬項目也由他二人包攬。

  “以前沒錢,我大女兒(er) 早早就輟學了。如今也在景區當服務員,準備談婚論嫁了。老二老三現在都是大學生,每人每月1000元的生活費我也能承擔。”常英談起如今的生活,很是感慨。“這個(ge) 景區是把我救了。家裏負擔輕了,我愛人身體(ti) 也變好了,之前她的精神壓力也很大。而且現在有錢了,也看得起病了。”

  “這些年家裏的變化真的是太多了,我連之前給父親(qin) 看病借的20多萬(wan) 元也都還完了。”李順告訴記者,他在牽駱之餘(yu) 還養(yang) 牛養(yang) 羊。“我蓋了牛棚和羊圈,之前申請了5萬(wan) 元的貧困貸款買(mai) 牛。如今家裏養(yang) 著十幾頭牛、50多隻羊。”

  “我現在,是終於(yu) 緩過來了。”說到這裏,李順長長出了一口氣。

  常英告訴記者,他的經曆讓不少鄉(xiang) 親(qin) 的想法發生了改變。“村裏人看你富了,也都想著跟你比。大家都各想各招,找自己的發財門路。”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也了解到,當地現在正在實施“旅遊+扶貧”策略,形成“一戶帶動多戶、一產(chan) 帶動多產(chan) 、一景區帶動一片”的規模效應。

  如今草甘沙漠景區已是淡季,遊客日漸稀少。再過些天,常英就要牽著駱駝外出“走穴”了。“周圍企業(ye) 或者店鋪剪彩,總會(hui) 邀請我牽著駱駝去,一頭駱駝一次能掙幾百塊。駱駝在冬天時毛發是最好的,濃密好看。”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十三五”,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新突破

    今年國慶節前,彝族群眾沙馬作葉搬到了四川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沐恩邸社區。新居周邊,已建起服裝廠、口罩廠、塑鋼廠,城外還有四川攀西地區最大的農業產業園。[詳細]
  • 巧手“縫”出好日子

    W020201028333230010495.jpg
    西藏阿裏地區噶爾縣獅泉河鎮康樂新居是由5個縣區的易地扶貧搬遷戶組成的社區,共714戶3152人。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方便農牧民群眾就近就便就業,增加居民收入。[詳細]
  • 搬出“無人區”,產業連成串

    金秋時節,雪域高原遍地金黃。在拉薩西郊,都市人攜家帶口前來過林卡(藏語,相當於野炊)。服務員美珍在“牧家樂”裏來回穿梭,忙著為客人端酥油茶、送青稞酒,帳篷內不時傳出歡快的歌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