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薩市林周縣:種草養畜良性循環 產業發展助力小康
圖為(wei) 在林周縣格桑塘現代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示範園犛牛養(yang) 殖基地,工作人員在給犛牛喂飼草料。 拉薩融媒記者 龍俊霖攝
產(chan) 業(ye) 是脫貧之本、富民之基。近年來,林周縣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把培育產(chan) 業(ye) 作為(wei) 推進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因地製宜、精準施策,積極發揮農(nong) 牧業(ye) 優(you) 勢,將打造飼草產(chan) 業(ye) 和提升畜牧養(yang) 殖業(ye) 作為(wei) 發展重點,以產(chan) 業(ye) 扶貧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帶動群眾(zhong) 增收致富。
發展飼草規模種植
增加群眾(zhong) 家庭收入
為(wei) 進一步帶動群眾(zhong) 共同致富增收、擴大飼草種植規模,近年來,林周縣立足土地資源優(you) 勢,大力發展村集體(ti) 經濟進行飼草種植。目前,林周縣城南部地區飼草已形成了連片種植,為(wei) 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直接增加了經濟收入。
近日,記者走進林周縣曲嘎強村。2015年,強嘎鄉(xiang) 政府在曲嘎強村流轉土地827畝(mu) ,實施規模化種植青飼玉米,為(wei) 全村發展飼草產(chan) 業(ye) 奠定了良好開端。隨著土地流轉工作的進一步開展,農(nong) 戶們(men) 手中零星、分散的土地得到了有效整合,在黨(dang) 支部的帶領下,曲嘎強村不斷擴大種植規模,嚐試飼草新品種,飼草種植逐漸成為(wei) 帶動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塔窮是曲嘎強村飼草種植大戶。他積極響應林周縣“在保證青稞等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飼草產(chan) 業(ye) ”的號召,擴大飼草料種植麵積,不僅(jin) 有效保障了家中牲畜的冬季供給,還通過出售飼草,增加了家裏的收入。塔窮告訴記者:“我今年種植了30畝(mu) 左右飼草料,產(chan) 量1000捆。其中200捆留給自家的牲畜,剩下的800捆打算賣出去。去年我家一捆飼草料賣了50元,現在就等著牧民們(men) 來買(mai) 了。飼草和糧食相比,種植比較簡單,成熟以後綁成捆就可以了。”
曲嘎強村共有9100畝(mu) 田地,今年共種植了青稞1900畝(mu) ,小麥1750畝(mu) ,土豆蘿卜200畝(mu) ,油菜花500畝(mu) ,其餘(yu) 都種植的飼草料。除了曲嘎強村,林周南部各鄉(xiang) (鎮)均有飼草種植。目前,全縣的飼草種植達10萬(wan) 畝(mu) 。
為(wei) 了進一步推動農(nong) 業(ye) 種植集中化、規模化發展,近年來,林周縣耕、種、播、收全程實現了機械化作業(ye) 。其中,曲嘎強村2018年成立了羅瑪倉(cang) 農(nong) 機合作社,全體(ti) 村民嚐到全程機械化作業(ye) 的紅利。
曲嘎強村村委會(hui) 主任瓊瓊介紹:“在種植方麵,主要由羅瑪倉(cang) 農(nong) 機合作社來開展連片式統一種植,從(cong) 春天的播種到後期的收割,對解放勞動力有了很大的幫助。合作社成立的這兩(liang) 年裏有了40萬(wan) 元左右的收益。”
種草養(yang) 畜深入結合
致富增收更有保障
飼草產(chan) 業(ye) 的發展是推動畜牧養(yang) 殖業(ye) 深入開展的基礎。林周縣大力發展飼草種植的同時,也推動了區域內(nei) 犛牛產(chan) 業(ye) 的規模養(yang) 殖。
作為(wei) 林周縣種草養(yang) 畜示範基地建設的核心項目——格桑塘現代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示範園,於(yu) 2019年建成投運。在園區的飼草料加工生產(chan) 車間,記者看到工人們(men) 正在進行飼草原料的搬運。
飼草料加工生產(chan) 車間主任劉曉明告訴記者:“車間現在共有兩(liang) 條生產(chan) 線,一條是飼草回芻的加工線,一條是飼料的精料加工生產(chan) 線。我們(men) 在保證整個(ge) 格桑塘現代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示範園飼草料供給後,也會(hui) 為(wei) 林周周邊地區乃至拉薩的飼草料提供供給,做訂單化生產(chan) 和銷售,以保證冬季飼草料的供給,為(wei) 帶動周邊區域的養(yang) 殖業(ye) 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格桑塘現代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示範園在做好飼草加工的同時,也積極吸納本地大學生和農(nong) 牧民就業(ye) ,組織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開展技能培訓,擴大對本土人才的培養(yang) ,為(wei) 後續園區更加規範化、專(zhuan) 業(ye) 化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現已帶動就業(ye) 56人。
園區奶牛部獸(shou) 醫土旦說道:“我2019年畢業(ye) 後來到園區工作已經一年多時間了。我從(cong) 事獸(shou) 醫崗位,主要工作是巡舍、觀察牛體(ti) 、采食等。在這裏上班非常開心,每個(ge) 月不僅(jin) 能領到4000多元的工資,公司還提供了食宿,今後我會(hui) 更加努力實現自己的價(jia) 值。”
截至今年9月,基地共存欄犛牛2529頭,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nong) 牧民”模式,園區將逐漸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扶合作社、合作社連農(nong) 牧民的產(chan) 業(ye) 化組織體(ti) 係,建成全市犛牛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示範窗口、種源基地、科研基地、農(nong) 牧民培訓基地。
格桑塘現代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示範園負責人黃義(yi) 奎介紹,除園區現有的犛牛養(yang) 殖外,今年11月開始,我們(men) 在縣城北部進行犛牛產(chan) 業(ye) 養(yang) 殖試點,養(yang) 殖戶通過以犛牛入股的形式加入到養(yang) 殖場中,合同期為(wei) 5年。合同期間,犛牛生產(chan) 的附加效應會(hui) 按照一定比例進行分配,同時優(you) 先考慮養(yang) 殖戶在養(yang) 殖點進行就業(ye) 。合同期滿後,如果養(yang) 殖戶不願意續簽,園區會(hui) 按照原有的入股犛牛結構將其返還。此次項目試點成功後,將在全縣進行推廣,帶動整個(ge) 林周縣畜牧養(yang) 殖業(ye) 科學化、規範化發展,帶動老百姓增收致富。
近年來,林周縣進一步明確了種養(yang) 結合的產(chan) 業(ye) 發展思路,即大力實施以科技為(wei) 引領、以農(nong) 牧結合為(wei) 突破口、以格桑塘現代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示範園為(wei) 基地,探索集飼草種植、犛牛繁育、科學養(yang) 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終端銷售於(yu) 一體(ti) 的全產(chan) 業(ye) 鏈條犛牛產(chan) 業(ye) ,為(wei) 全區犛牛產(chan) 業(ye) 發展走出一條可持續可複製的發展新路子。同時通過全產(chan) 業(ye) 鏈條,將飼草種植戶、養(yang) 牛養(yang) 殖戶等有效納入其中,讓群眾(zhong) 致富增收更有保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特色產業 托起致富夢
位於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曲美鄉切白村的拉洛奶牛養殖基地,是桑珠孜區於2014年招商引資引進達熱瓦集團建成的。該基地養殖場占地340畝,現有飼草料生產基地1500畝、優質黑白花奶牛475頭。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引導和大力扶持下,基...[詳細]