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大涼山擺脫“貧困枷鎖”

發布時間:2020-11-19 09:56:00來源: 新華網

  這是8月10日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四開鄉(xiang) 梭梭拉打村拍攝的四川省武警總隊援建該村的幼兒(er) 園、籃球場和產(chan) 業(ye) 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昭覺縣、美姑縣等7個(ge) 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被稱為(wei) “中國最貧困角落”之一的四川大涼山整體(ti) 擺脫貧困。

  涼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也是我國最後消除奴隸製的地區之一,當地少數民族被稱為(wei) “直過民族”。加之交通不便、氣候惡劣等各種因素交織,涼山州17個(ge) 縣市中一度有11個(ge) 縣為(wei) 深度貧困縣,貧困人口達97萬(wan) 人。

  經過5年轟轟烈烈地脫貧攻堅奮戰,大涼山已發生了深刻的巨變。“懸崖村”的搬遷,村村通的公路,學校、衛生室的新建,隨時隨地能接收電視、智能手機等帶來的各式科技訊息,不僅(jin) 改變了大涼山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也開啟了他們(men) 新的生活。

  時至今日,大涼山最為(wei) 貧困的7個(ge) 縣也終於(yu) 擺脫了絕對貧困。經核查,目前這7個(ge) 縣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明顯,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等得到提升,穩定脫貧、可持續發展機製基本形成。與(yu) 此同時,5年間涼山州新建了上萬(wan) 公裏農(nong) 村公路,易地扶貧搬遷35萬(wan) 人,落實財政配套扶貧資金2.3億(yi) 元……

  “大涼山最後7個(ge) 貧困縣摘帽,對四川脫貧攻堅戰具有標誌性意義(yi) 。脫貧攻堅以來,四川一直把脫貧攻堅作為(wei) 最大的政治責任和民生工程,終於(yu) 在今天完成了全省88個(ge) 貧困縣全部摘帽的光榮使命。”四川省扶貧開發局局長降初說。

  降初表示:“接下來我們(men) 將從(cong) 農(nong) 村扶貧向統籌城鄉(xiang) 扶貧轉變,從(cong) 重點解決(jue) 絕對貧困,到解決(jue) 相對貧困、減少低收入人群等,不獲全勝絕不收兵!”

  這是8月10日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拍攝的涪昭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全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8月10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四開鄉(xiang) 好穀村的阿爾衣呷在家附近的涪昭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內(nei) 務工。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這是8月11日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拍攝的昭美社區和社區內(nei) 的幼兒(er) 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四川省布拖縣阿布澤魯小學的學生們(men) 在新操場上跑步(6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

  在四川省布拖縣阿布澤魯小學,海莫惹牛(右)和同學在新建的圖書(shu) 館裏閱讀新書(shu) (6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

  這是位於(yu) 布拖縣縣城的依撒社區,該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共有114棟住房,安置2890戶14230位彝族群眾(zhong) (9月1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在布拖縣依撒社區安置點抽簽分房現場,56歲的阿比麽(me) 日紮展示自己抽中的新家房號(6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


8月11日拍攝的位於(yu) 布拖縣的番茄種植基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


昭覺縣阿並洛古鄉(xiang) 的美麗(li) 田園和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10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金陽縣熱柯覺鄉(xiang) 丙乙底村境內(nei) 蜿蜒盤旋的旅遊道路(6月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金陽縣天地壩鎮通往吉史裏口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的道路(6月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俯瞰布拖縣木爾鄉(xiang) 布柳村的600畝(mu) 茭白水田(5月17日攝,無人機照片)。脫貧攻堅以來,布拖全縣190個(ge) 村都成立集體(ti) 經濟性質的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村集體(ti) 經濟收入大幅增長。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金陽縣山江鄉(xiang) 老寨子村易地扶貧集中安置點和通村公路(6月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俯瞰海拔2560米的昭覺縣灑拉地坡鄉(xiang) ,這裏已經成為(wei) 玫瑰、草莓、高山錯季蔬菜等規模化種植園區(7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