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電商”托起群眾致富夢
“今天,陳書(shu) 記帶著電商老板來收購土雞和羊肉,我家賣了100隻土雞、3隻羊,每隻羊比市場上多了200多元,每隻雞多了20元,真心感謝陳書(shu) 記和電商老板,讓我們(men) 辛苦喂養(yang) 的農(nong) 畜產(chan) 品賣了個(ge) 好價(jia) 錢!”
11月13日,青海省海東(dong) 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前河鄉(xiang) 甘家川村,村民胡文林和母親(qin) 白迎春花心情十分愉悅。
甘家川村是民和縣前河鄉(xiang) 的一個(ge) 以土族為(wei) 主的貧困村,全村143戶578人中,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17戶57人。在黨(dang) 的扶貧政策扶持下,駐村第一書(shu) 記陳春玲帶著全村群眾(zhong) 向脫貧發起衝(chong) 刺,2018年整村退出貧困村序列。
胡文林是1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一戶。他一家4口人,在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扶持下住進了新家園,在產(chan) 業(ye) 扶貧政策扶持下建起家庭牧場。
在甘家川村,像胡文林一樣,靠著養(yang) 殖業(ye) 走脫貧致富路子的群眾(zhong) 還有很多。
這個(ge) 村有著豐(feng) 富的玉米秸稈資源,但是對於(yu) 勤勞樸實的甘家川村民來說,發展養(yang) 殖業(ye) 並不難,難的是如何讓育肥出欄的畜禽變成錢。
群眾(zhong) 的難心事,就是陳春玲的工作方向,她利用各種渠道,千方百計為(wei) 貧困群眾(zhong) 農(nong) 產(chan) 品找出路謀利益,自2018年以來,通過各種渠道幫助群眾(zhong) 銷售蜂蜜500餘(yu) 公斤、大蒜2500餘(yu) 辮、土雞500餘(yu) 隻。
為(wei) 了讓村民的農(nong) 產(chan) 品賣上好價(jia) 錢,她“出招”以消費扶貧為(wei) 支撐,對接電商平台銷售貧困戶農(nong) 特產(chan) 品,這一“民生”舉(ju) 措,得到電商企業(ye) 青海“阿牛哥”的響應和支持。
11月13日,“阿牛哥”張學榮一次性收購了前河鄉(xiang) 茫拉村、甘家川村村民140隻土雞和鮮羊肉。村民白迎春花笑著說,前段時間賣出的土雞每隻120元,今天陳書(shu) 記帶來的電商老板給了每隻140元,100隻比原來多了2000元。
下午6時,太陽已經落山,但在茫拉村電商服務點,前來送羊送雞的電動小三輪仍然進進出出地送貨,此時民和縣郵政部門免費提供運送消費扶貧產(chan) 品的郵政服務車駛進院內(nei) ,這批來自貧困家庭的新鮮羊肉和雞肉,即將搭上電商快車“端”上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餐桌。
據介紹,民和縣委縣政府創新性開展“黨(dang) 建+電商+扶貧”模式,以黨(dang) 支部牽線,電商企業(ye) 搭橋,通過村電商服務站點、建製村通郵點,讓農(nong) 特產(chan) 品搭上電商快車,走出青海,“流”向全國。目前,電商渠道銷售的農(nong) 特產(chan) 品達20多種,培育並打響十多個(ge) 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累計完成“工業(ye) 品下鄉(xiang) ”90萬(wan) 單、1.2億(yi) 元;“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31萬(wan) 單、4300萬(wan) 元。通過實施電商扶貧和消費扶貧,給300餘(yu) 戶、1300餘(yu) 人建檔立卡貧困戶累計增收120萬(wan) 元,電商消費扶貧成效日益顯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