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文旅資源 做亮黨建品牌
圖為(wei) 阿裏地區地直單位黨(dang) 員幹部到紅色教育基地開展“弘揚紅色精神、繼續砥礪前行”主題黨(dang) 日活動。記者 卞琳琳 練敏 攝
從(cong) 1950年136名英勇的先遣連戰士戰冰峰、克雪盲,在神奇的“天路”撒下“初心火種”,到1992年孔繁森到阿裏工作,擎起了紅色阿裏的“精神旗幟”,再到如今常年駐紮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泉水湖一級公安檢查站的黨(dang) 員幹部,堅守著藏西先鋒的“紅色信仰”……半個(ge) 多世紀的曆史長河裏,這股一直傳(chuan) 承的精神力量,為(wei) 阿裏巨變注入了紅色基因,薪火代代相傳(chuan) 。
紅色基因是曆史的積澱,是曆史真正厚重之所在。近年來,阿裏地區始終秉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chuan) 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chuan) 承好”的理念,堅持推進黨(dang) 建工作與(yu) 社會(hui) 發展相融合,依托豐(feng) 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著力推進“邊境黨(dang) 建紅色長廊”工程,教育引導廣大黨(dang) 員幹部傳(chuan) 承紅色阿裏基因,從(cong) 一脈相承的精神譜係中汲取前進動力,為(wei) 黨(dang) 建工作持續注入“紅色動能”,不斷激發紅色黨(dang) 建新動力。
“這裏是過去的小學校,我那個(ge) 時候就在這裏上班。”在位於(yu) 阿裏地區革吉縣縣城西側(ce) 的直屬庫紅色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與(yu) 共和國同齡的久美老人,是直屬庫的管理員和義(yi) 務講解員,他用不太流暢的漢語,正在為(wei) 前來參觀的幹部講解。
直屬庫紅色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設有多個(ge) 展廳,在新建革命展廳裏,陳列著114張老照片、53份革命文獻、12篇英雄事跡和1052件老物件,其中一個(ge) 展示櫃裏都是久美老人主動向縣裏捐贈的,這是阿裏集中精力打造的一所集黨(dang) 性體(ti) 驗、政治教育、休閑文化、黨(dang) 建交流、紅色傳(chuan) 播功能於(yu) 一體(ti) 的紅色教育基地,也是阿裏高原一份珍貴的紅色記憶。
直屬庫大門口,久美老人指著革吉縣城說:“最初的‘馬背黨(dang) 委’‘帳篷政府’,如今早已變成了繁華的小康縣城,但革命曆史,從(cong) 來沒有被忘記。”
阿裏紅色土壤肥沃,在悠久的曆史發展中,不斷演繹出自己獨特的精神文化——“先遣連精神”“孔繁森精神”“阿裏精神”等。其中,位於(yu) 阿裏東(dong) 部先遣鄉(xiang) 紮布村的先遣連遺址,是培育紅色精神的重要搖籃,也是阿裏大北線紅色旅遊精品路線的關(guan) 鍵。
再來到先遣鄉(xiang) ,遠處山坡上的戰壕已經修複完成。“今年我們(men) 跟縣文旅局合作,舉(ju) 辦‘重走先遣路,弘揚阿裏魂’主題活動,幹部群眾(zhong) 反響很好。”先遣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李熙斌說。
近年來,阿裏地區堅持品牌輻射力與(yu) 深度開展紅色旅遊有機結合,將紅色“富礦”轉化為(wei) 優(you) 質產(chan) 業(ye) 資源,將紅色內(nei) 能轉化為(wei) 發展勢能,為(wei) 全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培養(yang) 了一大批“特質”產(chan) 業(ye) 。阿裏地區結合地域紅色文化特質,精心設計打造以進藏先遣連紀念館等為(wei) 重點的阿裏大北線和以阿裏軍(jun) 史館等為(wei) 重點的阿裏南線紅色旅遊精品路線,培育發展全域遊、研學遊、自駕遊、文化體(ti) 驗遊等新業(ye) 態,多維度展示全地區黨(dang) 建文化風貌。同時,依托“互聯網 +”,阿裏地區聯合人民出版社出版品牌紀實書(shu) 籍,編製《藏西先鋒》係列期刊,拍攝《犛牛運輸隊三重奏》等視頻,創建“黨(dang) 建先鋒”微信公眾(zhong) 號,開辟紅色文化、紅色精神和紅色先鋒專(zhuan) 題板塊,讓“遊阿裏就是品曆史”成為(wei) 廣泛共識。
在回首中銘記,在緬懷中傳(chuan) 承,在開拓中弘揚,阿裏地區始終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和區黨(dang) 委九屆八次全會(hui) 精神,從(cong) 黨(dang) 的非凡曆史中尋找初心、激勵使命,從(cong) 先遣連精神、孔繁森精神和“阿裏精神”中激發不渝意誌、必勝信心、苦幹動力,切實凝聚起發展穩定生態強邊的磅礴力量,確保紅色基因永不變色,代代相傳(chuan)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紅色螺絲釘”格桑喬嘎: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在登木鄉如字村,有這樣一名黨支部書記,自己富了,不忘村裏的困難群眾,帶領全村群眾擺脫貧困,走上致富路,大家親切地把他稱為“紅色螺絲釘”,他就是格桑喬嘎。[詳細] -
黨員帶頭幹 跑出“加速度”
近日,西藏拉薩市城關區蔡公堂街道蔡村為村民送出千萬元大禮——全村247戶764人每人分得1.5萬元現金,分紅總金額達到了1146萬元。[詳細] -
西藏江孜縣的“紅河穀”,成了上海援藏精準扶貧的一張“紅色名片”
2016年6月,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幹部抵達日喀則市,援藏工作將滿三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