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則市白朗縣“菜籃子”助力農牧民脫貧致富
圖為(wei) 2020年8月,西藏白朗縣大棚種植的苦瓜豐(feng) 收。(資料圖)江飛波 攝
西藏日喀則白朗縣官方9日介紹,近3年來,白朗縣共實施蔬菜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7個(ge) ,完成投資6.2億(yi) 元(人民幣,下同),年楚河生態農(nong) 業(ye) 長廊沿線26個(ge) 蔬菜生產(chan) 基地實現穩定量產(chan) ,4400餘(yu) 名貧困民眾(zhong) 從(cong) 中受益。
白朗縣農(nong) 牧民打理大棚西瓜。(資料圖) 江飛波 攝
白朗縣位於(yu) 雅魯藏布江支流年楚河畔,青稞種植麵積廣,是西藏傳(chuan) 統農(nong) 牧業(ye) 大縣。此前,白朗縣農(nong) 牧民收入主要依靠傳(chuan) 統種植業(ye) 、養(yang) 殖業(ye) 和勞務輸出。上世紀90年代,在山東(dong) 省濟南市的援助下,當地開始進行大棚種植,並發展形成了一定規模。
白朗縣大棚內(nei) 的人參果。(資料圖) 江飛波 攝
2016年9月,白朗縣成立扶貧產(chan) 業(ye) 發展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zhuan) 班。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要將“後藏糧倉(cang) ”打造成高原綠色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基地的目標。
白朗縣介紹,2016年,白朗縣開始引進多家知名農(nong) 業(ye) 企業(ye) 進行產(chan) 業(ye) 化發展。並開始實施“園區+龍頭企業(ye) +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帶動當地貧困農(nong) 牧民共同發展。培育了一批蔬菜種植、銷售等新型經營主體(ti) 。目前,白朗縣3000多戶農(nong) 牧民參與(yu) 蔬菜產(chan) 業(ye) ,戶均每年增收3萬(wan) 元以上。
西藏白朗縣,年楚河畔的果蔬大棚。(資料圖) 江飛波 攝
據悉,目前白朗縣創建國家級農(nong) 業(ye) 標準化蔬菜生產(chan) 示範區1個(ge) ,20010畝(mu) 蔬菜種植區通過無公害產(chan) 地認證,32個(ge) 果蔬產(chan) 品通過無公害農(nong) 產(chan) 品認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近年來西藏經濟高速健康發展
近年來,西藏依托本地資源優勢,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促進產業增效、群眾增收為主線,圍繞“產業規模化、管理標準化、經營品牌化、產品科技化”的要求。[詳細] -
利益聯結,鼓起群眾腰包
日前,記者來到西藏脫貧攻堅產業扶貧成果展日喀則館,一覽日喀則產業扶貧碩果。青稞產品、優質果蔬等特色產品,備受青睞,吸引了眾多群眾。[詳細] -
珠峰腳下瓜果香——西藏白朗縣提檔升級蔬菜產業助力脫貧增收見聞
全國蔬菜看壽光,西藏蔬菜看白朗”,作為“世界屋脊”上規模最大的蔬菜產區,珠峰農業等龍頭企業進駐,承載著白朗縣蔬菜產業提檔升級的希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