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江南”林芝民眾脫貧記
38歲的白瑪多吉在西藏林芝尼洋河畔開了家藏式家具廠,“雕刻機日夜不停,廠裏現在訂單忙不過來,本來計劃最近給開在縣裏的實體(ti) 店做些展品,但現在連做展品的時間也沒有。”11月中旬的一天,他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4年前,他家還屬於(yu) 工布江達縣的貧困戶。
白瑪多吉說,此前,西藏民眾(zhong) 有將木工請到家裏訂做家具的習(xi) 慣,自己年少時便和木工師傅們(men) 在林芝走村入戶,學習(xi) 技藝。“2016年初,我見其他人買(mai) 的家具質量一般,我覺得我可以做出更好的,於(yu) 是萌生了開家具廠的想法。”
2017年,白瑪多吉向親(qin) 友們(men) 借了些錢,又向銀行申請了30萬(wan) 元(人民幣,下同)低息貸款,終於(yu) 將工廠開起來了。他回憶,第一年多在摸索、學習(xi) 中度過,家具廠勉強維持。
由於(yu) 做工精細、價(jia) 格合理,白瑪多吉的口碑日漸傳(chuan) 開,此後,他的生意越來越火。他說,2019年,家具廠實現了40多萬(wan) 元利潤,而今年1至10月,利潤已經超過了60萬(wan) 元。
值得一提的是,家具廠8名工人均是當地農(nong) 牧民,白瑪多吉教會(hui) 他們(men) 木工技藝和上漆等,如今他們(men) 每人月薪保底有4000元,忙碌時則有萬(wan) 餘(yu) 元。
同在尼洋河畔,如今定居在國道318線一側(ce) 的央吉一家的脫貧方式則是“挪窮窩”。“2016年之前,我們(men) 一家人住在離這裏十餘(yu) 公裏外,一個(ge) 叫鐵塔溝的地方。”70歲的央吉回憶,老屋處於(yu) 深山的一處台地上,由於(yu) 偏遠,須天天背水生活。
她說,自己獨自撫養(yang) 兒(er) 子長大,隨著孫兒(er) 孫女步入成年,她不想後輩繼續困在鐵塔溝。“2016年,溝裏就剩我一戶了,生活愈加不便。年初我便向村裏申請,說想搬到尼洋河邊,靠近國道。”
2016年10月,央吉舉(ju) 家搬至政府安置的新房。水、電以及網絡等齊全,還帶了個(ge) 院子。記者在她家看到,院子裏有幾棵蘋果樹,枝丫上還留了些紅彤彤的蘋果。老人介紹,他的孫子工作是駕駛工程車輛,收入不錯,今年與(yu) 人合夥(huo) 買(mai) 了一輛貨車出租,增加收入。而孫女大學畢業(ye) 後則在林芝當地一藏藥廠工作。
央吉說,搬出鐵塔溝後,一家人擺脫了貧困,生活日漸好轉,如今衣食無憂。現在她年齡大了,最大的期待是早日抱上重孫。
林芝市扶貧開發辦公室黨(dang) 組書(shu) 記閆新航介紹,林芝位於(yu) 西藏東(dong) 南部、雅魯藏布江下遊,因風景秀麗(li) ,被譽為(wei) “西藏江南”。他說,中國最後一個(ge) 通公路的縣墨脫縣便位於(yu) 林芝,林芝脫貧工作麵臨(lin) 貧困人口“即分散又連片集中”的難點。
“2016年至今,林芝市每年製定脫貧攻堅涉農(nong) 資金實施方案,累計落實46.53億(yi) 元。”他說,林芝市還設立了風險補償(chang) 及擔保基金,近5年發放扶貧產(chan) 業(ye) 貸款15.54億(yi) 元,易地扶貧搬遷貸款1.72億(yi) 元。
白瑪多吉的家具廠及央吉一家,正是扶貧產(chan) 業(ye) 貸款和易地扶貧搬遷的受益者。
閆新航說,2019年1月,林芝朗縣、墨脫、察隅三個(ge) 深度貧困縣正式脫貧摘帽。至2019年年底,林芝市累計減貧6900餘(yu) 戶、2.38萬(wan) 人。2020年初至今,林芝市沒有新增和返貧人口,曆史性全麵消除絕對貧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扶貧新模式 西藏林芝市墨脫縣舉辦烹飪技能培訓班
“將去皮五花肉洗淨切成小薄片,用醬油醃好;新鮮的門巴辣椒洗淨切成小片,用當地的門巴辣椒才有獨特之處;先往鍋裏放少許食油,燒熟,放入醬油醃好的五花肉,炒熟後均勻置於盤內,重新起鍋……[詳細] -
金融護航 脫貧路暢
2010年,西藏林芝派鎮人旺堆從農業銀行林芝分行米林縣派鎮營業所獲得了自己人生中第一筆貸款,這也是他創業路上的第一桶金。10萬、15萬、20萬元……[詳細] -
西藏這個村“蘋”實力年賺60萬元 鞏固脫貧成果
“我們家僅種植蘋果,年創收3萬多元(人民幣,下同)。”今年24歲的巴桑拉姆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也是西藏林芝市巴宜區米瑞鄉通麥村農產品種植能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