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108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帶動就業1710人
新利平台訊 記者從(cong) 11月9日召開的全國文化和旅遊係統對口援藏工作會(hui) 議上獲悉,截至2020年10月,西藏自治區共設立非遺扶貧就業(ye) 工坊108家,直接吸納171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ye) ,人均月收入達3675元。
當日會(hui) 議上,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司一級巡視員王晨陽介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以來,西藏自治區的非遺保護法律法規體(ti) 係逐步健全、保護傳(chuan) 承機製運行有效、保護能力顯著提升、傳(chuan) 承實踐日趨活躍。
目前,西藏自治區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88項,國家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96名;區市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364項,區市縣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1435名。
圖為(wei) 非遺扶貧帶頭人、藏香製作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旦增曲紮接受采訪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全國文化和旅遊係統對口援藏工作會(hui) 議現場展示的尼木藏香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拉薩市尼木縣吞巴景區裏的水磨長廊(資料圖) 攝影:王媛媛
非遺扶貧帶頭人、藏香製作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旦增曲紮介紹,自己的公司是西藏自治區首批成立的非遺扶貧就業(ye) 工坊。“現在公司吸納了32名附近群眾(zhong) 就業(ye) ,他們(men) 的月工資在3000至4000元左右。”
旦增曲紮說,進入公司前,這些群眾(zhong) 都不會(hui) 製作藏香,都是他們(men) 手把手教了5個(ge) 多月才學會(hui) 的。“有的還想學習(xi) 藏香配料,我們(men) 也願意教他們(men) 。”
隨著西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社會(hui) 可見度和美譽度的不斷提高,這幾年,旦增曲紮明顯感受到非遺保護的力度和能力。“前幾年,我們(men) 都是拿別的產(chan) 業(ye) 的盈利來貼補藏香製作,現在根本不用了。去年,公司的純收入有近70萬(wan) 元。”現在,旦增曲紮正在著手建立自己的電商平台,他希望通過這一平台讓更多人了解藏香。
2018年,為(wei) 推進文化扶貧,振興(xing) 貧困地區傳(chuan) 統工藝,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確定了第一批10個(ge) “非遺+扶貧”重點扶持地區,支持在當地設立非遺扶貧就業(ye) 工坊。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尼木縣憑借著悠久的藏香製作、藏紙製作等非遺項目,成功入選。
截至2020年10月,尼木縣共設立10個(ge) 非遺扶貧就業(ye) 工坊,為(wei) 152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了就業(ye) 崗位,受益群眾(zhong) 達565名,人均月收入3500元。
西藏自治區還進一步依托唐卡、木雕、澤貼爾等市場潛力大、帶動就業(ye) 強的傳(chuan) 統工藝項目,以培訓為(wei) 重要抓手,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習(xi) 傳(chuan) 統工藝和相關(guan) 技能,帶動貧困人群就業(ye) 增收。(新利平台 記者/王媛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拉薩海關菜籽油加工產業扶貧項目投產
在海關總署企管司、政工辦的大力支持下,拉薩海關、南京海關與江蘇省5家外貿企業積極探索東西部扶貧協作,投資220萬元,建設菜籽油加工海關產業扶貧項目,日前,該項目已正式建成投產。 [詳細] -
甘肅“糧草軍需”有保障 貧困縣“手頭”寬裕有奔頭
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後,財政不寬裕,但在保障打贏脫貧攻堅戰“糧草軍需”方麵,2016-2020年,全省累計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836.8億元。甘肅省財政廳副廳長江貴賢說。[詳細] -
我國脫貧攻堅重點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國務院扶貧辦11月9日發布,各地持續保持攻堅態勢,加大工作落實力度,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消費扶貧等脫貧攻堅重點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