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雪域高原上文旅產業讓他們富起來

發布時間:2020-11-23 09:41: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近年來,西藏著力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推動脫貧,重點發展優(you) 勢產(chan) 業(ye) ,2016年以來累計投入近400億(yi) 元,實施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近3000個(ge) ,帶動23.8萬(wan) 貧困人口脫貧,受益群眾(zhong) 超過84萬(wan) 。

  西藏,地處祖國西南邊陲,由於(yu) 自然條件以及曆史原因,這裏曾是中國貧困發生率最高、貧困程度最深、扶貧成本最高、脫貧難度最大的區域。雖然困難重重,但西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經過四年多的艱苦努力,很多家庭走上了小康之路。


圖為(wei) 班公湖畔的瑪卡草場 攝影:金阿次仁

  依托獨特資源打造精品旅遊線路

  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日土縣,依托燦爛的文化以及獨特的旅遊資源,打造了一條以班公湖景區為(wei) 核心、以班公湖鳥島為(wei) 靈魂的生態旅遊精品線。據了解,2011年以來,日土縣共計投入資金1220萬(wan) 餘(yu) 元,完善了班公湖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截至2020年6月,縣域旅遊人數達69567人次,縣域旅遊收入達9739萬(wan) 元,全縣旅遊行業(ye) 就業(ye) 人數達652人,其中在班公湖景區就業(ye) 本地家庭子女18人,貧困家庭子女11人,群眾(zhong) 增收192萬(wan) 元。


圖為(wei) 羊卓雍錯美景 攝影:趙耀

  藏戲、藏香、藏藥火起來群眾(zhong) 富起來

  山南是一塊自然天成與(yu) 人文造化完美結合的旅遊勝地——獨一無二的旅遊資源“40冰川”,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藍冰湖,藏戲、藏香、藏藥等具有濃鬱高原色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當地將旅遊培養(yang) 成支柱產(chan) 業(ye) ,持續讓旅遊火起來,群眾(zhong) 富起來。

  自今年6月以來,山南旅遊業(ye) 迅速複蘇。羊卓雍錯景區在恢複跨省團隊旅遊後,日均遊客接待量均超過5000人次;紮西曲登社區自6月下旬向遊客開放至今,社區23戶旅遊民宿共112個(ge) 床位共接待遊客近2000人,旅行社推送遊客超過7000人次,直接增加農(nong) 牧民收入近10萬(wan) 元,村集體(ti) 收入突破2萬(wan) 元。

  黑頸鶴“帶來”致富之路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以東(dong) 17公裏的達孜區葉巴村,被譽為(wei) 高原的文化之村、生態之所、淨土之地和產(chan) 業(ye) 之城。據了解,達孜區附近的林周沼澤地是黑頸鶴重要的棲息地和越冬地,拉薩周邊有2000多平方公裏黑頸鶴自然保護區。

  據達孜縣旅遊發展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2017年,基於(yu) 當地特色和生態資源,提出了打造生態文旅相結合的雲(yun) 上達孜“藏鶴仙子”特色商標,通過塑造品牌形象提高產(chan) 品知名度,促進產(chan) 業(ye) 可持續發展。目前,扶貧文創產(chan) 品包括藏式抱枕、藏香包、創意書(shu) 燈、唐卡畫等手工藝品,同時為(wei) 當地貧困戶代銷手工藝品,幫助他們(men) 脫貧增收。

  搭建旅遊平台發展果蔬經濟

  達那答鄉(xiang) 位於(yu) 雅魯藏布江與(yu) 塘河交匯處,是日喀則市謝通門縣的“糧倉(cang) ”。近年來,在當地政府的引領下,達那答鄉(xiang) 尋找各種途徑,搭建平台,發展起了適宜當地氣候的果蔬經濟。

  在當地“珠峰一見則喜”生物科技示範園區,數十個(ge) 大棚排列整齊,棚內(nei) 果蔬種類豐(feng) 富。整個(ge) 園區占地麵積345畝(mu) 。因為(wei) 這裏的純綠色種植技術,趣味十足的采摘活動以及新鮮可口的蔬菜水果,日喀則市及周邊縣域的遊客喜歡到這裏遊玩休息。

  目前,示範園區可以培育多種菌菇,菌類產(chan) 品銷往日喀則市、拉薩市。同時,2020年5月,以“動物家園”為(wei) 主題的達那答鄉(xiang) 如貴果園林卡正式開園。供應農(nong) 家大盤雞、幹鍋雞、青稞酒、藏雞蛋、藏餐等特色菜品,讓廣大遊客品嚐到最特色的農(nong) 家美味。

  在西藏,很多貧困家庭通過好的政策、好的發展模式改變了自己的生活,走上了富裕之路,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得到了提升。(新利平台 綜合/王東(dong) )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