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勤勞雙手敲開致富門

發布時間:2020-11-17 14:04:00來源: 西藏日報

  初冬時節,走進西藏自治區山南市加查縣加查鎮江塘村原建檔立卡貧困戶鬆嘎開辦的DIY手工製造刺繡商店和生活用品店,琳琅滿目的商品和各式各樣的手工刺繡讓人眼前一亮,紅火的人氣,讓人備感溫暖和幸福。“以前又懶又窮,隻知道伸手。如今,在黨(dang) 和政府的幫助下,我學會(hui) 了刺繡手藝,靠勤勞雙手脫了貧,過上了好生活。”鬆嘎激動地說。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山南市堅決(jue) 落實“六個(ge) 精準”“五個(ge) 一批”“四個(ge) 不摘”等要求,對照“兩(liang) 不愁三保障”底線標準,堅持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實施。如今,山南市12個(ge) 縣區全部摘帽,貧困群眾(zhong) 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由19.3%降至零。目前,已脫貧人口沒一人返貧,也沒有新增一個(ge) 貧困人口,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成效顯著。

  穩定就業(ye) 不讓脫貧人口再返貧

  隻要就業(ye) 穩,收入就能增,脫貧就有底氣。增加就業(ye) 無疑是促進“兩(liang) 不愁”的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

  在山南市“菜籃子”工程瓊結基地,巴桑和央金正有條不紊地按大小、成熟度分裝黃瓜。她們(men) 是瓊結縣下水鄉(xiang) 唐布齊村原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基地建成後,她們(men) 和組裏另外17戶群眾(zhong) 成為(wei) 了基地的正式員工。

  “我們(men) 每個(ge) 月工資有4800元,基地離家近,既能掙到錢,又能照顧到家裏,還能學到種植技術,我們(men) 都很滿意現在的生活。”巴桑邊麻利地打包黃瓜邊向記者介紹。

  在山南,像巴桑和央金這樣依托產(chan) 業(ye) 扶貧實現脫貧的不在少數。

  2016年以來,山南市緊緊圍繞貧困群眾(zhong) 產(chan) 業(ye) 脫貧目標任務,通過完善落實產(chan) 業(ye) 政策、狠抓產(chan) 業(ye) 項目建設、建立利益聯結機製、加強發展資金保障等綜合手段,確保脫貧攻堅取得實效。截至目前,山南市累計實施“十三五”時期產(chan) 業(ye) 精準扶貧項目217個(ge) ,完工項目206個(ge) ,完成投資40.4億(yi) 元,輻射帶動受益2.8萬(wan) 人,實現產(chan) 業(ye) 脫貧16850人。

  山南市還通過開發就業(ye) 崗位、加強勞務輸出等方式促進貧困群眾(zhong) 就業(ye) 增收。截至去年底,全市實現就業(ye) 脫貧16149人次。今年,按照自治區“將政府投資400萬(wan) 元以下、技術含量不高、施工難度不大的小型扶貧項目,交給有資質的農(nong) 牧民施工企業(ye) (隊)實施,促進貧困群眾(zhong) 就業(ye) 增收”的要求,山南市采取以獎代補、以工代賑等方式,組織當地貧困勞動力參與(yu) 小型農(nong) 田水利設施維修、低產(chan) 田改造等,幫助貧困群眾(zhong) 增收創收。

  保障兜底 讓貧困群眾(zhong) 生活有保障

  過去,紮囊縣紮塘鎮施貢村75歲的格桑索列一家5口人,患病的有3人,嚴(yan) 重缺乏勞動力。兜底政策讓格桑索列一家的日子迎來了轉機。現在,他家不僅(jin) 享受到了各種政策補貼,每年還能拿到村集體(ti) 經濟分紅。“感謝黨(dang) 的好政策,在我們(men) 家最困難的時候,是黨(dang) 和政府救了我們(men) 。”格桑索列說。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山南市按照“特困對象、托底保障、精準扶貧、同步小康”的工作思路,不斷加強政策銜接,完善城鄉(xiang) 醫療救助製度,充分發揮社會(hui) 保障兜底作用,著力幫扶貧困戶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切實保證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道路上,各類困難群眾(zhong) 和特殊群體(ti) 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在乃東(dong) 區特困人員供養(yang) 中心,索朗頓珠非常滿意現在的生活。他說:“這裏的環境特別好,有人24小時照料我們(men) 的生活,吃、穿、住都有保障,還有誌願者經常來看我們(men) ,感謝黨(dang) 和政府讓我們(men) 過上了幸福的晚年!”

  為(wei) 了給特困人員提供更好的生活照料服務,山南市出台了《山南市特困人員救助供養(yang) 管理辦法》,建立了臨(lin) 時救助備用金製度,對群眾(zhong) 遭遇的突發性、暫時性困難起到了及時有效的兜底作用,臨(lin) 時救助的“堵漏”和“急診”作用得到了有效發揮。一係列的兜底政策保障,讓貧困家庭、孤兒(er) 、特困人員享受到了黨(dang) 和政府的溫暖與(yu) 關(guan) 懷,過上了過去想也不敢想的幸福生活。據統計,截至去年底,山南市農(nong) 村最低生活保障2266戶6117人,城鎮最低生活保障690戶1051人;特困人員供養(yang) 對象2802人,集中供養(yang) 對象1511人,分散供養(yang) 對象1291人。

  同時,為(wei) 有效保障困難群眾(zhong) 的基本生活,今年,山南市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已由2016年每人每月640元提高到了每人每月847元,農(nong) 村最低生活保障由2016年每人每年2550元提高到了每人每年4713元。

  生態補償(chang) 讓環境更加美麗(li)

  “以前,村子周圍都是荒灘,風沙大、環境差,人們(men) 都不願意住在這裏。”說起以往的日子,紮囊縣阿紮鄉(xiang) 阿紮村原建檔立卡貧困戶次旺久記憶猶新,“地裏全是沙,隻能靠天吃飯,種點土豆。現在,樹林麵積越來越大,風沙小了,地好種了,產(chan) 量高了,生活也好了。”

  據統計,“十三五”以來,山南市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截至目前,該市累計投入資金近18億(yi) 元,實施生態扶貧產(chan) 業(ye) 項目30個(ge) ,種植經果林等近4萬(wan) 畝(mu) ,完成植樹造林4.5萬(wan) 畝(mu) 、防沙治沙40萬(wan) 畝(mu) ,同步實施了灌區等配套水利設施,有效遏製了“沙進人退”的局麵。

  在洛紮縣拉康鎮,群眾(zhong) 享受到了良好生態帶來的好處,走上了致富路。“山上的植被好了,林下資源也多了。”拉康鎮副鎮長達瓦向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新鮮鬆茸一斤能賣到八九十元,運氣好的時候,一天能撿到好幾斤,一年下來,每家基本都能賣好幾千元。據統計,截至目前,山南市苗圃基地共73家,僅(jin) 今年就培育樹苗2016萬(wan) 株,出苗241萬(wan) 株,產(chan) 值2892萬(wan) 元,帶動農(nong) 牧民就業(ye) 8萬(wan) 人次,人均增收1856元。此外,山南市從(cong) 2016年開始,已為(wei) 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安排了16000個(ge) 生態崗位,每人每年補助3500元,促進貧困群眾(zhong) 加快脫貧。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山南市:搬得出 穩得住 能致富

    W020201117506081701471.jpg
    近年來,西藏山南市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從根本上改善貧困戶的居住條件,並積極做好後續扶持文章,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截至目前,山南市累計實施易地扶貧搬遷8125人。[詳細]
  • 西藏昌都市稅務助力轄區產業發展

    近年來,察雅縣稅務局通過稅收大數據平台“穿針引線”,加強供需接力、政策助力、服務給力,用“一攬子”政策編織起老百姓的致富夢,讓察雅蘋果成為果農致富路上的“黃金果”。 [詳細]
  • 勤勞成就致富夢——嘎瑪頓珠的脫貧故事

    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特殊關懷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自治區黨委、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和西藏工作的重要論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