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摘掉“貧困帽” 走上“小康路”

段敏 發布時間:2020-11-03 09:14:00來源: 西藏日報

  今秋以來,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桑日縣增期鄉(xiang) 真措村原建檔立卡貧困戶益西倫(lun) 珠沉浸在豐(feng) 收和幸福的喜悅之中。“過去,經常被缺吃少穿困擾;現在,夜裏夢到的都是豐(feng) 衣足食的景象。這多虧(kui) 了黨(dang) 和政府實施脫貧攻堅政策,帶領我們(men) 過上了好日子。”看著堆滿半個(ge) 屋子的糧食和裝修過的新家,益西倫(lun) 珠感慨地說。

  益西倫(lun) 珠所說的“好日子”,是山南市5.7萬(wan) 名脫貧群眾(zhong) 的真實寫(xie) 照。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市堅持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實施,全力以赴幫助貧困群眾(zhong) 脫貧,把貧困發生率由最初的19.3%降為(wei) 零,向黨(dang) 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優(you) 異的答卷。

  挪窮窩:擺脫“循環式返貧”

  加查縣冷達鄉(xiang) 共康村,也叫莫熱壩易地扶貧搬遷點。“共康”,取的是“共同奔小康”之意。如今,搬遷群眾(zhong) 在這裏實現了“脫貧夢”,正朝著“小康夢”闊步向前。

  受天氣、氣候和地理位置以及經濟社會(hui) 活動等多種因素影響,山南市一些地方存在一方水土不能養(yang) 活一方人的情況。易地扶貧搬遷是解決(jue) “一方水土不能養(yang) 活一方人”的有效辦法。

  共康村原建檔立卡貧困戶嘎瑪頓珠,以前住在海拔4500多米高的加查縣洛林鄉(xiang) 倫(lun) 麥村。那裏山高路遠,出行困難,生活條件差,外出務工機會(hui) 少,處在貧困中。

  為(wei) 了勸說嘎瑪頓珠搬出“窮窩窩”,洛林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程永亮從(cong) 鄉(xiang) 政府所在地出發,翻山越嶺,步行3個(ge) 多小時,才來到他的家中。

  2017年12月,搬到共康村後,通過參加當地組織的技能培訓,嘎瑪頓珠拿到了中式烹調師初級從(cong) 業(ye) 資格證、創業(ye) 培訓合格證和裝載機從(cong) 業(ye) 資格證,購買(mai) 了裝載機,圓了“就業(ye) 夢”“脫貧夢”。“開裝載機一年能夠增加收入4萬(wan) 多元,此外,沒活時,我還可以去餐館打工,也能掙不少錢。”脫貧後的嘎瑪頓珠滿懷感激地說,“是黨(dang) 的脫貧攻堅政策幫我擺脫了貧困,黨(dang) 的恩情我永遠不會(hui) 忘。”

  據不完全統計,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山南市共有760戶2709人和嘎瑪頓珠一樣靠易地扶貧搬遷實現了脫貧。各易地扶貧搬遷點不僅(jin) 配套建設了居民房、衛生院、幼兒(er) 園等基礎設施,還規劃了特色產(chan) 業(ye) 項目,拓寬了搬遷群眾(zhong) 的就業(ye) 渠道,真正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強產(chan) 業(ye) :築牢脫貧的根基

  “五個(ge) 一批”中“發展產(chan) 業(ye) 脫貧一批”十分重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產(chan) 業(ye) 扶貧至關(guan) 重要,產(chan) 業(ye) 要適應發展需要,因地製宜、創新完善。

  2016年以來,山南市通過完善落實產(chan) 業(ye) 政策、狠抓產(chan) 業(ye) 項目建設、建立利益聯結機製、加強發展資金保障等,全力幫助貧困群眾(zhong) 脫貧。據統計,“十三五”期間,該市共實施產(chan) 業(ye) 精準扶貧項目217個(ge) ,建成206個(ge) ,輻射帶動2.8萬(wan) 多人從(cong) 中受益,實現產(chan) 業(ye) 脫貧16850人。

  “以前,家裏收入主要靠種糧食,一年下來,除去吃的、用的,根本沒有餘(yu) 錢。現在,在西藏藏草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藏草植物分苗擴繁溫室大棚裏打工,每天收入150元,一年能夠增加收入兩(liang) 三萬(wan) 元,日子一下子比過去好多了。”紮囊縣阿紮鄉(xiang) 張達村原建檔立卡貧困戶次仁白瑪所說的西藏藏草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是山南市產(chan) 業(ye) 精準扶貧項目中的一個(ge) 。該項目不僅(jin) 促進了群眾(zhong) 就業(ye) ,還對防沙治沙作出了積極貢獻,可謂是一舉(ju) 多得。

  此外,在發展產(chan) 業(ye) 項目的同時,山南市通過開發就業(ye) 崗位、組建扶貧民工聯隊、加強勞務輸出等方式促進貧困群眾(zhong) 就業(ye) 增收。截至去年底,該市共有16149人實現了就業(ye) 脫貧。並且,就業(ye) 方式、就業(ye) 數量越來越多。今年,該市采取以獎代補、以工代賑等方式,組織當地貧困勞動力參與(yu) 小型農(nong) 田水利設施維修、低產(chan) 田改造等,幫助群眾(zhong) 就業(ye) 增收。“現在,外出務工的機會(hui) 多了,就近就便就能找到工作。”次仁白瑪高興(xing) 地說。

  強教育:根除滋生貧窮的土壤

  “在黨(dang) 和政府的重視下,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教室裏安裝了電子白板、網絡智能化設備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學校實現了供氧供暖,學生更安心學習(xi) 了,教師教學熱情更高了。”說起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的變化,浪卡子縣中學副校長李波雲(yun) 感慨地說。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山南市高度重視教育脫貧工作,目前,該市本級財政每年對教育投入的比例達25%,援藏資金投入教育比例達30%。該市2017年製定出台的《山南市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實施免費教育補助政策實施細則》,解除了貧困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後顧之憂。2016年以來,該市共兌(dui) 現建檔立卡和農(nong) 村低保大學生免費教育補助資金8240.69萬(wan) 元,落實山南籍大學生資助政策資金26934.95萬(wan) 元,共資助大學生36049人次。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該市實施教育脫貧攻堅“十項提升工程”共 206個(ge) 項目。在“十項提升工程”推動下,該市於(yu) 2017年在全區率先實現了義(yi) 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截至目前,該市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3.5%、初中階段入學率102.6%、小學階段入學率100%、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87.63%、義(yi) 務教育階段鞏固率99.98%、義(yi) 務教育階段殘疾兒(er) 童少年入學率85%。“目前,山南市沒有一個(ge) 家庭因學致貧返貧,也沒有一名學生因貧輟學失學。”山南市扶貧辦主任付成聰告訴記者,“除了全麵推動教育脫貧外,山南市還在健康脫貧和幫助殘疾人脫貧上做了大量工作,全力幫助貧困群眾(zhong) 增強脫貧信心,根除滋生貧窮的深層土壤,全麵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