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四川成都高新區數字賦能“傳幫帶” 鑄牢德格脫貧“健康防線”

發布時間:2020-11-20 09:55:00來源: 四川日報


成都高新區醫療衛生對口支援工作隊在德格。(圖片由成都高新區提供)

  11月12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麥宿鎮。初冬時節,氣溫已降至零攝氏度以下,卻擋不住當地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接受義(yi) 診的熱情——成都高新區醫療衛生對口支援工作隊一行,正針對高原常見病開展大型義(yi) 診活動。分診、檢查、問診、健康生活指導……據不完全統計,當日共有115人接受相應的診療服務。

  “麥宿地處大山深處,交通不便,以前老百姓就醫環境較差。”麥宿鎮衛生院院長降擁說,受益於(yu) 成都高新區長期的醫療對口幫扶,當地基層醫療衛生工作質量提升明顯,老百姓在家門口便能享受優(you) 質的醫療服務,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鄉(xiang) ,大病不出縣”。

  2012年以來,多批成都高新區醫護人員奮戰雪域,致力於(yu) 保障德格縣人民群眾(zhong) 身體(ti) 健康,提升當地醫療衛生水平,留下了一個(ge) 個(ge) 成都好“門巴”(指醫生)的動人故事。

  著力全民健康,助推全麵小康醫療幫扶帶給群眾(zhong) 切實獲得感

  2020年初,成都高新區新一批醫療衛生對口支援工作隊的12名隊員來到德格縣,助力脫貧奔康“衝(chong) 刺之戰”。近1年時間裏,工作隊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開展各類高原疾病診療、篩查2.5萬(wan) 餘(yu) 人次,開展會(hui) 診及疑難病例討論162次,開發新技術、新業(ye) 務34個(ge) ,為(wei) 德格群眾(zhong) 身體(ti) 健康保駕護航。

  今年6月,已有31周身孕的德格縣柯洛洞鄉(xiang) 色巴村村民昂翁巴姆被蜱蟲咬傷(shang) ,出現全身發炎等症狀,到德格縣人民醫院就醫。來自成都市西區醫院的詹平醫生接到病人後,迅速與(yu) 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遠程會(hui) 診商定診療方案,果斷采取搶救措施,幫助昂翁巴姆順利誕下一名女嬰。

  7月4日,在溫拖鄉(xiang) 牧區的民房裏,牧民俄桑拉姆因早產(chan) 未及時就醫,情況危急。成都高新區醫療衛生對口支援醫生李建華也通過與(yu) 幫扶醫院的遠程會(hui) 診,及時開展救助。經過4個(ge) 小時的緊急救治,最終母子平安。

  守護,在危急時刻,更在日常生活中。

  在德格縣阿須鎮衛生院掛職的龔旭華醫生,將當地的影像診療業(ye) 務開展起來,患者不必再奔波上百公裏到縣城進行檢查,目前已服務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380餘(yu) 人次。掛職德格縣麥宿鎮衛生院的唐學棟醫生於(yu) 今年7月份籌備建立兒(er) 科門診,並引進TDP(紅外線波)照背治療兒(er) 童呼吸係統疾病新技術。同時指導嚴(yan) 格兒(er) 科規範用藥,對兒(er) 科常見病、多發病做到安全、有效用藥。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成都高新區醫療衛生對口支援工作隊全員主動請戰,勇敢逆行,奮戰醫療衛生一線,留下許多動人瞬間——

  在零下10餘(yu) 攝氏度的露天環境中開展排查,手掌嚴(yan) 重皴裂。

  在風雪中徹夜值守,靠體(ti) 溫將受凍無法使用的溫度計捂熱。

  主動請纓到疫情防控一線工作,隻為(wei) 兌(dui) 現從(cong) 醫時許下的守護生命的承諾……

  在成都高新區醫護人員的努力下,德格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效顯著。

  著力“授人以漁”,培養(yang) 本地人才“傳(chuan) 幫帶”為(wei) 德格留下好“門巴”

  今年7月,德格縣醫療隊伍迎來一年一度的執業(ye) (助理)工程師技能考試。成都高新區醫療衛生對口支援工作隊將報名的醫護人員組織起來,針對性開展考前培訓,成效初顯——參訓人員中,6名順利通過操作考試,為(wei) 取得職業(ye) 資格奠定基礎。

  掛職馬尼幹戈鎮衛生院的劉芳醫生和李唐醫生帶領“徒弟們(men) ”開展高原常見病精準醫療服務,指導大家根據病人自身情況合理規範用藥,學會(hui) 使用血電解質檢測儀(yi) 、心電監護儀(yi) 等設備。今年,劉芳和李唐共同指導的徒弟白瑪青措經過培訓順利通過筆試,獲得了執業(ye) 資格。“這次培訓,老師把知識點講得很清楚”,白瑪青措說,“老師還強調,大家一定要多操作、多實踐”。

  “一年來,共開展學術講座155場、業(ye) 務培訓167次,基本是線上完成。”成都高新區醫療衛生對口支援工作隊領隊張穎聰說,在2019年開展遠程教學基礎上,工作隊深挖德格縣衛生係統線上培訓潛力,數字賦能“傳(chuan) 幫帶”工作,成功實現遠程會(hui) 診和教學共享,並將遠程教學深度融入工作,推動人才和技術要素在成都高新區和德格縣的對口幫扶工作中有效流動。

  在德格縣人民醫院急診科掛職的黃新成醫生,通過與(yu) 同事一道深入研究探討,成功發明可移動式內(nei) 科用人工呼吸器,可有效解決(jue) 重症患者轉運過程中呼吸器脫離的問題。目前,該項技術已申請專(zhuan) 利。

  從(cong) 傳(chuan) 染病、高原病的有效防治,到新技術在當地的成功應用,從(cong) 相關(guan) 工作製度的建立,再到急難險重的救治現場,成都高新區醫療衛生對口支援工作隊隊員的身影,鐫刻在德格全民健康、全麵小康的奮進路上。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