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西藏108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帶動就業1710人

王媛媛 發布時間:2020-11-11 09:16: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記者從(cong) 11月9日召開的全國文化和旅遊係統對口援藏工作會(hui) 議上獲悉,截至2020年10月,西藏自治區共設立非遺扶貧就業(ye) 工坊108家,直接吸納171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ye) ,人均月收入達3675元。

  當日會(hui) 議上,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司一級巡視員王晨陽介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以來,西藏自治區的非遺保護法律法規體(ti) 係逐步健全、保護傳(chuan) 承機製運行有效、保護能力顯著提升、傳(chuan) 承實踐日趨活躍。

  目前,西藏自治區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88項,國家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96名;區市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364項,區市縣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1435名。


圖為(wei) 非遺扶貧帶頭人、藏香製作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旦增曲紮接受采訪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全國文化和旅遊係統對口援藏工作會(hui) 議現場展示的尼木藏香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拉薩市尼木縣吞巴景區裏的水磨長廊(資料圖) 攝影:王媛媛

  非遺扶貧帶頭人、藏香製作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旦增曲紮介紹,自己的公司是西藏自治區首批成立的非遺扶貧就業(ye) 工坊。“現在公司吸納了32名附近群眾(zhong) 就業(ye) ,他們(men) 的月工資在3000至4000元左右。”

  旦增曲紮說,進入公司前,這些群眾(zhong) 都不會(hui) 製作藏香,都是他們(men) 手把手教了5個(ge) 多月才學會(hui) 的。“有的還想學習(xi) 藏香配料,我們(men) 也願意教他們(men) 。”

  隨著西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社會(hui) 可見度和美譽度的不斷提高,這幾年,旦增曲紮明顯感受到非遺保護的力度和能力。“前幾年,我們(men) 都是拿別的產(chan) 業(ye) 的盈利來貼補藏香製作,現在根本不用了。去年,公司的純收入有近70萬(wan) 元。”現在,旦增曲紮正在著手建立自己的電商平台,他希望通過這一平台讓更多人了解藏香。

  2018年,為(wei) 推進文化扶貧,振興(xing) 貧困地區傳(chuan) 統工藝,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確定了第一批10個(ge) “非遺+扶貧”重點扶持地區,支持在當地設立非遺扶貧就業(ye) 工坊。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尼木縣憑借著悠久的藏香製作、藏紙製作等非遺項目,成功入選。

  截至2020年10月,尼木縣共設立10個(ge) 非遺扶貧就業(ye) 工坊,為(wei) 152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了就業(ye) 崗位,受益群眾(zhong) 達565名,人均月收入3500元。

  西藏自治區還進一步依托唐卡、木雕、澤貼爾等市場潛力大、帶動就業(ye) 強的傳(chuan) 統工藝項目,以培訓為(wei) 重要抓手,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習(xi) 傳(chuan) 統工藝和相關(guan) 技能,帶動貧困人群就業(ye) 增收。(新利平台 記者/王媛媛)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